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法作业标准答案

劳动法作业标准答案

劳动法作业答案————————————————————————————————作者:————————————————————————————————日期:劳动法作业12008年9月,某工艺厂与吴某签订合同,约定由工艺厂提供原材料和花样图案,吴某为工艺厂制作藤编工艺品,工艺厂每月按照吴某交付的工艺品数量给付报酬,合同期限为一年。

合同履行6个月之后,因为市场上的藤编工艺品滞销,工艺厂单方面解除了与吴某的合同。

请分析:1.工艺厂与吴某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否受劳动法的调整?2.吴某能否向劳动争议仲载委员会申诉?工艺厂应当承担怎样的后果?答:(1)不受劳动法调整。

因为工艺厂与吴某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民法上的加工承揽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双方所签订的合同为加工承揽合同,而非劳动合同。

《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一条规定,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

承揽包括加工、定作、修理、复制、测试、检验等工作。

《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劳动合同是雇工以提供劳务本身为目的,雇工在雇佣的活动中受雇主的监督、指挥、控制。

加工承揽合同,承揽人虽然也是为定作人选任为之服务,但承揽人是独立完成工作,一般是自己的场地、生产工具,不受定作人监督控制,二者是不同的法律关系,所以,工艺厂与吴某之间是民法上的加工承揽关系,不是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的调整。

(2)吴某不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因为双方的争议不是劳动争议。

工艺厂应承担违约责任,如果给吴某造成了损失,应当赔偿损失。

因为,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六十八条的规定,定作人可以随时解除承揽合同,造成承揽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作业3一、单项选择题1——5:C A D A B6 D(这是1994年《集体合同规定》第11条规定的,2003年新《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限定具体期限。

)第二十八条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在其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完成履行协商代表职责之时,除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一)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的;(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调整其工作岗位。

7——10:BDDC二、多项选择题1——5 ABD ABD ABCD ABCD CD 6——10 AD ABC ABCD ABD ABCD三、名词1、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2、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的社会劳动。

3、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从事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工作。

4、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5、职业安全卫生即劳动安全卫生,我国过去称为“劳动保护”,它是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法律制度。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第一,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主要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其他法律部门无法包容的。

第二,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

劳动法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主体关系式劳动法的重要特点,双方均有特定的主体资格。

第三,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劳动法内容包括劳动就业、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工资保障、工时休假、职业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工会、劳动争议处理等内容,劳动法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体系也是其他法律部门不能包容的。

2、简述劳务派遣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

一般劳动关系中,是用人单位直接招收和使用劳动者;而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是通过派遣单位招收劳动者,劳动者的招收和使用发生了分离,即招工与用工的分离。

传统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该用人单位的指挥下利用其提供的劳动场所和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属该用人单位,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情况从该用人单位领取工资报酬,并由该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而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中,被派遣的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成为名义上的用人单位,但是被派遣劳动者并不在该劳务派遣单位从事劳动,而是被派遣到另一个用人单位,即用工单位从事劳动,出现了所谓的“有关系无劳动,由劳动无关系”的情况。

五、论述题试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第一,主体不同。

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为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为劳动者团体和用人单位或其团体,故又称团体协约。

第二,目的不同。

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订立集体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立劳动关系设定具体标准,即在其效力范围内协调劳动关系。

第三,内容不同。

劳动合同以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一般包括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集体合同以集体劳动关系中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可能涉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也可能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个方面,即签订专项集体合同(如工资集体合同、职业安全与卫生集体合同等)。

第四,效力不同。

劳动合同对单个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单个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体所代表的全体用人单位,以及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都具有法律效力。

并且集体合同的效力大于劳动合同的效力,当个人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标准低于集体合同规定时,以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为准。

第五,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争议采用普通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处理;集体合同争议,一般各国采取政府协同劳资各方协调处理的方式。

《劳动法》第84条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六、案例分析题:李某2006年进入上海某外企工作,2007年7月结婚,其妻就职于深圳某房地产公司。

2008年初,李某向企业提出要休探亲假,企业未同意。

2008年8月李某再次提出休探亲假,企业劝其缓一段时间。

同年11月李某第三次提出休假探亲,恰逢企业接到一份大的订单,工作十分繁忙,因此又未获同意。

李某认为,企业在故意刁难自己,于是他留下一纸说明便赴深圳。

因李某擅自出走,企业的经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单。

因此,该外企决定给予李某行政警告纪律处分,并扣发探亲假期间的工资,探亲往返路费不予报销。

对此,李某不服,多次与企业交涉未果。

2009年4月,李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试分析:请根据相关法律进行分析,本案应如何处理?答:这是一起探亲待遇问题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

本案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法律问题:(一)李某应享受法定探亲假待遇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

享受探亲假期是劳动者的一项正当权利。

1981年3月国务院重新修订公布实施的《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2条规定:“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1年的国家职工,与配偶不在一起的,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与父、母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但是,职工与父亲或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该法规第3条规定:“职工探亲假期:(1)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2)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20天。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该法第4条规定:“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上述法规条文对职工享受探亲假和条件及探亲假的具体待遇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本案中,李某的情况完全符合上述规定,依法享有探望配偶30天的待遇。

关于探亲假的休假时间,法律、法规无法作出具体规定,只能由单位和职工协商确定,企业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安排戴平发的休假时间,故2008年初及2008年8月李某两次提出休假,江南建筑设计院未同意是无可非议的,但到11月份企业仍不同意李某休探亲假就不妥了,因为2008年即将过去,再不批准事实上将剥夺李某探望配偶的权利。

企业工作紧张需要李某在岗工作,也只能与其协商解决,不能采取不批准休法定探亲假的办法。

李某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也不妥,应当通过正常渠道加以解决。

(二)企业应按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发给李某探亲期间的工资并报销李某探望配偶的往返路费。

对于职工在探亲期间的待遇,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5条规定:“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同时该法规第6条规定:“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

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依据上述法律规定,企业应该为其报销往返路费,在李某要求解决探亲假待遇时,企业拒绝报销并扣发工资的作法与法规的规定不符,应该予以纠正。

作业4一、单项选择题1——5 A C B D A 6——10 B A C C D二、多项选择题1——5 CD CD ABCD AC ABCD 6——10 BCD ABD ABCD CD ACD三、名词1、就业服务是指法定机构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

2、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或劳动力派遣,是指派遣单位按照用工单位(又称要派单位)或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招收劳动者并与之订立劳动合同,按照其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劳动,劳动过程由用工单位管理,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等项待遇由用工单位提供给派遣单位,再由派遣单位支付给劳动者,并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等项事务;用工单位向派遣单位就提供的服务支付劳务费的一种特殊用工形式。

3、特殊群体劳动保护是指针对某些特殊群体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身份特征及其各自的特殊需要,在劳动权益方面给他们的特别法律保障。

4、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5、劳动法监督检查是指依法享有监督检查权的机构、组织或个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制度。

四、简答题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第一、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第二、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第三、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的家务劳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