目标首先聚焦的方向是教育产业,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可以从哪些领域赋能。
整个教育产业,不管是教育的效率,还是教育分发的精准度,还是教育本身,我们在减轻老师工作量,或者教育的教学评价环节有哪些机会点,所以就做了这个调研报告。
内容:四个板块一个是产业概况,二是应用场景,第三个是案例分析,第四个是趋势挑战,我们当时更多的面向于是K12,K2可能更多的范畴指的是小学、初中或者高中。
我们现在主要做的kids,实际上这份东西可以做参考,但基本上可以决定未来可能近五年和近十年我们整个教育方向,在AI领域是怎么样来发力的一个情况。
AIE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概念这个就是人工智能的教育全应用(“人工智能+教育”的全产业应用),它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在技术界定方面,主要分两个大的板块:就机器学习跟数据挖掘,将来我们会做的一件事情是数据挖掘,但是我们真要把一些数据源录入做分析的话,机器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而应用的主体,可以分布到教育机构,教师,学生等等。
特征主要是能够做到个性化,过程化,然后规模化。
最终还是要实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进化效果的作用。
现在来讲的话,整个行业为什么都在关注今日头条,因为它现在有个产品就是微机简单教学。
就是你看的对象不是实像,它就是背后的一个人工智能。
它这个就可以规模化。
我们现在招聘老师就碰到这个问题,你要去找一个形象好,发音好,还要懂课程,时间还能配合我们课程做排班的老师其实很难。
但是机器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这也是一个趋势。
驱动因素实际上跟我们7kids平台的驱动因素是一样的。
主要是教育信息化,甚至有的讲消费升级(政策投入,消费升级,技术发展)。
目前实际上不管哪个阶层他对教育的渴望和希望都是一样的,你愿意承载一定的知识渴望,消费会更大,因为你会觉得你下一代一定是根据教育的东西来提升他的能力。
说到教育这件事情,我觉得阿U聚焦到幼儿教育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至少这是一个只要人类存在、繁衍,就会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再就是技术发展,技术发展本身就是人工智能规范数据完善的模型,当前阶段的发展水平,确实很多想法都可以落地了。
市场规模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19年将超过2600亿元,所以这个项目确实非常宏大。
2017年、2018年,其实这个规模已经增长非常快了,2019年增长率慢慢下降,但是整个市场容量规模已经起来了。
实际在高等教育、职业在线教育,中小学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里,它的比重是逐年在提升的。
产业链分为几个环节,第一个是产品开发,第二个是教学服务,第三个是分发推广,就是这么把AI的能力运用到这些里头去。
产品开发就是内容的开发,比如我们的漫画要配音,就是很典型的在内容研发过程中,我们把AI的技术应用进来。
以前要做一个配音,还要找一个配音师,一分钟多少钱,那现在我们把配音的模型先弄好,我们只要把文本输出去,它马上就可以给我们生成一个配音文件。
然后是教学服务,在培训的过程中会做到什么样的一个进入呢?首先是一个分发,我们可以做到一些很精准的投放,只要把我们整个网络建立起来的话。
都是可以做到一个很精准的分发的。
数据供应和底层设施,实际都在做一些基础性的项目。
产业图谱。
就是在线教育产品,它对AI技术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
它主要分为两个大层,基础层和教育应用层。
基础层建立在模型和算法,还有技术平台支持,我们做机器人也用了这些东西。
教育应用层包括工具、内容、平台和管理。
实际上,我们7kids做的一些事情更像平台,意向于幼教信息化等,这些东西大家可能都有接触过。
工具类像猿题库啊,作业盒子啊,包括以前有道做的云笔记。
内容类的就直接内容输出的,比较知名的VIPKID,沪江,哒哒英语。
商业模式AIED现阶段商业模式还是以个人用户为效果付费,它决定了哪些顾客为什么买单。
我把这个系统做好,然后授权给你,你用能力打包成某一项服务,然后单独来分发给不同的应用层。
收费模式可以看看,内容可以怎么来做,这里有几种像课时啊,内容啊,平台佣金,系统授权,广告,电商抽成,下面四个是待验证,上面两个都是在做的。
通过课时,就直接抽成。
发展阶段整个在线教育转AI还在一个升温阶段,大部分公司还是没有盈利的,本身在线教育这件事情盈利的就不多,为什么AI能够进来呢?就是能够降低人工的成本。
像今日头条用机器人替代人工这件事情,我要做机器人的话模型先建好的话,可能它做分发效率会高很多,所以我们现在还处于这个升温的阶段。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AI这个概念,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资本市场都是很热的,但有一个问题就是真正在资本市场得到良好认可的没有。
为什么,就是它没有落地,所以在教育里头,AI能力和落地还是比较好的一个场景。
应用场景应用这个是整个在线教育里的一个大环节。
从教研到教、学、练,到测评管理,所以最核心的环节我们是在教学练的环节,其次是测、评,还有外围的管理。
其实真正能让用户感知到价值的,是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在教学练。
也许我们将来也是可以开发这件事情的,就像现在我们上一些大班课,就是一个老师对1000个小朋友,这样老师成本是低的,就是我们企业成本低,但是1000个小朋友的感受很弱。
