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港洪泽港区工业园区通用码头工程标准化施工工艺手册中交三航局淮安工程项目经理部2012年3月15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标准.................. 10 码头墙后回填及沟管井线回填..................................... 19 钢筋加工及焊接施工工艺标准..................................... 24 现浇混凝土保湿、保温自然养护工艺标准........................... 30 现浇钢筋砼排水沟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33)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1、目的明确钻孔灌注桩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钻孔灌注桩施工。
2、编制依据2.1《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范》 2.2《港口工程地基规范》2.3《关于对淮安通用码头施工图进行修改的函》 2.4设计图纸《淮安港洪泽港区工业园区通用码头工程》(施工图变更设计第一册)2.5其他国颁、部颁相关专业的现行设计标准、规范、规程。
3、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淮安港洪泽港区工业园区通用码头工程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
本工程共有钻孔灌注桩共56根,直径为0.8m 桩长32m 。
3、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3.1工艺流程:初步测设桩位桩位处清理(JTJ 248-2001)(JTJ 147-1-2010搭设施工平台3.2平台搭设完后,报监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即可投入使用<3.3钻机采用GPS-20型,钻机及特殊工种人员报于监理审核3.4用吊车将钻机吊至施工平台,移至桩位附近。
3.5精确放设桩位,根据桩位进行开挖和埋设护筒。
3.6对桩位进行复核,并在护筒四周做好标记,以便钻孔过程中校核。
3.7泥浆制备选用优质的粘土造浆,设置泥浆池,泥浆循环使用,泥浆渣运至业主指定位置弃放。
3.8启动钻机,使泥浆开始循环。
经对钻杆、供浆系统等逐一检查,确保设备完善无故障后,方可开始钻进。
3.9为检查桩孔直径及垂直度,现场制作验孔器(即孔规)。
丝扣导管质量检查和水密性试验。
为了保证首灌混凝土埋置深度,必须配备容量大于 2.6m3的料斗和隔水装置。
3.10开始钻进时,进尺应适当控制,在护筒刃脚处应低档慢速钻进,使刃脚处有坚固的泥皮护壁,钻至刃脚下1m后,可按土质以正常速度钻进。
钻孔过程中,须根据土层情况,合理选择钻机的钻进速度及泥浆性能指标,具体可参考表2-1:在钻进过程中,每隔测定一次进浆口和排浆口的相对密度、粘度、含砂率等几项指标,应认真作好记录。
3. 12加接钻杆时,应先停止钻进,将钻具提离孔底80〜100mm,维持泥浆循环1〜2mi n,以清洗孔底,并将管道内的钻渣携出排净,然后停泵加接钻杆。
钻杆连接应拧紧上牢,防止螺栓、螺母、拧卸工具等掉入坑内。
3.13在钻孔排渣、提钻头等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同时泥浆应具有要求的相对密度及粘度,以防坍孔。
3.14孔底标高可根据钻杆累计长度、钻头高度(钻头实际高度的2/3为基准面)及钻机平台标高来确定,另用测深绳来复核。
3.15在吊放钢筋笼前先将孔规用吊车放入孔中检查,若孔规不能顺利放入,则表明孔径或垂直度不能满足要求,必须重新接好钻具,反复扫孔,直至孔规能顺利放入为止。
3.16终孔检查孔深、孔径达到设计要求后,应迅速清孔,不得停歇过久使泥浆、钻渣沉淀增多,造成清孔工作的困难,甚至坍孔。
3.17正循环回旋钻机采用换浆法清孔,在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3.18清孔后泥浆的性能指标要求如下:泥浆比重为1.03-1.1粘度17-20S含砂率<2%胶体率大于95%3.19用测深绳检查孔底沉渣厚度,孔底标高基准面按钻头底部向上1/3钻头高度确定。
钢筋笼沉放完毕后,若沉渣面高于该基准面30cm,则必须进行二次清孔。
3.20钢筋等原材料进场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复检,钢筋焊接进行抽检,全部符合要求后开始进行钢筋笼加工。
在钢筋笼侧面悬挂圆形砼保护层垫块。
3.21钢筋笼采用钻机下放,每节长度不超过9m,电焊连接,焊缝饱满,焊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3.22砼导管采用丝扣连接,安放时要求垂直快速,安装前要求认真检查各接口处橡胶垫圈,确保防水密封。
同时,丝扣要求上紧,导管底标高要求控制在距桩底标高以上30〜50cm处,并要求导管居中。
3.23砼采用商品砼或砼搅拌楼集中供应,砼罐车运输,用汽车泵进行钻孔灌注桩水下砼浇筑。
3.24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控制在0.4〜0.5,水灰比控制在0.37〜0.46。
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的最小间距的1/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保其拌制后的良好流动性,并确保3小时坍落度不小于15cm,砼出仓时的坍落度控制在18〜23cm。
3.25混凝土浇注确保一次性连续浇注完成,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保持孔内水头,并经常测量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同时与浇注混凝土的方量进行校核,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控制在2〜6m。
砼面浇筑至泥面或低水位以上1.2m。
3.26砼浇筑后2天,把桩顶砼凿除至泥面下或最低水位处,并把钢筋笼接长。
3.27在桩身砼强度达设计强度的100%后,按设计要求对每根桩进行无破损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接桩的施工。
3.28接桩采用钢模板,钢模板一次接到顶,并固定牢固。
3.29砼采用商品砼或搅拌楼集中供应,砼罐车运输,泵送入模,振捣密实,间隔2天后进行拆模,并及时养护,用塑料薄膜包裹紧10天以上。
4、质量标准4.1主要项目4.1.1桩孔的直径和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1.2孔底的沉渣必须清理,清孔后的沉渣厚度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4.1.3灌注桩钢筋笼所用钢筋的品种、规格和质量,主筋的数量和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1.4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
