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与能源
远东(俄)
呼盟煤电
乌鲁木齐主网
锡盟煤电I 锡盟煤电II 锡盟
东北
沈阳 480 唐山 沿海电源 120 天津 240 300 沿海核电 250 340 豫北 济南 300 360 徐州 徐州煤电 450 淮南煤电 160 270 滁州 170 70 南京 170 100 武汉 440 芜湖 290 沿海核电 连云港 270 泰州 130 无锡 150上海西北 170 杭北 240 金华 上海西南 沿海核电 青岛 280
中国能源概况
3、能源消费
3.2 终端能源消费
热力 2.7% 天然气 2.4% 石油 17.1% 煤炭 68.7% 电力 9.1% 热力 4.4% 天然气 4.8% 石油 25.5% 电力 21.3% 煤炭 44.0%
1990年 2009年 我国终端能源消费分品种结构
煤炭比重下降约25个百分点,电能比重上升约12个百分点。
–
我国单位能源的经济产出效益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 在一定差距。
2009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1.03吨标准煤/千美元,是世界平均 水平的2.3倍,美国的3.8倍,日本的7.4倍。
面临的重大问题
3、发展质量的问题
3.2 能源结构亟待优化
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单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偏高,而油气及清洁能源比重偏低。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环保压力大等多方面问题。
能源战略思路
3、“一特四大”战略
3.1 电力发展的核心任务
以电力为中心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当前重要而紧迫 的任务,就是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即: 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 强智能电网,实施输煤输电并举,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 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建设,实行大规模、远距离 输电,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可持续的电力保障。
核电加速发展
核电积极推进 负荷中心
南方 台湾
能源战略思路
3、“一特四大”战略
3.2 实施 “一特四大”战略的意义
实施“一特四大”战略是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其意义在于: 一是实现能源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开发效 率。 二是优化煤电布局,改变过度依赖输煤的能源配置方 式,变输煤为输煤输电并举,更好地保障东中部地区 的电力和能源供应。 三是促进西部大开发和边疆地区发展。 四是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能源概况
1、能源储量
我国传统化石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 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 我国主要化石能源虽然总量较为丰富,但储产比较 低,资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不足,由于人口众多,我国 人均化石能源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世界及我国人均化石能源探明可采储量
中国能源概况
1、能源储量
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5.4亿千瓦
哈密电厂 哈密二、三厂
×
安西 蒙西煤电IV 蒙西煤电III 蒙西煤电II 张掖 蒙西煤电I 蒙西煤电V 宁夏煤电 银川东 永登 白银 宁东 260 靖边 平凉 拉西瓦 官亭 兰州东 东南郊 470 雅安 川西水电 乾县 400 渭北 陕北煤电 100
华北
蒙西 450 420
480
北京东 150 280 石家庄
能源战略思路
3、“一特四大”战略
3.3 实施 “一特四大”战略的关键
石油生产
–
天然气生产
–
中国能源概况
2、能源生产
电力生产
– 煤电比重最高,水电次之,油电、气电等比重很低。 我国与世界及部分国家发电量结构比较
发达国家发电量结构中,气电、核电占有较大比重。
中国能源概况
3、能源消费
3.1 一次能源消费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经济社会的 快速发展使得对能源 的需求持续增长。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煤炭比重偏高, 油气及清洁能源比重 偏低。 我国将长期维持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战略思路
1、能源问题解决思路
1.2 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五个并举”: 能源开发与能源节约并举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并举 利用国内资源与利用国外资源并举 优化能源布局与优化能源输送方式并举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
能源战略思路
1、能源问题解决思路
1.3 推进国际竞争格局转变
全球能源概况
2、资源和环境对能源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
化石能源消费引起的温室气体的 排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温室气体排放时引起全球气候变 化的重要原因,气候变化问题成 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的焦点 议题。
2004年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构成
全球能源概况
3、能源安全问题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能源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 一、化石能源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二、全球能源区域性供应和消费的失衡。 三、能源生产区域和运输通道存在较多的不 确定性因素。
