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政府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

当前政府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

2009年第 3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总第 129期 N o . 3. 2009Jour nal of Fuyang Teac hers College(Soc i a l Science Sum No . 129当前政府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龚义年 1, 罗敏 2(1. 皖西学院政法系 ; 2. 六安市劳动局 ; 安徽六安 237012摘要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 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看 , 政府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然而 , 当前政府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却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 因此 , 有必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 以期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善民生有所裨益。

关键词 :劳动关系 ; 政府管理 ; 问题 ; 对策中图分类号 :DF 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310(2009 03-0108-05劳动是经济社会的太阳 , 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劳动的恩惠 ! 整个社会财富都是劳动和劳动者的成果 , 没有他们任何资本都是生产的死物。

[1]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 , 劳动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 其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良性程度 , 进而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因此 ,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 而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责无旁贷。

一、政府在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应有作用政府是劳动关系的主体 , 它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 依据如下 :其一 , 按照卢梭的观点 , 自然人与政府之间是社会契约关系 , 政府是人民权利的委托者 , 政府设立的目的在于政府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其次 ,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 , 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应是人民意志的代表者 , 它的历史使命就是保障人民的利益 , 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 , 维护社会秩序是政府的重要功能。

政府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 , 即通过对关系主体之间的利益进行重新分配或调节 , 使失衡的社会关系恢复到原初的平衡状态。

[2]所以 , 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责无旁贷。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 因各国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而异。

法国、日本和德国强调劳动关系中的集体谈判 , 政府在集体谈判方面有着相近的立法 ; 英国、美国在传统上强调劳资双方的自愿主义和自决信念 ; 在澳大利亚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 则主要由政府出面维持产业和平。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 劳动关系矛盾的凸显 , 工会的力量也不断扩大 , 各国纷纷调整经济政策 , 加强了对劳动关系的政府干预 , 协调劳资之间的利用冲突 , 推动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经营者双方协商、谈判和签定契约。

[3]各国不管采取哪种经济政策 , 已经主要不是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劳动关系 , 而是干预的程度和领域问题。

按照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 ,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主要应扮演五种角色 :一是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 通过制定保护劳动者的法规政策并推动其实施 , 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 ; 二是集体谈判的促进者 , 为经营者和工会之间开展集体谈判创造宏观环境 , 积极促进双方自觉谈判和对话 ; 三是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 建立一套迅速而有效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 积极化解劳资矛盾 , 减轻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 四是就业保障的规划者 , 为全体劳动者建立一套就业保障体系 , 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 ; 五是劳动关系的示范者 , 为公共部门的雇员收稿日期 :2009-03-26基金项目 :安徽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元化保障机制研究 ! ! ! 以改善民生为视角 (AHSK 07-08D160 。

作者简介 :龚义年 (1970! , 男 , 安徽六安人 , 皖西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 罗敏 (1973-, 女 , 安徽六安人 , 六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提供合法、合理的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 , 以模范雇主的身份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

[4]我国政府为了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 , 在加强劳动立法和宏观调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先后承认和批准了 #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 23个涉及劳动者权利的国际公约 , 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基本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与之配套的部分法律法规 , 并着力改革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 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但是 , 毋庸讳言 , 政府在当前劳动关系管理中 , 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纠的现象在劳动关系中仍较为严重 , 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 , 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

二、当前政府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一些政府官员对发展的理解存在偏差劳动关系是合作 , 还是对抗 , 除了双方当事人之外 , 还有第三方的影响。

若第三方能够起到平衡、协调的作用 , 劳动关系趋向稳定、合作 , 劳动者的权利自然就能得到保护。

但是改革开放 30年来 , 政府将经济增长作为优先考虑的发展目标。

相应地 , 劳工政策必然在促进劳动力市场自由化、赋予企业更大的用工自主权与保障劳工权益之间更倾向于前者。

在这种经济利益至上的政策环境下 , 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税收的压力下 , 在追求 GDP 政绩的驱动下 , 为了留住投资者自觉不自觉地倾向于资方利益 , 而对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姑息迁就。

同时 , 政府官员并不是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 , 而是独立的利益主体 , 也有自身的利益追求。

地方政府直接得益于因招商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及其财政收入和官员个人的政绩、升迁。

