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_的真正含...

_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_的真正含...


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时代所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二是资本主义 制度的确立 ,使劳动者摆脱了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 关系的强大束缚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劳动者的自 由发展 。资本主义是与机器大工业 、科技的发展和 应用 、市场的扩大等现代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 ,从 而使得劳动者的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 、独立意识和 协作精神不断得到提高 ,视野和眼界不断得到扩展 , 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关系从被支配的地位变成了支 配的地位 ,成了劳动的“主体”。三是资本主义开创 了世界历史 ,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以小农 经济为特征的封建时代 ,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世界历 史”。真正的世界历史是以蒸汽机的出现和应用为 开端的 。蒸汽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和生产 ,使生产 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 ,为形成世界历史提供了雄厚 的物质基础和广泛交往的社会环境 。正如马克思所 说 “: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 是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 产方式 、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 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 ,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 历史 。”①
1861 年的农奴制改革是-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是俄国历史上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转折点 。在农奴制度废除以后 ,1863 —1874 年 ,沙皇政府又在政治制度 、法律制度 、教育制度 、财 政制度和军事制度等上层建筑领域实行了一些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 。马克思对俄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的了解虽然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 ,但对于以上 史实他是十分清楚的 。1877 年 11 月 ,他在《给“祖 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就说过 “: 如果俄国继续 走它在 1861 年所开始走的道路 ,那它将会失去当时 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 ,而遭受资 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 。”②1881 年 2 —3 月 ,马克思在给维 ·伊 ·查苏利奇信的初稿中 指出 :俄国农村公社正处于危险的境地 ,威胁公社生 存的是沙皇政府和俄国国内的资本主义 。1882 年 , 他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第 2 版的序言中还 指出 :在俄国 ,他们看到了“迅速盛兴起来的资本主 义狂热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 。”③
【关键词】 马克思 ;卡夫丁峡谷 ;农村公社 ;俄国革命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527 (2009) 0520007205 【作者简介】 张有军 (1966 —) ,男 ,山东东阿人 ,法学硕士 ,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副教授 , 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与政党政治研究 。
为了回答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问题 ,马克思结 合近几年对俄国土地所有制问题的研究 ,分析了俄 国农村公社发展的两种可能性 (解体或新生) 。马克 思尤其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了俄国公社的生命力所 在 :从公社的内部条件看 ,第一 ,公社的基本特征即
8
土地公有制 ,是构成集体占有的自然基础 ,这种所有 制与共产主义所有制有着天然的联系 ,能够逐步地 、 直接地把小土地个体耕作变为集体耕作 ;第二 ,俄国 土地的天然地势适合于大规模地使用机器 ,农民习 惯于劳动组合关系 ,这有助于他们从小土地经济向 合作经济过渡 ,而且 ,俄国农民早已在没有分配的草 地上 ,在排除沼地积水等集体作业中实行着集体经 营 ,具有初步合作的实践经验 。从公社的外部条件 看 ,第一 ,俄国公社不象东印度那样 ,是外国征服者 的猎获物 ,即是说 ,农村公社的整体结构没有受到外 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破坏 ,强大的人民风尚和传统 习惯仍维系着人民生活 ; 第二 ,俄国公社的历史环 境 ,即它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存在 ,为它提供了大 规模地进行共同劳动的现成的物质条件 。总而言 之 ,俄国的农村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 卡夫丁峡谷 ,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 极的成果”。⑤
由上可见 ,既然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 历史进步性并且了解到 1861 年后俄国走上资本主 义道路的史实 ,那么 ,他的关于“不通过资本主义制 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论断就不可能指超越整个资本 主义发展阶段 。
二 “、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喻指 俄国不必经历剥夺农民 、消灭公社所有制的过程 ,即 农村公社不必经历解体的历史命运
1881 年 ,马克思在给俄国女革命家维 ·伊 ·查 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 ,提出了著名的“不通过资本主 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论断 。长期以来 ,学术界针 对这一论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诠释 ,时至今日也未 能完全取得共识 。在所有这些争论中 ,一种最流行 的观点认为 ,马克思的论断意指“跨越资本主义制度 的整个发展阶段”。笔者认为 ,这种观点要么是脱离 了历史发展的实际 ,要么是在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 解读时出现了偏差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看法 , 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仁 。