4.1.5混凝土应连续灌注,每孔实际灌注混凝土的数量不得小于计算体积。
4.2 一般项目4.2.1灌注桩所用的原材料和水下砼配合比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4.2.2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数量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2.3桩顶部的浮浆和松散混凝土应凿除,桩顶标高应满足设计要求。
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2。
表2-25、成品保护5.1灌注桩接桩上夹围令和钢抱箍要待砼强度达70%以上时才允许施工。
5.2吊槽钢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槽钢碰坏接桩。
6、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6.1严格控制灌注桩平面位置及倾斜度,保证桩身不超过内衬壁内侧边。
6.2钻机就位抄平、垫实、固定可靠,钻架垂直,钻头中心与孔位中心要重合,钻进过程中注意观测,及时纠偏。
6.3派专人负责对地下水位实施观测,及时调整孔内液面高度,保持孔内水头高于地下水位2m以上。
6.4设专职试验员按不低于1次/2小时的频率检测泥浆的比重、粘度、PH值、含砂率,及时调整,确保孔壁稳定、顺利钻进。
6.5备足堵漏材料和回填粘土,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漏浆、塌孔事故。
6.6合理选择钻孔参数(钻压、钻速),对软弱地层采用慢速钻进。
适当提高水头,避免缩径,对软硬不匀地层或倾斜岩面采用减压,慢速钻进,避免造成斜孔。
6.7配备足够容量的集料斗,确保首批混凝土浇注量,浇筑时由专业人员检查导管的埋深及混凝土拌和料质量,防止埋管、堵管。
6.8强化施工管理,合理安排人、料、机,使钻孔、浇注混凝土连续进行。
6.9建立施工现场中心试验室,对桩基施工用的原材料按标准和试验规程进行检验,符合规范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能使用。
6.10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泥浆的比重,排渣情况,结合地层情况,防止出现糊钻。
出现糊钻,调稀泥浆,以清洗钻头。
6.11钻进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尺,密切注意钻杆转动情况,判断是否斜孔,出现斜孔时,先判断斜孔的位置,后吊住钻头进行扫孔,使钻孔正直。
6.12钻到松散地层时,控制泥浆的性能指标,防止漏浆、塌孔,出现塌孔后,将孔用砂石与粘土回填,暂停钻孔;出现漏浆,立即加稠泥浆,增加护壁。
6.13钻杆折断或孔内有异物时,用打捞工具打捞,避免损伤刀头或埋钻。
7、要收集的资料7.1每根灌注桩应做好施工记录,如钻孔、灌注、钢筋笼下放等,并报于监理进行审核。
7.2灌注桩全部完成后填写灌注桩综合记录并报于监理进行审核。
7.3每根灌注桩都应进行检测,50%进行低应变检查,50%进行超声波检查,其中6 根桩进行大应变检测。
7.4钢筋、砼原材料等应有质保书,钢筋、砼原材料等抽检合格后报监理审核。
7.5应办理灌注桩的隐蔽验收记录和质量检验评定表。
7.6应有砼施工配合比通知单和砼浇筑申请表。
7.7应有钢筋、砂、石等原材料试验报告及砼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7.8应有灌注桩的质量检验评定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标准1■目的明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水泥稳定碎石摊铺、碾压施工。
2.编制依据2.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O34-2OO0);2.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50123-1999);2.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2.5设计图纸《淮安港洪泽港区工业园区通用码头水工、道堆施工图设计》(路基场基部分)2.6其他国颁、部颁相关专业的现行设计标准、规范、规程。
3. 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淮安港洪泽港区工业园区通用码头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4. 原材料质量要求水泥、碎石、砂等材料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均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材料进场后分类有序地堆放在搅拌场内。
水泥堆放在水泥仓库内,各材料堆放处用挂标识牌进行标识。
对分批进场的原材料随机取样试验,测定碎石、河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吸水率和压碎指标值及级配,测定水泥的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细度、3d和28d的强度,以检测其质量是否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坚决不予使用。
施工用水质应符合工程用水标准。
5.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5.1施工方法1) 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全部采用在拌和厂集中厂拌。
2) 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3)在大面积填筑前,根据初选的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水稳混合料,在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的地段进行碾压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水稳施工按试验段总结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同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基层压实质量。
5.2施工工艺521验收下承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底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进行相关工序的检测与验收),不符合标准的基底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验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