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大学生的性越轨反思目前中国大学生的性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尤其是女大学生更是人类的佼佼者,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针对他们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性教育对弘扬性文明、普及性教育、提高性素质、享受性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现状令人深思。
一、当代的女大学生性越轨――出人意料,形势逼人
某高等学府的校报在醒目位置对近来发生的一连串女大学生性越轨
事件进行了曝光;一女大学生在深夜于学校的花园里与男友发生不正当关系,被保安人员发现……,一女大学生私自与男友在校外租房同居被学校查出……,《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3月5日报道,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分局武林派出所在查获一起看似普通的网络卖淫案时,端出杭州最大一起以高学历女性为主的组织、介绍网络卖淫团伙,面对这一件件性越轨事件,人们愕然了:现在的女大学生是怎么了?
二、当代的女大学生性越轨行为的原因分析
1 生理原因。
性欲和性冲动是人的一种本能。
美国学者J?F?弗荣斯认为:“对大多数青年们讲,性是一种浪漫而跃跃欲试的过程,没有什么比性冲动更难控制的了”。
2 社会原因,时下,网络、手机等媒介都有下流语言挑逗异性,色情内容的故事、语句频频出现。
一些大众传媒出现的“无性不成戏”、“无爱不成曲”、“无情不唱歌”的误导。
3 心理原因。
女大学生正是在下列各种心态的诱惑下才越过了“雷
池”:(1)显示爱情的忠诚,(2)追求情欲的快乐。
(3)为了个人的私欲。
(4)避免孤独。
(5)不忍负了男友的意。
(6)逃避社会的压力,(7)作为个性成熟的标志。
(8)病态的交往手段。
(9)报复和惩罚社会的一种手段。
4 性教育的严重滞后,这一点基本上是所有专家都公认的。
尽管我们现在已经出现了性教育教材,但是这种教育在大学里最多是个选修课,不为师生所重视,性教育的严重“缺席”使得恋爱中的大学生不懂得如何成熟地看待性,也使得女大学生面对恋人提出的性要求时,不懂得或不善于说“不”,此外女大学生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时迷失了自我。
三、当代中国大学的性教育现状
1 大学的性教育似有似无
贵州民族学院新闻系四年级女生王蓟,历时1年半编写了12万字的性教育读本,即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以《玫皮书――性成长自助手本》为书名出版。
此书虽尚未问世,但手抄本、打印本就已在同学中传阅,当学生们通过传阅同学编撰的性教育读本而释疑解惑时,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哪里?我们的教育图书出版社在哪里?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又在哪里?
2 大学的性教育的性知识相对较少,性道德几乎没有
据悉,在眼下大学课程设置中,关于性的知识方面的课程已很少见,更不用说性道德教育了。
大学生性知识严重缺乏。
据首都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对中国近30所大学一万名在校大学生性行为观念的调查表明,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57%,女大学生为26.7%。
加上受西方性自由思潮的影响,我国目前大学生对性的看法似乎缺少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含蓄。
专家指出,引导大学生广泛、全面、深刻地认识与性有关的方方面面
的问题,并在大学校园推行以人格与道德为核心的性教育,已迫在眉睫。
3 某些方式和内容具有性挑逗,而不是性教育
(1)安全套机放校园内:不久,北京一著名大学在校园安置了安全套售货机,此后,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的校园,也都有了这种特殊的售货机。
对此,大学生们反应似乎很平淡,但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尤其来自家长的反对呼声似乎很高,对低年级大学生不适合,因为探究心理,他们想尝试,想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因性教育是唯一不提倡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科目。
在性行为的过程中,人们获得快感的本能冲动及有可能使人们中止,甚至彻底放弃使用安全套,美国的一些学校就曾免费向学生发放安全套,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降低相反还增加了校内女生的怀孕率。
所以,在校园里设置安全套发放机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保证他们在发生性行为时一定会使用安全套,于是,危险的几率便回大大增强。
所以安全套发放机不一定在校内,设在城市的社区和街道一样可以解决问题。
(2)性技巧写进教材。
2004年1月14日,成都各高校从事性教育的教师就目前使用的《大学生性文明与性健康》教材的修改进行商讨,据悉此次教材修改,将把性技巧写进教材。
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
我们做任何事都必须有度,过与不及都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走向事物的反面,大学生虽是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的佼佼者,但他们仍然是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刻苦学习,才能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所以不提倡更不鼓励他们结婚生子,把性技巧写进教材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性挑逗还是性教育?
