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寻幽】讲述济南老街巷故事:曲水亭街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种在苏州一带才能见到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色,在老济南也有一处。
古时当你自大明湖牌坊向南,穿过百花洲畔柳丛,迎面一道清水流来,绿柳夹岸并列,树后红门小巷,那便是曲水亭街。
曲水亭街北通大明湖路,直接对着大明湖标志性建筑——大明湖东南门牌坊,南邻珍珠泉。
一条泉水汇集而成的清清小溪穿街而过,两岸传统民居错落有致,垂柳浓荫,婆娑依依。
曲水亭街的记载可远朔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便记载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在小兴隆街西口附近的河东岸,原有三间草房,名曲水亭,坐东朝西,房前屋后,小溪弯弯,流水潺潺,垂扬依依,亭门悬挂着郑板桥撰写的对联:“三椽茅屋,两道小桥,几株垂柳,一湾流水”。
街以亭而得名,亭以水而命名,水以曲而著称。
可惜,横笛孤陋寡闻,只知其来历了,至今不知此亭所在。
好在有这曲水亭街可供一饱眼福。
文人墨客曲水流觞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文人墨客都要相邀聚会于此举行盛大的宴会。
这天人们到水边洗濯,以消除不祥,文人称之为“修禊”。
“修禊”完毕后,宴会开席,文人们开始了“曲水流觞”的诗酒盛会。
只见亲朋好友,三五知己,列坐在环曲的流水溪边,把酒酌到觞杯中后,又置于木制托盘上,放入溪流上游的水面上,托盘漂至曲折或拐弯处,往往停住不动,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必须将酒饮下,然后再赋吟诵,这种饮酒方式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曲水流觞”。
据说乾隆早就听说济南曲水亭及曲水棋社,很想来看看。
一日,他和刘墉私访来到济南曲水亭街。
只见小河中清水潺潺地流着,水中浓绿的水草随波逐流,两位浣女正在河边洗着衣物。
“真是我大清的一处风水宝地啊。
”见此情景,乾隆不由自主地赞美道。
“皇上,前面建有曲水流杯池,‘曲水流觞’诗酒盛会再加上野餐宴乐,那才叫人间一绝呢。
”刘墉说。
“刘爱卿,咱们不妨在此小酌一杯,以尽其乐。
”
二人于是在河边一露天酒摊上坐下,小二上了酒菜,君臣对饮,好不惬意。
刘墉顺口吟道:“愿为水草舞翩跹,浣女倩影吻我脸。
今朝一梦风流尽,来日清福图再展。
”
乾隆向水中望去,浣女漂亮的脸庞倒映在水中,水草在漂来漂去,真像是在吻浣女的脸呢,何等让人羡慕啊。
刘墉自鸣得意,大口喝酒,摇头晃脑。
“刘爱卿,现在你这水草在吻什么呢?哈哈哈……”乾隆打趣地问刘墉。
刘墉见浣女把脚伸在水里,不停地拨弄着水草:“她……这个……”从此又在济南人中多了一段传说。
小溪是西水亭街的灵魂,透着江南水乡般的灵秀;夹岸杨柳是她的嫁衣,妩媚动人。
街北头的百花洲,由穿街而过的溪水贯流而成,然后与大明湖相通,是垂钓者的最爱。
年轻人溪边劳作的身影,给老街平添了生机与活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清澈的泉水溪流,是上帝的恩赐,两岸居民世代在溪边洗衣、洗菜、淘米,成为居家生活不
可离开的必须。
城里人能享受如此待遇的,唯有西水亭街人家。
有老城就有老街巷,老街巷的传说,就变成老城故事流传。
老城故事透过老街巷的一幅幅老照片得到印证,也给这
家靠老城街巷吃饭的照相馆带来持久的财源。
老街巷,老照片,勾起的不仅仅是老人内心深处尘封的记忆,还承载了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谁能想到城市的快速发展,却给这条老街巷带来新的生机。
当城里人发现自己身边一条条老街老巷仿佛一夜间突然
消失的时候才知道这条老街所承载的是这座老城的历史文化记忆。
烦扰的世界,似乎并没有对这家择河而居的人家有什么影响,疏离的竹篱笆,几盆花草,显示出主人恬淡、随遇而
安的生活哲学。
傍河开着小饭店的女老板,借地生财,眼神里透出对生意的更多期待。
童心未免的白发老人,用自家特制的捕捞工具在溪边捕鱼,不能不让年轻人驻足其侧,一探究竟。
典型的老宅门楼院落,已经成为西水亭临街饭馆招徕生意的绝佳卖点,傻姑爷不傻。
抱着孩子在溪边或坐,或立,或行,看青柳婆娑,听溪水潺潺,成为老街必不可少的一幕,令人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