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一中2012级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把正确选项涂写在答题卡上。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回答1~3题。
1.今天的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河北被称为“燕赵故地”,山西省的简称为“晋”。
这些说法最早可推溯到()A.西周的分封制度B.秦朝的郡县制度C. 汉代的刺史制度D.元朝的行省制度2.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自右向左读为“叶氏支祠”),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3. 西周时期,为了解决贵族之间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实行王位世袭制B. 确立大宗与小宗的关系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实行礼乐制度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
回答4~6题。
4.皇权至上是中央集权制的核心和突出特征。
下列对皇权威胁最大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内阁D.军机处5.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廷尉6.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汉元之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回答7~10题。
7.史称“汉承秦制”,又有所变化。
其“变化”在地方权力变革方面的表现是()①实行三公九卿制②设尚书令、侍中以削弱相权③在郡县制外推行封国制④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B.隋朝 C.宋朝 D.清朝9.元朝对今天的西藏和山东进行直接管理的分别是()A.宣政院山东省 B.西藏自治区中书省C.宣慰司直隶省D.宣政院中书省10.下列地方行政制度或措施不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影响了君主专制的演进。
回答11~13题。
11.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负责监察朝廷百官C.作为皇帝的侍从顾问 D.负责政务决策、审议和执行12.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3.从汉代设置“尚书令”“侍中”,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再到北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设立,反映了下列哪一趋势?()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加强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D.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机制不断完善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同时,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发展到顶峰。
回答14~17题。
14.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宰相胡惟庸,同时下令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其根本原因是()A.胡惟庸权倾朝野,恣意妄为B.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C.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的教训D.宰相制度不利于明朝封建统治15.康熙帝时,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其真正意图是()A.剥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B.限制君权C.加强皇权 D.削弱相权16.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其本质含义是()A.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军机处形同虚设,不起作用C.军机大臣位高权重,权倾朝野 D.军机大臣控制了内阁和六部1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由汉至元官吏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管理水平。
回答18~20题。
18.“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清白寒素浊如泥;高弟良将怯如鸡。
”这是东汉民谣中的话语。
这里讽刺的是()A.汉代察举制的弊端B.魏晋九品中正制的消极影响C.唐代科举制的弊病D.明清科举制度的消极影响19.《廿二史札记》谓:“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
对材料提到的选官用人制度的理解错误的是()A.世家大族把持官吏任免权B.按照品评等级授以官职C.有真才实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受到压制D.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20.论语中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能够反映这一特点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察举制度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度D.内阁制度21.(英国)在1855~1870年的文官制度改革期间,……借鉴和采用了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公开考试、自由竞争和择优录取的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
这里英国所借鉴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等级制度B.察举制度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度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回答22~25题。
这说明古代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是()A.以海洋为依托 B.发源于大河流域 C.以水塘为依托 D.发源于平原地区23.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A.斯巴达 B.雅典 C.马其顿王国 D.罗马帝国24.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 A.奠基时期 B.确立时期C.湮没时代 D.黄金时代25.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的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苍山一中2012级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月考)历史试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1分)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图1:图2:图3:(1)指出图1所示朝代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2)图2所示朝代实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1分)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3)图3所示朝代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的?(1分)有何积极作用和影响?(5分)秦始皇(分)汉武帝(分)明太祖(分)雍正帝28.(12分)阅读、观察下列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着两对矛盾。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图反映了那一对矛盾?(1分)(2)隋唐时期,为解决上述矛盾进行怎样的制度创新?(1分)这一制度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3分)有什么意义?(3分)(3)北宋初期,为解决皇帝与丞相之间的权力矛盾,采取了那些措施?(3分)结果如何?(1分)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
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海洋文明”诞生的“地理空间”所指的主要区域。
(1分)在这一区域内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1分)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成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2)材料二中伯利克里所说的“全体人民”是指那些人?(1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雅典为例说明,“海洋文明”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4分)材料三但是,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
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3)依据材料三,对“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作出合理的解释。
(3分)(4)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和影响。
(2分)苍山一中2012级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2.B3.C4.A5.B6.C7.B8.C9.D 10.C 11.A 12.D 13.A 14.B 15.C16.A 17.C 18.A 19.D 20.C 21.D 22.A 23.B 24.D 25.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6分,共50分。
26.(13分)(1)制度:分封制。
(1分)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分)(2)制度:郡县制。
(1分)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2分)(3)管理:实行行省制度。
(1分)作用和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分)27.(15分)(1)秦始皇:政治活动:①政局:灭六国,实现国家统一。
(1分)②制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分)作用影响:①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1分)②对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2分)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加强和完善。
(1分)(2)汉武帝:政治活动:①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1分)②任用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1分)③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
(1分)(3)明太祖:政治活动:①废除宰相制度(或答“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实行六部分权”;或答“废丞相,权分六部”)(1分)②设置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
(1分)(4)雍正帝:政治活动:设立军机处。
(1分)作用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③使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3分)28.(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分)(2)制度创新:创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1分)运行机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相权分散,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