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运营模式分析
豆瓣运营模式与大多数社交网站的运营模式有相似之处。
其运营不像传统的运营,传统企业的运营模式包括行政层面、销售层面、生产层面、技术层面、资金管理层面。
其实豆瓣作为一个以网站为主要生产加工销售平台的一类企业,很明显其行政层面会很简单,其生产层面的事几乎没有,因为其生产为内容生产,而内容的生产又是以用户自主生产为其内容生产机制。
故其网站是用户自行生产产品自行消费产品,这样一来,豆瓣的运营模式中的生产模式全部省略了。
只剩下技术层面、销售层面和资金管理层面的运营。
技术运营
豆瓣作为细分的社交网站,其最为突出和核心的技术运营便是豆瓣网用户自行编辑内容形成极具个性的个人中心和丰富的网站分享中心。
豆瓣网集合了web2.0 时代的各项重要技术运用,其中包括社会性网络服务(SNS)、维客(wiki)、聚合内容(RSS)、标签提取(TAG)、博客(BLOG),这些技术让豆瓣的“趣味相投”功能和“个人形象
塑造”以及评论导向功能的实现成为可能。
豆瓣上“推测你喜欢”“在哪儿买这本书”“评分点评”最为典型“推测你喜欢”,首先是A人用大家熟悉的博客技术撰写了一篇读书笔记,然后这篇博客人为的或自然而然的因为标签技术即TAG 技术而进行了一定的贴标,然后聚合内容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处理,这时候来了一位B人(想找跟自己趣味相投的A人),于是因为某个标签搜索到A人的博客,于是他又基于豆瓣的TAG和内容聚合功能找到发现了与A兴趣类似的事物和人,即“推测你喜欢”这是第一种推测你喜欢。
于是千千万万的A和B 构成了豆瓣上的趣味圈。
第二种便是你已经标下你所看所想看或者收藏什么的,豆瓣的这些技术会自动找到你可能感兴趣的东西,即是根据你的行为推断的你爱好,这是第二种推测你喜欢。
其实这些技术现在非常的普遍,但是将他们组合的这么完美和符合寻找趣味相投这类需求才是豆瓣成功的关键所在。
并且是将此运营很早的网站。
这样方便快捷的找到用户未曾看过但很符合自己胃口的新事物。
也让有同一趣味的人迅速的聚集在一起,这种聚集对于豆瓣培养深度潜水用户和吸引更多的新用户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方便用户迅速找到感兴趣的事物
然而这个技术层里面也有一些需要极力改进的东西。
比如,尽管通过了聚集内容和标签技术,但不得不承认豆瓣的信息仍然过杂,良莠不齐现象很明显,本来在这个快消费时代,越来越多的选择让我们很范难,豆瓣本来是一个比较纯粹网站,你进入就是为了在里面快速找到想找的东西,差距很大的鱼龙混杂会让你大大的失望。
进入之
后你找到优秀的东西和所花费的时间相去甚远,你会发现这个性价比的确不高。
这个应该需要豆瓣在技术层面上起一定的把关人的作用。
让内容的含金量更高
其次虽然豆瓣在页面干净和清新方面做的很好,当时进入里面看评论时的确不佳,字体太小,阅读体验差,这对于那些喜欢去看别人对同一篇文章不同评价和读书体会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本来到豆瓣上就是为了去看对于某一本书不同人不同的想法,可是当这种阅读体验不佳时,对于去看的兴趣就会递减。
这几乎是不利于留住潜在的深层用户。
其次在很多趣味相投的人“聚拢”之后会发现越来越没什么可谈,真正趣味相投的人之间互动太少。
本来他们就是虚拟的用户,这种虚拟本来就造就了很多隔阂,如果豆瓣没有很好的技术将趣味相投之人真正的线上线下互动起来,原本那点小小的兴趣会很快耗光他们想在一起继续谈论的兴致。
“在哪儿买这本书”其实是网络中最基本的社会性网络服务(SNS),但是这个是豆瓣的最主要盈利来源,所以就将其技术拿出来。
在哪儿买到这本书“类似于电子商务,这个技术是web3.0的技术,是豆瓣网由web2.0向web3.0转变的标志之一。
是豆瓣产生主要收入的重要技术它,由于受到很多返利网的威胁,豆瓣可在用户通过豆瓣平台购买此书后给予一定的优惠或免费的增值服务。
评分和点评体系是豆瓣一般用户非常在意的一项功能,豆瓣正在成为电影文学作品权威的点评平台,豆瓣的评分系统是通过每个用户的打分和评论形成。
有时候可能会存在恶意攻击和故意拉高嫌疑,但是一般的评价都是得到认可的。
但是这个评分点评体系就像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一样,这个几乎没给豆瓣带来什么利润,尤其是许多点评网站的兴起和一些返利网的出现,极大的抢占了豆瓣在这方面的优势,点评网的兴起让豆瓣的点评市场缩水,同时返利网的出现,让那些本来看了评分和点评的用户顺便到豆瓣上直接进入链接的商业网站上,可是返利网让部分这样的人放弃了通过豆瓣来进入商业网站买东西。
这就蚕食了豆瓣的盈利。
使得点评和评分系统在促进用户直接达成购买行为作用减弱
销售运营
随着豆瓣的发展,2010年豆瓣网一分为四,围绕其产品线构建完整的产品和运营团队,如豆瓣读书,豆瓣FM和豆瓣电影。
这些虽不是技术上面的创新,它只是先前的一个延伸而已,其页面设置和功能几乎一致。
但这样的调整让豆瓣的产品丰富化了,改变了以往过于
单薄的产品线。
这些对于增加豆瓣的用户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这些和音乐和电影与书一样具有极强的文艺气质,这使得豆瓣文艺青年范的品牌形象更加明显,也是得豆瓣的用户们在展现个性方面更加容易。
总的来说这些对吸引用户和增加用户的黏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资金运营
资金来源:获得外界投资和导购分成几卖数据,其中外界投资一直是其重要支柱。
(截止到2011 年9 月,豆瓣网完成了第三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分别为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2006 年豆瓣的第一轮融资,投资方是联创策源,金额为200 万美元。
2009 年底,豆瓣获得挚信资本和联创策源总额近千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
资金花费:维护网站运营的大型设备及人员工资和一些基本运营开销在资金运营方面总的来说豆瓣是社交网站中能够获利的幸运者,也是社交网站中为数很少的资金运营尚顺利的社交网站。
豆瓣资金运营方面最大的问题一直都是赚小钱,基本维持收支平衡,它现在的支撑至今一部分原因是有一定的收入,但是随着纸质读物受欢迎的程度越来越小,加上一些返利网的兴起,豆瓣的收入必然会受到影响,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有较大的投资方在支撑它的运营,资金运营一直是现代许多网站无法支撑的原因。
豆瓣现在一直支持到现在,
如果在盈利模式方面找不到较大和有效的挣钱方式,可能在后来的运营之中,资金运营会是很难弄定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