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套呼吸
一、选择题
1.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
A.呼吸
B.内呼吸
C.肺通气
D.肺换气
2.肺通气的根本动力来自于()
A.呼吸肌的舒缩
B.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C.肺的弹性回缩
D.肺的舒缩
3.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吸气肌收缩
D.呼气肌收缩
4.肺总容量等于()
A.肺活量加余气量
B.肺活量加潮气量
C.功能余气量加潮气量
D.补吸气量加余气量
5.下列评价肺通气功能最好的指标为()
A.功能余气量
B.补吸气量
C.肺通气量
D.时问肺活量
6.呼吸频率从12次/min增加到24次/min,潮气量从500减少到250ml,则()
A.肺通气量增加B上肺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泡通气量减少
7.潮气量500ml,呼吸频率12次/min,则肺泡通气量约为()
A.3L
B.4L
C.5L
D.6L
8.呼吸中枢分布在()
A.脑干和脊髓
B.大脑皮质
C.间脑
D.以上所有部位
9.产生和维持基本正常节律性呼吸的中枢位于()
A.脊髓
B.大脑
C.延髓和脑桥
D.下丘脑
10.缺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
A.延髓呼吸中枢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长吸中枢
D.外周化学感受器
二、填空题
1.外呼吸包括和两个阶段。
2.呼吸肌收缩与舒张是实现的动力,呼吸道是的通道,肺泡则是的场所。
3.人体主要的吸气肌是与;主要呼气肌是与。
4.在平静呼吸过程中,是主动的,是被动的。
5.解剖无效腔是指,其容量约为。
6.正常成年男子肺活量约为,第1、2、3s末的时间肺活量分别为、和。
7.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交换的方式是。
8.正常成年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约为,运动强度过大,其值变,
这种变化可使气体交换效率。
9.CO2在血液中的运输中的化学结合有和两种形式。
10.氧分压、CO2分压、H+浓度、温度等因素均能使Hb对氧的亲和力降低,氧离曲线移。
三、是非题
1.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
2.平静呼吸主要是由于肋间肌和腹肌等呼吸肌共同舒缩完成的。
()
3.运动时,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负压增大,从而造成静脉回心障碍,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昏旋。
()
4.平静呼吸之末尚存流在肺内的气量,称余气量。
()
5.通常,补吸气量大于补呼气量。
()
6.肺活量是反映肺通气能力的静态指标,而时间肺活量则是反映肺通气能力的动态指标。
()
7.从肺换气的角度来讲,进入肺泡的通气量才是有效的通气量。
()
8.在运动强度较小时,肺通气量的增加主要因呼吸频率的增加。
()
四、名词解释
1.内呼吸
2.呼吸运动
3.胸式呼吸
4.胸内负压
五、问答题
1.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2.试述正常节律性呼吸产生与维持的生理机制。
3.简述运动时肺通气功能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4.呈“S”形的氧离曲线有何生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