因此 , 政府在平衡劳资双方利益时 , 难免会考虑自身的利益。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言人 , 超然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去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 通过平衡、协调各阶层利益去控制社会矛盾 , 维持、调整或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 使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职能 ,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觉不自觉地被弱化了。

当劳资双方发生冲突时 , 第三方的平衡作用也就大打折扣 , 甚至在一些地方 , 一些领导人还偏袒资方 , 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劳方缺少了主持公道、正义的政府保护 , 这些无疑加剧了劳资双方的不平衡。

[5]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就在于 , 一些地方政府及其负责人对发展的理解存在偏差 , 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 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2、三方协商和集体合同流于形式尽管目前我国的三方协商机制和集体合同制度处于起步和试验阶段 ,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 , 三方协商和集体合同流于形式的问题十分突出。

众所周知 , 三方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关键和核心是谈判。

[6]在市场经济国家 ,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充满斗争和讨价还价的过程。

然而我国的集体合同却缺乏真正意义上谈判过程。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雇主的行业协会组织、相应的产业员工组织代表和政府代表没有形成对等的组织体制 , 使协商谈判难以涉及实质问题 ; 另一方面谈判领域大多仅局限于微观的企业层面 , 与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和资本市场平均利润率相脱节 , 行业自律性质的谈判不多 , 致使协商谈判从根本上说往往流于形式。

正是由于协商谈判的主体不到位和代表的公信力不强 , 使大多数劳动者和企业法人代表对这种谈判的积极意义感受不深。

我们绝不能以我国目前签订集体合同的数量来衡量集体谈判制度的成就。

中国离建立真正的集体谈判制度还很远。

3、劳动监察执法不力目前 , 我国的劳动执法队伍建设、劳动执法手段以及劳动执法者的责任感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 有法不依 , 违法不究 , 执法不严的问题十分突出 , 可以说 , 这是法制化的最大障碍 , 也是矛盾的焦点所在。

[7]大量的劳动违法行为不被追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错误指导思想和地方保护主义。

许多地方政府一味强调发展经济 , 出于吸引投资的需要 , 对其境内企业的劳动违法行为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 漠视职工权益 , 甚至和企业主串通一气。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劳动执法者的监督和制约。

一是缺乏来自职工方面的监督和制约。

由于没有健全的工会组织 , 职工缺乏有组织的力量 , 工会对劳动执法存在的诸如执法不公、对违法行为听之任之等问题起不到监督作用 , 对劳动监察机构形不成压力 , 致使一些地方的劳动执法机构的失职甚至偏袒资方的现象难以得到纠正。

二是缺乏来自组织内部的监督和制约。

劳动监察机构听命于地方政府 , 很难履行自己的职责。

由于这些原因 , 使得 #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 致使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4、工会组织力量疲软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 是职工利益的代表。

我国的 #工会法∃、 #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对工会组织的建立、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职责和作用作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 , 许多企业的工会组织还不健全 , 工会的地位、性质、职能尚不明晰 , 没有真正起到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 , 反而多数都受到企业主的控制或干涉。

具体表现为 :其一 , 阻挠工会的成立 , 或是成立工会后公开或暗中派自己的亲信来担任工会主席。

其二 , 对工会活动进行控制干涉。

其三 , 对劳动者实行差别待遇 , 主要是对从事工会工作的干部随意调动、解雇、停职。

其四 , 非法撤并工会的组织机构。

我国工会在行使集体谈判权的过程中 , 主要有三个难题 :一是雇主对工会提出的条件、要求不回应、不允诺。

二是雇主对集体谈判过程实行控制 , 使集体谈判徒有虚名或根本没有谈判的过程。

三是雇主不履行集体合同的约定。

关于民主参与权 , 工会主要有两大难题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劳权关系双方力量对比的不平衡 , 使这种参与更加艰难。

二是工会主席及工会会员作为企业的雇员 , 必然受制于雇主。

而且私营企业组建工会率较低 , 即使是工会组建率较高的跨国企业 , 工会地位也受到挑战 , 开展工作困难重重。

[8]工会的力量太弱的原因是 , 自上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 , 不少工会组织被撤并 , 传统产业的职工大幅度减少 ; 而新兴产业的青年职工对工会的向心力不强 ; 一些非公经济企业对建立工会组织和开展工会活动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与此同时 , 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也因流动性大 , 不易被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

目前 , 多数工会工作也往往受制于经营者 , 工会活动缺少必要独立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