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2015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艺术表现上,《诗经》和“楚骚”多以“含蓄”见长,但并不独宗“含蓄”,而是依不同甲(情境/境况)采表情达意,呈现出或婉曲(qū)含蓄,或直捷明快的特点。
有评论者认为《诗经》多用“比兴”,婉转抒情,引人遐想。
其实《诗经》中一些运用比兴手法的篇章也有明快率直的特点,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灿烂的桃花乙(映照/映衬)着新娘的娇颜,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气氛(fèn),情感的抒发明朗直捷。
再来看“楚骚”。
以屈原来说,屈子常怀浪漫、愤懑(mèn)之情,多借绚烂神奇的环境、“香草美人”等意象丙(寄予/寄寓)怀抱,表现th沉郁蕴籍的特色。
但《国殇》等诗篇,却激昂慷慨,直抒胸臆,“读者深味之,真可为恸(tòng)哭而流涕也”。
l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婉曲(qū) 遐想B.气氛(fèn)蕴籍C.愤懑(mèn)绚烂D.恸哭( tong) 慷慨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境况映照寄寓B.情境映照寄予C.境况映衬寄予D.情境映衬寄寓3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的手法的一项是(3分)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屈原多用“香草”象征美好的情操,后代文人常以“梅兰竹菊”象征美好的品格。
下列诗句中的梅、兰、竹、菊不具有象征意义的一项是(3分)A.一树红梅傍镜台,含英次第晓风催。
深将锦幄重重护,为怕花残却怕开。
B.兰生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C.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
不流斑竹多情泪,甘为春山化雪涛。
D.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5.下列与文段内容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又称《诗》《诗三百》,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
B.《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离骚》是其代表作,“楚辞体”又称“骚体”。
C.李清照诗句“死亦为鬼雄”出自屈原的“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两句诗充满了刚正之气。
D.《诗经》、“楚骚”中运用比兴等手法创作的诗歌,感情均深沉含蓄,婉转曲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一④题。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哺育文明的乳汁,是催放艺术之花的琼浆。
古今中外的大家名流常将“水”作为歌咏的对象,在他们的笔下【】——江水的波浪拍痛了游子的乡愁,激荡了达人的心潮,润湿了志士的诗行。
诗人们对“水”更是情有独钟,并赋予它万种“风情”。
这些含情之水,有弥漫着杜牧亡国之忧的寒夜秦淮“甲,夜泊秦淮近酒家”,有沉浸着白居易离别之悲的浔阳月夜秋江“乙”有涌动着李煜失国之痛的无尽江水“问君能有几多愁?丙”……请君试问东流水,多少情韵在其中。
①在文中【】处填人下列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A.水至清则无鱼B.无情流水也多情C.花自飘零水自流D.大江东去浪淘尽②下列诗句与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意思,对应恰当的一项是(2分)A.春来江水绿如蓝B.风萧萧兮易水寒C.一望乡关烟水隔D.二水中分白鹭洲③下列语句的作者、出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论语》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苟子——《苟子》D.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曹雪芹——《红楼梦》④根据语境,请在上文的甲乙丙处,写出诗歌原句。
(3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5分)古人善于总结,曹刿从长勺之战中得出获胜经验:“一鼓作气,①,三而竭,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揭示兴衰之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③”;古人还能依理而行,齐威王听从邹忌的劝谏,广开言路,设上、中、下三赏,指出:“④,⑤,受下赏。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2题。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
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
通籍五十年,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
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
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
人有咎先生谑者。
其客陆德先叹曰:“公毋咎先生谑。
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
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
中书程守训春天请开矿,与大珰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
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
一邑骚动。
先生曰‘无患’。
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
珰怒诃,谓县官不素服。
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
’珰意少解,复诃曰:‘今天刺称眷何也?”先生曰:‘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
珰大笑,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
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
珰曰:‘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
