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总结


卢梭 性善论 儿童归于自然 自然主义教育 《爱弥儿》 康德 《康德论教育》人是唯 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最早大学 开讲 裴斯泰洛齐 第一个教育心理 学化 智德体一体化 《林哈德 与葛笃德》 洛克 白板说 《教育漫话》 天 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之差别 在于教育 绅士教育论 斯宾塞 《教育论》教育目的 是完满生活 实证的方法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之父,科 学教育的奠基人 1806《普通 教育学》现代第一本 规范教 育学 伦理学和心理学 教育 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 完善 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 学’ 四阶段(明了 联合 系 统 方法)传统教育课堂 旧三 中心论(课堂中心 教材中心 教师中心)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 中心论(儿童中心 活动中心 经验中心)教育即生活、生长、 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学校即社 会 教育无目的论 从做中学 思维五步说/五步探究教学法 现代教育学派 实验教育学 代表 梅伊曼和 拉伊 《实验教育学》《实验 教育学纲要》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 主制度》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 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 育诗》流浪儿犯罪 凯洛夫 1939《教育学》世界上 第一部马克思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李浩吾)1930《新教 育大纲》我国第一部 蔡元培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 晏阳初 平民、乡村教育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 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把学校 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去 教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 的社会活动,这是本质属性, 是质的规定性。 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 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 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 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 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 式和教育手段等。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最古老 宗教 朱熹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 沛·西能 第一个正式 标志 着开始转向科学 心理起源说 孟禄 无意识模 仿 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 人类所 特有的生产劳动 苏联、中国 教育之存在于人类社会当中, 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的,高等 动物的类似教与学的现象只 能表明一种生物本能,人类教 育与动物界相比最大区别在 于社会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 的社会现象。 原始社会的教育 非独立性 (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自 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 级性、无阶级性、原始性(内 容简单、方法单一) 古代社会的教育 奴隶(产生 学校教育)、封建 板性、象征 性 近代社会的教育 教育国家 化、初等教育义务化(初等义 务教育:德国 普鲁士 最早)、 教育世俗化、法制化 公立教 育 现代社会的教育 生产性、公 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 性、国际性、终身性 古代中国 夏--序、校 商代--专门教育职业 西 周 -- 政 教 合 一 学 在 官 府
托尔曼 符号学习理论 期望 是核心概念 s-o-r 认知地图
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 1922 壬戌学制 新学制 六三 三学制 美国蓝本 职业科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两基两全两重:基本普及 九年基本扫除文盲全面教育 方针全面提高质量重点学校 重点学科 1999《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 终身教育 现行学校教育结构 层次结构:幼儿初等中等高等 类别:基础职业技术高等成人 特殊 基础教育:学前和中小学 单轨----分支型学制 《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方 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 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020 战略:两基本一进入 基 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 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 国 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 教育研究三要素:客观事实 科学理论 方法技术 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基础是收 集资料
道尔顿制 伯克赫斯特 教师 不讲授 为学生提供参考书 布置作业 学生自学独立 设计教学法 杜威 克伯屈 废 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 指导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兴趣自行 学习 特朗普制 劳伊德·特朗普 大 班教学 小班教学 个别教学 结合 管理麻烦
班级 最基层 基本单位 埃拉 斯莫斯 社会助长 社会抑制 社会惰化 去个性化
