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扶沟高中历史组谢献华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 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 文明史观列强侵华的影响 从革命史观—— 从现代化史观——
从整体史观——
从文明史观—— 从社会史观——
(2011四川卷)关于鸦片战争,英国史学家总以英 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 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 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 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一、背景
英国
探究1:英国为什么要
发动战争? 中国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产量 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 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 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 仇外心理的重炮。 ”——马克思
清朝军机处
英国议会大厦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
华夏儿女铮铮铁骨,主权问题毫不让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学史明智鉴往知来
两次鸦 片 战 争
考纲:列强侵略史实与影响 课标:1、列举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 原因和史实 2、了解《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 京条约》的基本内容和危害 考查角度: 一般强调列强侵华的破坏性,可 以从政治上破坏主权、经济上掠夺财富、文 化上渗透奴化思想等角度归纳;运用多种史 观理解列强侵略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英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军舰
英国的铁甲战舰
鸦片战争前中英对比
国内方面 中 国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国际方面 英 国
完成了工业革命 急需市场和原料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训练有素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二、失败原因 探究2: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
于英军的武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 万人的英军?
1.客观原因── 英国 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 清王朝 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 中国腐朽没落的 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是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从革命史观——
从现代化史观—— 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
地,起带头作用;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 从整体史观—— 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 从文明史观—— 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 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 从社会史观—— 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 张。”若对此进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会中 ,国 进开 入始 民逐 主步 革沦 史命 为 时半 期殖 ,民 开地 始半 了封 近建 代社
五、拓展升华: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人物
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 革命史观 会演进的历史。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 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 文明史观 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史 实,理解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 时期的作用于局限性 大纲:太平天国
•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 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 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 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 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 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课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 考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 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 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 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课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 考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 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认为:人类历史不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 社会史观 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 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多元史观解读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
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国名
中国
人口
3.6亿
棉纺织品消费量
人均 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倍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 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确立。” 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
“商业关系的推广”。
三、结果及危害
(2010浙江卷)某校历史课上学生讨论“中国近 代通商口岸问题”,下列观点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A、是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 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革命史观 B、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 文明的地方 文明史观 近代化史观 C、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 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全球史观
观察比
天津 烟台
营口
较,总
结两次
南京
被迫开
放通商

汉口

镇江 九江
上海
宁波
口岸的
布局特
广州
琼州
福州
汕头

厦门
淡水
台湾


政治上 中国领土等主权遭破坏
四 、 两 次 鸦 片 战 争 的 影 响
列强把中国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 开始逐渐解体,洋务运 经济上 动引进机器化生产方式, 开始近代化 知识分子开始向西 思想文化上 方学习寻求强国御 侮之道 战争赔款加重负担 阶级关系上 阶级矛盾激化,促 成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 考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 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 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 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 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 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B.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