就是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们光讲,不反馈。
就算你得到老师的一个认可,或者一个奖励、点名什么的,是索然无味的,它不同于线下,我们线下有互动,但是你线上一旦起了规模化效应的话,老师很难照顾得到,我怎么可能做得到我要保证课时的进行,还能跟你1000个小朋友来打个招呼啊,来鼓励一下你,说你不对等等。
所以,将来我们也会做到千人千面,这个概念已经提出来。
实际上在是在做一个技术评估。
假如说我上课上到十分钟,这时候就是一个和学生互动地环节了,这个互动环节并不是我真的和你某个学生在互动,但是我们让你这个学生感知到我这个老师真的和你这个学生在交流。
不管好坏,你不听话的话,我至少要说你不喜欢不是吗,你听话的话我要给你奖励,这个评价是一个实质的。
那么这段时间,这段音频,或者这段视频,或者这个动作我们都可以用AI实现。
打个比方,我把这个讲义笔记,或者说我理解这段话切成一个很小的片段,然后把你这个人脸直接对过来,然后跟老师的人脸对起来,你现在看到就是我在关注到你,所以这个感觉是完全不一样,所以这个就是在教育中,很典型的一个AI应用的一个场景。
实际上真的到小学阶段,整理错题真的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
每周我都和小朋友整理个把小时错题,老师要求你要写错题,写完之后为什么错,正确答案是什么,错在哪里,你要把这个整理出来。
这个事情本身对教学来讲是很有帮助的一件事情,查漏补缺嘛。
那将来如果通过AI,所有东西都可以数据化,还可以做到一个精准的推送,就是我能够分析到你错的就是这一类,就可以把你不懂的课程,薄弱的地方推给你。
这个在网易也是典型落地的,就是一个微课。
后面一个测评是老师比较喜欢的。
原来改作业是老师一个个看,现在机器阅卷已经是变成现实了。
我在网易做的一个事情叫做轨迹同步笔,就是你在这边写的一个轨迹,那我在后台上马上就同步上去了,是对还是错,做一个很实时的一个评价。
以前是小朋友写完之后我拍个照上传,小朋友那个拍照技术好一点的,还知道把这个东西对好,有时候这个角度拍一下那个角度拍一下,光线不对,可能偏差很大,那我们现在就是很好的和硬件结合,我能够把它的轨迹都做一个同步。
这个非常实时,你的轨迹先写哪一个后写哪一个都可以判断出来,包括你的对话,还有对学生的一个兴趣分析。
我把我们的整个课程,零到四十五分钟做一个切片的话,我们每个知识点讲到哪里,我相信我们做动画片的时候可能也会做这个测试。
我现在播这个动画片小朋友喜欢,兴奋点在哪里?这个在我们教育领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分析为把他的脸部表情抓样,他知不知道我在讲哪个课程,我觉得他专注力还可以,讲到哪里他是兴奋的,他的表情是怎么样的,这个都是可以建立成模型,一一对应起来的。
虽然它是一个试课的环节,但是如果你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报课性质的话,对家长来讲,它也是非常认可的一件事情。
最后就是一个管理,管理的话不管在考勤或是排课,这些东西都可以变成模型来完成这些事情,所以来看一看下面两个应用点。
这个金色的是AIED的整个应用重点,还有网易接下来马上参与的搜题啊,批改,专注度分析,口语评测等。
这里说到口语评测,我们科学这个也可以结合进去,根据小朋友在课上和你互动的这个情况,来判断这个产品怎么样。
如果你参与度高的,我可以和你做一个分层,对于高潜力的用户,我将来多花点精力和你互动,你的二次机会率会更高,很典型。
这些都是将来可以进入产品,或者将来你的产出效率会更高的一些。
分类基于整个功能价值,我们分类一下。
一个是私人教师,刚才我们说的千人千面就是这样的。
实现规模化的个性化教学,实现千人千面,现在我们逛天猫淘宝都是千人千面,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不一样,这件事在教育里面是一样的。
还有虚拟学习助手,我提供陪练、答疑。
最近我在面试比较高阶的人员,有一个人他想了个产品,就是说英语的在线教育是有的,也就是一对一,这个就是成本高,他就是做一个虚拟机器人出来,我跟你聊也就是做口语陪练,游戏化互动。
这件事情确实商业化价值是有的,真的要落地的话,还有很多资源要拿,不管是内容还是AI,这些要求还是挺高的,不过还是可以做到的。
还有智能专家系统,通过诊断、决策、预测等等。
最后的一个管理助理,教育数据的一个智能,实际来讲就是提升效率。
智能自适应学习第一个是我们可以做一个知识状态的检测,第二个是智能推荐教学内容,还有智能推荐习题,学情分析。
虚拟学习助手“虚拟陪练”由“练”全面切入多学科教育,“解放家长”和“辅助老师”的作用逐步凸显。
我们现在做的科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是比较类似的,音乐、围棋、运动,我们可以做一些智能陪练对弈,还有语言教育字词听说阅读写作。
现在我们还是有机会的,网易在做一些幼教衔接的过程,就是让你小孩子多讲。
一个故事,让小朋友参与进来会是怎么样的呢?现在他们的手法是比较传统的,就是建立一个社群,然后老师在等着一个小朋友看那个图片,你要说一段话,最后聊的怎么样都会做个点评,就是这种方法。
现在是人工,但是你要规模化的话,还是很难的。
还有题型训练等,现在做得比较好一点的是小猿搜题。
现在通过一识别,马上就可以匹配到这道题。
但这个东西相对是个双刃剑。
就是小朋友我在家里也是控制他用这些产品,用起来会不太思考,会有这个问题。
所以这个事情看你怎么来界定这个产品的工具属性。
虚拟学习助手,这个是虚拟助教,就是把AI的能力赋予到一个具体的形态上,当时我们做兔子也是有一定这样的概念,这个东西还是比较潮的,科大的那个讯飞蛋还是不错的,卖得也不错。
智能专家系统这个就是我们AI未来整个大数据来做的一个自我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
我们所有学到的东西都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随着你不断地数据输入,然后动态更新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