国学乡学 六艺(礼乐--中心 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 稷下学宫 养士 学 术自由 两汉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太学 郡国学/郡县学 文翁兴学 隋唐 科举制 六学二馆(崇文 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 程朱理学 四书五 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 书礼易春秋) 书院 八股文 1905 废科举 古代印度 婆罗门教育、佛教 教育 吠陀经 僧侣 古代埃及 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 古代希腊 雅典教育(最早形 成体德智美和谐发展--政治 家商人)、斯巴达教育(军事 训练政治道德灌输---军人) 中世纪西欧 教会教育(教士 和僧侣--七艺(三科四学)) 骑士教育--骑士七技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学记(礼记)世界上第一部教 育专著 教学相长、尊师重道、 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 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 柏拉图《理想国》 最好的一 本教育著作 三个里程碑:柏拉图《理想 国》、卢梭《爱弥儿》、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是哲学 家 《政治学》 首次提出教育 遵循自然 儿童和谐教育 昆体良 西方教育史第一个论 述家 《雄辩术原理》(《论 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第 一部)教育著作 班级授课制 萌芽 培根 首次独立 归纳法 夸美纽斯 1632 《大教学论》 一门独立学科 近代第一本 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 一切人 教育适应自然 班级 授课制 教学原则(直观 系统 量力 巩固 自觉)
价之父 关键步是确定目标 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 文 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 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CIPP 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 姆 过程 四个步骤 1 背景评价 2 输入评价 3 过程评价 4 成果 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 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 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小学三年级至高中--综合实 践活动为必修 初中--分科与综合性结合 综 合[信息技术 研究型学习 社 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技 术] 高中--分科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三层次] 规范教材的开发与管理内容: 完善管理制度 强化教材质量 严格审定制度 教学过程基本要素--教师 学 生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的几种本质观:认识 -发展观 认识-实践说 交往 说 多重本质说 历史上教学过程:孔子 学-思 -行 思孟学派 《礼记·中庸》 夸美纽斯 感觉活动 赫尔巴特 明了 联合 系统 方法 标志教学过程理论形 成 杜威 从做中学 凯洛夫 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理论:加涅信息加工 布鲁纳结构教学 赞科夫教学 与发展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 优化 斯金纳程序教学 形式教育论 洛克 裴斯泰洛 齐 实质教育论 赫尔巴特 斯宾 塞 赫尔巴特 我想不到任何无教 育的教学 教学具有教育性 纲要信号图式 沙塔洛夫 暗示教学法 洛扎诺夫 导生制 贝尔-兰喀斯特制
课程 始见于唐宋 朱熹《朱子 全书·论学》最早斯宾塞《什 么知识最有价值》 1918 博比特《课程》 专门研 究领域 第一本课程著作 隐性课程 杰克逊 《班级生 活》首次提出 泰勒 1949《课程与教学的基 本原理》 泰勒原理:目标 内容 方法 评价 目标为中心 目标模式 斯腾伯格 过程模式 教师是 核心人物 课程标准--教学的直接依据 质量的重要标准 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 准则是课程目标 课程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泰勒 课程评
学做合一 毛泽东‘伟大的人 民教育家’宋庆龄‘万世师表’ 陈鹤琴 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活教育 中国的福禄贝尔 现代教育理论三大流派:布鲁 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 发现法)、赞科夫(《教学与 发展》五条教学原则)、瓦·根 舍因(范例方式教学) 舒尔茨人力资本国民增长 33% 格塞尔---成熟机制 内发论 双生子爬梯实验 成熟势力说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 教育 复演说 荀子 外铄论 吴伟士(伍德沃斯)遗传和环 境的乘积 心理内化---道德内化 知识 内化 智力内化 教育目的--工作核心、出发点 和归宿 主导地位 主题和灵 魂 最高理想,是确定教育内 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 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层次:国家的教育目 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同中求 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 教 师的教学目标 个人本位论 人的本性 自然 性 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 展 孟子 卢梭 裴 福 马斯洛 等 社会本位论 社会的要求 社 会性 服从社会需要 培养合 格公民 以社会的稳定发展为 最高宗旨 荀子 柏拉图 赫 凯兴斯泰纳 巴格莱等 1957 毛泽东 第一个教育方 针 现代学制最早欧洲 英国 双 轨 1902 壬寅学制 第一个 未实 行《钦定学堂章程》 1903 癸卯学制 第一个 实行 《奏定学堂章程》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 1912 壬子癸丑学制 第一次 男女同校 蔡元培 资产阶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