’先生耳语曰:‘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恩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
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珰大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
先生曰:‘徽人恨灶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
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
’珰曰:‘公言是,我即回京,以公言复命矣。
’当涂徽州,得以安诸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已未,两计两黜。
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
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两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
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已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取材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注释:【l】通籍:做官。
【2】珰:太监。
【3】刺:名帖。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有咎先生谑者咎:责备B.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摘:揭发C.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赚:盈利D. 一邑骚动,先生曰“无患”患:担忧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B.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C.渠是以观望瓜洲公言是,我即回京D.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刻《悔庵》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之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遭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11.下列对文中人物称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德先对邢隆始终以“珰”相称,流露出他对邢隆的轻视。
B.邢隆对王思任前后称呼不同,反映出他对王思任态度的变化。
C.作者在文中称王思任为“先生”,表达了他对王思任的敬意。
D.王思任晚年改号为“谑庵”,不是自我贬损,而是以示自谦。
12.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用三个成语加以概括。
(3分)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1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画竹之法,不贵拘泥成局,要在会心人得神,所以梅道人能超最上乘也。
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
(郑板桥《画竹题记》)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
思子吴敬夫剖阁凌云乌道边,路难闻说上青天。
山川万里身如寄,鸿雁三秋信不传。
落叶打窗风似雨,孤灯背壁夜如年。
老怀一掬钟情泪,几度沾表独泫然。
注释:作者写此诗时,其子吴改过在四川为官。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写蜀地路途艰险,与《蜀道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写诗人之子在外做官难归,父子之间长久没有书信往来,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C.尾联描写诗人老泪纵横的情状,表现出其思子情切、老境悲凉的辛酸,感人至深。
D.全诗由描写儿子的境况到父子间的相思,再转写诗人的境遇,脉络清晰,构思巧妙。
②本诗蕴含着深沉的父爱,下列诗句没有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3分)A.嘱儿切莫忧爷娘,忧思成病谁汝将。
B.但恐娇儿还恶睡,夜深踏裂不成眠。
C.更喜高堂身尚健,斑衣儿女拜庭前。
D.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文章及链接材料,完成I5 -17题。
①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字,早期都经历过象形阶段,但只有汉字在象形文字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成熟的文字体系,是唯一“活着”的表意文字。
汉字不是由简简单单的笔画随随便便构成的图形,而是记录着字的音、义和造字时的文化信息的符号。
比如,“家”是个会意字,它的甲骨文字形是,上面是“宀”。
像古代房屋的屋顶,“宀”部文字多表示与房屋有关,下面的“豕”意思是猪。
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
②认识汉字,不仅要清楚地了解字的音、形,还要知道它的涵义及其演变。
比如,“臣”的甲骨文字形是,古时下人臣服,低头跪于君主面前,从侧面看下人的眼睛是竖着的,这就是造“臣”字的依据。
“臣”的意思是瞪大眼睛。
从前的君主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事都做了,要派不同的人睁大眼睛去管理不同的事情,后来“臣”就成了一种身份——辅佐帝王的臣僚。
把“臣”的涵义及演变了解清楚了,才算真正认识了“臣”这个字。
③提倡认字,是因为汉字是“有道理”的,有文化内涵的,有些汉字甚至是文化活化石。
仍以“家”字为例,远古时代的婚姻习俗是男子入赘女子家,男子到女子家是“家”,女子到男子家是“嫁”。
“家”字就像活化石一样告诉我们,历史上曾经经历过母系制,我们的祖先曾经以这种方式生活过,这一文化现象,通过文字保存了下来。
④“认字”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
比如,前进的“进”,繁体字是“進”,甲骨文就是一只飞鸟,下面一个“止”——脚趾,而且是左脚。
为什么一只鸟一个脚趾就是前进的“进”?因为绝太多数动物都能进能退,人也如此,只有鸟不能倒退,只能前进,因此鸟的运动最能表示“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