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第三章-2 谱线加宽

13第三章-2 谱线加宽

I
0

1 自然加宽(natural broadening)
• 在不受外界影响时,受激原子并非永远处于 激发态,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因而受激 原子在激发态上具有有限的寿命。这一因素 造成原子跃迁谱线的自然加宽。
• 在经典模型中,原子中作简谐运动的电子由于自发 辐射而不断消耗能量,因而电子振动的振幅服从阻 尼振动规律
2 2
2



x( ) d
~ ( , ) g N 0
1
1 2 2 2 ( ) 4 ( ) d 0 2 ( )2 4 2 ( )2 0 2

( )2 4 2 ( 0 )2 2


洛伦兹线型
N 1 2 s
1 2 2
• 前述的表达式(书中4.2.9式)中线宽只与上 能级寿命有关,与下能级寿命无关,这是经 典模型的局限性带来的结果。
例1 He-Ne激光器和CO2激光器上能级寿命分 别为10-8s和10-4s,求(1)两激光器发光粒子 所发光的自然线宽(2)两激光器在中心频率处 的线型函数值 解 He-Ne

s
nr
• 激发态的有限寿命导致谱线的均匀加宽,可 用洛伦兹线型函数描述
3 晶格振动加宽
• 对于固体激光物质,均匀加宽主要是由晶格热振 动引起的,自发辐射和无辐射跃迁造成的谱线加 宽是很小的。 • 固体工作物质中,激活离子镶嵌在晶体中,周围 的晶格场将影响其能级的位置。由于晶格振动使 激活离子处于随时间变化的晶格场中,激活离子 的能级所对应的能量在某一范围内变化,因而引 起谱线加宽。温度越高,振动越剧烈,谱线越宽。 由于晶格振动对于所有激活离子的影响基本相 同,所以这种加宽属于均匀加宽。
• 在晶体中:虽然原子基本是不动的,但每个原子也 受到相邻原子的偶极相互作用,因而一个原子也可 能在无规的时刻由于这种相互作用而改变自己的运 动状态,也称为“碰撞” • 碰撞过程: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 弹性碰撞: A*+AA+A*, 属于横向弛豫过程,虽不会使激发态原子减少,却 会使原子发出的自发辐射波列发生无规的相位突变, 相位突变引起的波列时间的缩短等效于原子寿命的 缩短。
g mN 2 8 4 3 4 10 s N
1
4
1 1 8 N 0 . 16 10 Hz 16MHz 8 23 2 3.14 10
CO2
1 4 N 0 . 16 10 Hz 1600 Hz 4 23 2 3.14 10
t x(t ) x0 exp( ) exp( i 2 0t ) 2
其中,0是原子作无阻尼简谐振动的频率,即原子 发光的中心频率,为阻尼系数。这种阻尼运动不再 是频率为0的单一频率(简谐)振动,而是包含有 许多频率的光波,即谱线加宽了,此即形成自然加 宽的原因。
• 对x(t)作傅立叶变换,可求得它的频谱
2
dt

21
dt
A21n2
s
2
n2 (t ) n20 e
t t
s
• 求得自发辐射功率为
dn21 dn2 (t ) P(t ) h h n20 hA21e dt dt

s
P0e

s
• 比较两式可得

1
s
• 洛仑兹线型(Lorentzian lineshapeg ) , 0 ) N( ( )2 4 2 ( 0 )2 • 当=0时, g N ( 0 , 0 ) 4 s 2 1 • 当 1 0 4, g N ( ) g N ( 1 ) g N ( 2 ) 2 s 1 g N ( 0 ) 2 因而洛仑兹半宽度即自然线宽N=1/(2s), • 唯一地由原子在能级E2的自发辐射寿命s决定。 • 自然加宽线型函数表示为 N 2 2 g Nm g N ( , 0 ) ν N N 2 2 ( 0 ) ( ) 2 • 原子谱线的宽度以及辐射持续时间都反映了原子能 级的性质。 • 反映发光粒子或光源光谱线形状.
gmN 4 3 4 10 s
例2
某洛仑兹线形函数为 求该线形函数的线宽Δ 及常数k 解
K g 0 2 9 1012 (s),
g( ν )
ν 2
( ν 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νN 2 2 0
6
νN 2
2

