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文化调查报告

广东文化调查报告

广东文化调查报告
随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调研家乡文化与发展情况: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而家乡文化熏陶、塑造了我们每个人。

回归家乡,回归广东,探寻广东省的文化特色。

1.广东的三大历史文化体系
1)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即汉族广府民系的文化,是中华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源于古代中原,以广州、香港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

历史上百越民族的互相迁徙,不同时期集聚于某一地区的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源于百越族、百越文化而又被汉文化辐射的民族和文化。

广府人享受生活、积极向上、务实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态度。

广府说粤语,粤语的特点:大量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成分,不少古代“南越”族语言的底层成分,而已吸收了较多的来来词,在形成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创造出方言词汇。

2)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加上长期居住在丘陵地环境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而客家人也被称为是“丘陵上的民族”。

客家人源远流长,也称为平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古时候在中原和江东江南地区,居无定所,四处迁徙,最终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

客家人具有浓重的传统观念思想,崇文轻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客家说客家话,客家话的特点: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有一些与普通话同的地方。

3)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的揭阳戍为前身、隋王朝设置的潮州为中心发展演进而来的中国区域文化,潮汕文化是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不断融合和发展而成的。

潮汕人,使用潮汕话的粤东地区的住民,潮汕人祖籍中原,隋宋两次南迁最终定居潮州府形成潮汕文化。

潮汕人是海洋文化的族群,崇商重利深入骨髓,饿死不打工的商人思维。

潮汕说
潮州话,潮语的特点: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

2.广东文化调查
1)调查对象
调查选取的对象为:a、广东广州、客家、潮州地区每区20人。

b、广东城市、郊区、农村三大人群每群20人。

c、区域之内的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各20人。

为保证调查客观性和准确性,调查对象均为随机选取。

2)调查方法
对调查对象的选取,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和本地地方文化进行调查相结合,选取地方文化均为网上或个人调查所得。

对每个地方的文化进行了解,对调查的人群采取问卷调查,随机对每个区域内人群,发放调查问卷。

3.调查结果表明
广府、潮汕、客家都不是最先来广东的,最先在广东的其实就是百越族的人,后来才来了中原的人,就形成了现今的广府人了。

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扩展。

中国自秦汉以后一千多年间,由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或天灾战祸等原因,多次引起中原汉人向南迁徙,数量超百万之众。

南下汉人形成若干支系,其中进入赣南、闽西、粤东北山区的中原汉人,与古越族后裔畲、瑶等土著居民杂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创造出一支与中原文化相通、又具南方特色的文化,称为“客家文化”。

这些南迁汉人,操一种浓厚中原古音,并杂夹江淮官话的语言,称为“客家话”,讲这种话者称“客家人”。

广义上的潮汕人包括汕尾海陆丰一带的河洛民系,或者可以理解为原潮州府与汕尾市的融合,语言民俗文化相似。

有两个比较喜欢“流浪”的民系,一个是河洛民系,一个是客家民系。

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一群容易把他乡作故乡,不像后者总是四处为客。

虽然客家人会给人就是来自外地的感觉,但至少有客家人这个共同的名字做为纽带。

客家人的分布状况必然深远影响广东客家文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确定,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客家人集中在粤东北、粤北、粤中梅州、河源、惠州地区这种大的分布趋势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而在粤东、粤西等处于潮汕人、广府人包围下的一些客家分布点,在强势的潮汕、广府文化压迫之下,这些分布点会逐渐缩小,有些甚至消失,同化为潮汕人或广府人。

所以在今天的生活中可以
看到很多客家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合体文化,虽说这样有益与文化的大体发展,但客家文化也是广东的一大文化主体,还是要加以保护,不让它消失。

广东未来的文化发展结果,取决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事之间的共同发展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