2009 年第 5 期 ( 总第 187 期)
社会主义研究 SOCIAL ISM STUD IES
No. 5 ,2009 Serial No. 187
“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的真正含义及其实质
张有军
【摘要】 马克思关于“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论断不是指超越整个资本主义发 展阶段 ,而是特指俄国农村公社不必经历解体的历史命运 。“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的实质是一种革命策略 :马克思以维护农村公社为基础 ,激励俄国民粹派进行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 革命斗争 。
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共四次使用 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表述 。要 弄清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首先要确定它的主语是 什么 ,即是谁“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综观马克思复信的几个草稿 ,显然 ,这个“谁”就是俄 国“农村公社”,而不是俄国资本主义 。其次 “, 卡夫 丁峡谷”是马克思使用的一个借喻 ,它到底是指什 么 ,不能靠后人的想像 ,而应该看马克思本人对它有 没有更确切的表达 。仔细阅读复信的几个草稿 ,我 们就会发现 ,原来马克思还有另外一句更清楚的表
那么 ,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到底是指什么 ? 一般来讲 ,生产是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 , “资本主义生产”自然是指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创造 物质财富的活动 ,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物质生产 服务两方面 。前者主要包括工业 、建筑业 、农业 、林 业 、水利业等的生产 ,后者主要有交通运输 、邮电通 讯 ,以及作为生产继续部分的商业 、公共饮食业 、物 资技术供应与销售 、家庭用品的制造和修理等 。这 样 “, 不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的波折”也就是不 经受以上资本主义所有生产领域中曾经出现的可怕 的波折 ,如道德沦落 、经济危机等等 。然而 ,由于“不 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的波折”的主语是俄国农 村公社 ,而不是整个俄国资本主义 。这样 ,从逻辑上 来说 ,俄国农村公社不可能经受资本主义所有生产 领域中出现的“可怕的波折”,它可能经历的只能是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领域曾经出现的“可 怕的波折”,也就是西方特别是英国原始积累阶段用 暴力手段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夺 ,使农民完全丧失土 地的过程 。这种对农民的剥夺如果发生在当时的俄 国 ,必然导致俄国农村公社的解体 ,也就意味着农村 公社将“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的波折”。而“不 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的波折”,即“不通过资本 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也就意味着俄国农村公社 不必然遭受解体的历史命运 。
1881 年 2 月 16 日 ,俄国女革命家维 ·伊 ·查 苏利奇写信给马克思 ,提出的主要问题是俄国“农村 公社可能的命运”。因为当时俄国正围绕着农村公 社的命运和意义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 。有一些自称 是马克思的真正的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根 据马克思《资本论》的思想 ,农村公社是注定要灭亡 的 。而农村公社问题对俄国革命者来讲是至关重要 的。因而查苏利奇请求马克思 “: 要是您肯对我国农 村公社可能遭到的各种命运发表自己的观点 ,要是您 肯对那种认为由于历史的必然性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都必须经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阶段这种理论阐述 自己的看法 ,那么您会给我们多大的帮助啊 !”④
一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的肯定以及 1861 年后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史实表明 “: 不通过 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不是指超越整个资本 主义发展阶段 。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 ,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 的剖析和批判 ,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 史必然性 。但另一方面 ,对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所起 的进步作用 ,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马克思看来 , 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促进了 生产的大发展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发 展方面的功绩作了高度评价 ,认为它在不到一百年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述 ,这就是俄国农村公社由于“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 时存在的东西 ,所以它能够不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 可怕的波折而占有它的一切积极的成果 。”⑥显然 , “不经受资本主义生产的可怕的波折”与“不通过资 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这二句话表达的是同一 个意思 。只要搞清楚了前面一句话的含义 ,那么后 面一句话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
在弄清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的含义之后 ,接下来又有两个疑问 :第一个疑问 :既 然马克思认为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不通过资本主 义制度的卡夫峡谷”,而且如上所述 ,马克思在复信 的前三个草稿中用了大量篇幅论证了俄国农村公社 的生命力 ,这岂不与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有关论述 相矛盾吗 ? 因为在 70 年代中叶之前 ,马克思对俄国 农村公社的非资本主义发展前景是不抱希望的 ,他 曾评论说 “: 对俄国的公社所有制形式抱有幻想是不 对的 ,对于这种共产主义的黄金国 ,我从来不抱乐 观的看法 。”⑦恩格斯 1875 年在《论俄国的社会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