能源战略思路
2、能源战略的中心环节—电力
2.2 能源战略以电力为中心的意义
能源战略以电力为中心 • 可以保障能源供应,缓解能源安全压力; • 可以优化能源结构,缓解环境保护压力; • 可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 • 可以改善民生,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总之,解决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能源发展 方式转变,关键在于电力。
面临的重大问题
2、输送和配置的问题
2.2 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不足
我国目前的能源运输体系还无法满足能源大范围远距 离配置的要求,导致我国“煤、电、运”紧张局面反 复出现。 我国能源投资长期偏重生产,对运输环节投入不足。 以电力为例,长期缺电形成“重发轻供不管用”倾向, 电力投资向电源倾斜,导致电源、电网投资比例失衡。
300
重庆 360
恩施 300
三峡地下电站 450 金沙江I期 金沙江II期
270
280 南昌 360
400
200 280 福州 170
沿海核电 温州
华中 南方
300 长沙 380 赣州
华东
410
沿海核电
泉州
台 湾
2020年前后特高压电网规划图
“四大”发电基地分布图
东北
华北 西北
煤电基地
水电基地 风电基地 西藏 华中 华东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将 从目前化石能源占据绝对 主导地位的状况发展为煤 炭、石油、天然气、非化 石能源“四分天下”的格 局。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全球能源概况
2、资源和环境对能源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
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成为约束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化石油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的供应总体趋于紧张,由于 地区政治、局部战争、投资减少、油田老化、需求增多等原 因,世界石油供需平衡较为脆弱,对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 展中国家来说,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 作用正日益凸显。
面临的重大问题
3、发展质量的问题
3.1 能源开发利用效率较低
– 我国能源行业能耗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偏高。
2010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综合能耗为20.8kg标准煤/吨,比 国际先进水平高3.8kg标准煤/吨。
–
我国主要耗能产品能耗水平也普遍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2010年,我国吨钢可比能耗为697kg标准煤/吨,比国际先进水平 高387kg标准煤/吨。
中国电力与能源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提纲
一、能源概况 二、能源战略思路 三、能源生产与输送
全球能源概况
1、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结论:化石能源比重持续下降,电力比重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煤炭、 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被转换成电力。
全球能源概况
1、能源生产与消费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可再生能 源资源开 发潜力巨 大
生物质能年资源可利用量约为8.99亿吨标准煤
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25.8亿千瓦
太阳能资源可利用资源量约5.96亿吨标准煤/年
注:风能为50米高度3级以上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 太阳能年可利用量5%的沙化土地面积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年利用1400小时估算。
中国能源概况
2、能源生产
1、可持续供应问题
1.1 终端能源消费能源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
国外研究机构我国未来能源需求的预测
单位:亿吨标煤
面临的重大问题
1、可持续供应问题
1.2 资源环境等因素对提升能源供应能力的约束越来越强
– 受生态环境容量、开发条件、技术能力等诸多因素的 限制,未来我国国内能源供应提升潜力较为有限,保 障能源供应的压力巨大: • 煤炭产量和油气产量的提升主要受到资源条件约 束; • 非化石能源开发受到生态环境、技术能力和成本 约束; •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的情况下,碳排放 也已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生态约束因素。
陕北 220 460 300
西北
西宁
晋中煤电
晋东南煤电
晋中 300 100 晋东南
图例 500kV交流 百万伏级交流 ±800kV 级 直 流 750kV交流
晋东南煤电II 西安东 330
300 驻马店
×
400 南阳 300 荆州
140 300 220
260
雅江水电 川西水电 雅龙江梯级
150 乐山
中国能源概况
4、能源合作
•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我国由能源净出口国 逐步转变为能源净进口国。 • 我国能源供应保障策略从“自给自足”走向“立 足国内和利用国外资源并举”,积极实施“走出 去”战略,获取海外“油气”资源。 • 在电力领域,我国能源企业积极开展跨国输电和 电力贸易。
面临的重大问题
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潮流 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在于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