6
ν 2 2
9 10
12
3 10
6 10 Hz 6MHz
6 10 9.55 105 s 1 2 3.14
6
K
νN 2
2
碰撞加宽(collision broadening)
• 大量原子(分子)之间的无规“碰撞”是引 起谱线加宽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粒子之间 的碰撞(相互作用)引起的谱线加宽称为碰 撞加宽。 • 在气体工作物质中:大量原子(分子)处于 无规则热运动状态,当两个原子相遇而处于 足够接近的位置时(或原子与器壁相碰时),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足以改变原子原来的运动 状态。认为两原子发生了碰撞
从物理概念出发预见到碰撞加宽的线型函数和 自然加宽一样
• 洛仑兹线型函数, L =1/(L)----碰撞线宽
g L ( , 0 ) L 2 ( 0 ) ( ) 2
2
L 2
• 对于气体工作物质,在气压不太高时,实验 证明L与气压p成正比: L=p。
I
0

1、多普勒加宽
由于光的多普勒效应,光源或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 接收器接受到的光波频率不等于光源与接收器相对静止时 的频率。
多普勒增宽:作为光源的每个发光原子的运动速率和方向 都不同造成的发光光波频率变化也不同,因而发光的谱线 被增宽。
• 多普勒加宽是由于作热运动的发光原子(分子) 所发出的多普勒频移引起的。 • 光学多普勒效应:当光源与光接收器作相对运 动时,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波频率将随光源与 接收器相对运动速度的不同而改变。 • 发光原子的中心频率为0。原子相对于接收器 静止时,接收器收到的光波频率为0 。当原 子相对于接收器以Z的速度运动,接收器收到 的光频率为
P ( ) ~ g ( , 0 ) P
量纲为[s],0表 示线型函数的 中心频率,即
0 ( E2 E1 ) h
单位频率间隔的相对光强分布
• 满足归一化条件



~( , )d 1 g 0
2
• 线型函数在=0时有最大值,并在
0
时下降到最大值的一半,即 ~ ( , ) g ~ ( ~ ( 0 0 g , ) g , ) 0 0 0 0
4.2 谱线加宽和线型函数 • 基本概念 • 均匀加宽
自然加宽 碰撞加宽 晶格振动加宽
• 非均匀加宽
多普勒加宽 晶格缺陷加宽
谱线加宽与线型函数基本概念
•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自发辐射并不是单色 的,即光谱不是单一频率的光波,而包含有 一个频率范围,称为谱线加宽。 • 用分辨率极高的摄谱仪拍摄出的每一条原子 发光谱线都具有有限宽度,决不是单一频率 的光
x( )
0
x(t )e
i 2 t
dt x0 e e
2 0


t
i 2 ( 0 ) t
dt

2
x0 i ( 0 )2
• 辐射功率正比于电子振动振幅的平方,频率 在~+d区间内的自发辐射功率为
P( )d x ( ) d
P( ) ~ g ( , 0 ) P x( )
设在初始时刻t=0时能级E2上有n20个原子,则 自发辐射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写为
P (t ) n20 x(t ) n20 x(t ) x (t )
*
2
P(t ) n x e
P(t ) P 0e
2 t 20 0
t

与能级寿命的关系
• 另一方面, E2能级上原子数随时间的变化规 律为 dn t dn n
气体工作物质 固体工作物质 自然加宽 碰撞加宽
N s
L(包括弹性 nr(非弹性碰撞) 与非弹性碰撞)
晶格振动加宽 无 均匀加宽

主要由碰撞加宽 主要是晶格振动 决定 加宽
加宽机制之二——非均匀加宽
• 特点:原子体系中不同原子向谱线的不同频率发 射,或者说,每个原子只对谱线内与它的表观中 心频率相应的部分有贡献,因而可以区分谱线上 的某一频率范围是由哪一部分原子发射的。 • 分类:气体工作物质中的多普勒加宽,固体工作 物质中的晶格缺陷加宽。 • 发光粒子的光谱因物理因素使得中心频率发生变 化,由它们迭加成的光源光谱形状与发光粒子不同。
2 2 2
• 按上式定义的称为谱线宽度。
g (v )
g(v0 )
1 g ( v0 ) 2
g (v )
谱线形状图形 光谱曲线是可以用实验方法测量的
加宽机制之一——均匀加宽
• 如果引起加宽的物理因素对每个原子都是等同的, 则这种加宽称作均匀加宽。 • 每个原子都以整个线型发射,不能把线型函数上 的某一特定频率和某些特定原子联系起来,即每 一发光原子对光谱线内任一频率都有贡献。自然 加宽、碰撞加宽和晶格振动加宽属于均匀加宽。 • 发光粒子的光谱因物理因素加宽后中心频率不变, 由它们迭加成的光源光谱形状与发光粒子相同。
光谱片
I

• 发光粒子或光源由于各种物理因素造成光谱曲线 I()(强频函数)的线宽加大。
0

• P()是描述自发辐射功率按频率分布的函数。 在总功率P中,分布在~+d范围内的光功 率为P()d ,数学表示为
P P(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