四、对当代女大学生以及大学生的性越轨所采取的对策思考
1 当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观念
(1)解放思想,改变性的教育观念。
中国性心理专业委员会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大学性教育目前急需克服观念上的束缚,需要彻底改变那种“性教育说不得”的旧观念,将性教育放到桌面上来,扎扎实实地进行性教育改革工作,使大学生不仅拥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也拥有健康的性意识和性道德,进而成为拥有高尚人格的社会群体。
(2)改变当代女大学生不良的性行为观,提倡性的纯洁。
最近几年,某些女大学生认为两人如果想爱才会发生性关系,但并一定就意味着会和他结婚。
甚至有的认为两人不相爱,只要不是互相利用也可以发生性关系,这是不可取的观点,在这性感泛化的时代,女大学生要自尊、自重、自爱、和自强,保持性的纯洁,它将在未来的婚姻感情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当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内容
(1)维护女大学生的健康性心理,解决女大学生的性越轨行为困惑,一位选修了性教育课的大学生说:“约会时男友常有性冲动,自己不想发生性关系,又不愿伤男友的心,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情感与道德的关系,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爱是一种天资,更是一种艺术。
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能使爱的情感得到升华。
对女大学生的性冲动、性自卑、性自慰罪恶感、性恐惧、等要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试。
(2)防止性挑逗,保证性健康,坚持用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
我们要坚持用科学的性知识来抵制黄色书籍、色情影视、“性解放”思潮等
精神文化污染,提高大学生抑制腐蚀、抗拒诱惑的能力,认真开好性教育公选课,全面系统地讲授性生理、性保健知识,结合大学生常见病特别是性器官疾病的发病特点和规律。
以及艾滋病、性病的防治等,引导大学生逐步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3)强调性道德和性法制教育,防止性越轨和性犯罪:号称性开放和性自由的美国,以美国性健康研究所为代表,他们提出性品德教育目标,提倡以品德为基础的“禁欲方式”的性教育,即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应主要进行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保持童贞,直到他们找到准备与之生活一辈子的人,结婚时再发生性关系。
目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倾向于这一种观点。
所以我们更应吸取他们的精华。
实践证明,“性纯洁教育”对于有效遏制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他们提供了是非、善恶、荣辱标准和社会性道德规范。
同时要用性权利和性法律意识指导,任何人行使性权利都必须遵循人类性行为的科学原则与理性态度,强化性法律意识有助于抵制性骚扰。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避免酿成其它恶果。
3 当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方式和手段
(1)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应规范化,大学阶段,性教育就应当从中小学中侧重于性生理教育转向侧重于性心理和性道德教育,教育的重点在于进行“重视贞操的纯洁感”的教育,由于性健康知识不仅有医学、生物、心理等方面的内容,还涉及到法律、道德、人文、美学等领域,系统性强,课程设置要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自成逻辑体系。
为此,有关部门应组织专门人员编写课本,提供系统的教材,同时,要有一支专
业的师资队伍授课。
大学生性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性道德、性修养、性保护、性安全及法制教育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性教育课应作为正规的选修课,有条件时应列入必修课,大学毕业生必须有性教育课程的合格学分。
(2)开展多种形式的性健康教育。
为把性教育课讲得生动活泼,使同学们体验轻松愉快的学习乐趣,授课教师要改变原来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模式,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同学们主动参与学习,可以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多媒体教学。
2)参与式教学。
3)问卷调查。
4)写心得体会。
5)课后咨询
4 营造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单纯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需要,学校和家庭应密切配合,共同探讨性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保证学校和家庭在性教育方面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性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作来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总之,我国高校的性教育工作,严格讲才刚刚起步,当前大学生婚姻解禁和文化传播事业的发达又给高校性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我们坚信,只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尝试,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有中国特色和有各高校特点的科学的性教育体系,使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性越轨事件不在像文章开头所述一样重演。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