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客家文化熟悉程度的调查报告

有关客家文化熟悉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客家文化的熟悉程度调查报告调查小组组长:王俊萍学号:201304064140 调查小组成员:王俊萍学号:201304064140 执笔者:王俊萍学号:201304064140内容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历史悠久。

客家文化更是以历史悠久著称。

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支系,其传承和发展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客家文化,是指亚洲地区的客家人共同所创造的文化,包括客家话、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人文、饮食等方面。

客家文化源自苗瑶畲各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再加上长期居住在丘陵地环境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不同支系的客家人,在文化特征上也有所不同。

而客家人也被称为是“东方吉卜赛人”。

其文化特色为保守、稳重、节检。

而作为一名客家人,有必要对客家文化做一定的了解,并对客家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简单的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问卷的发放和收集以及简单的访谈,同时也利用Excel进行数据的分析,来调查我们年轻一代对客家文化的了解程度,竟而得出客家文化应该怎样传承和发展下去。

关键词:客家精神;客家山歌;客家建筑;客家饮食文化;客家名人故事一、调查背景与现状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历史悠久。

客家文化更是以历史悠久著称。

可是作为一名客家人,我认为客家文化并没有很好的传承下去,我们所了解的客家文化知识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的特色文化正在以我们看不见的速度在慢慢的流失,而且随着一代一代,流失的速度更快;并且我们的文化正在以商业的角度向我们推进,我们了解的客家文化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为了经济而了解文化。

同时我认为客家文化的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对外发展的很好,可是对内却做得凤毛麟角,就好像中华民族文化一样,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宣传的很好,外国人学的、了解的、懂得的中华文化比中国本土人都还要多,并且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反观我们自己,我们做得真的够了吗?我们的文化正在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般的速度自东向西流到海洋,海洋再以大气循环的速度席卷全球,我们本土的文化就像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样贫瘠,留下为数不多的生命。

是否我们的文化传承真的到了那么严峻的地步呢?答案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我借助这次的机会想了解一下我们客家人对客家文化的了解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同时也扩大自己对客家文化知识的了解度,为客家文化的传承工作做贡献。

本次调查主要收集了梅州平远人(主要针对对象是30岁以下的)对客家文化的熟悉程度的分析调查表,作为对客家文化的熟悉程度的调查报告,竟而得出客家文化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的目的。

二、调查方案调查时间:2014年7月——8月调查地点:梅州市平远县调查对象:梅州平远人(主要针对对象是30岁以下的),调查问卷回收率达100%。

调查内容:主要内容涉及到客家精神、客家山歌、客家建筑、客家饮食文化、客家名人故事,了解我们对客家文化的熟悉程度。

调查目的: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支系,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必要了解和熟悉它,尤其是本客家人,所以此次调查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大家对客家文化的熟悉程度,得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方向该何去何从。

三、基本结果在这次调查中,有效调查问卷率是达到了100%,因此该次调查报告是进行的很顺利,让我拿到了很多有效的数据。

因此下面是该次调查报告的结论分析:(一)客家人比例图1 被调查者比例图梅州平远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

因为此次调查主要的方法是网上进行填调查表,因此调查的35个人中,约有5个人不是客家人。

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的调查结果。

因为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并且客家人散布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为了完善中华民族文化而了解各个文化支系。

(二)是否有必要主动了解客家文化在“你认为有必要主动了解客家文化吗?”的问题中,超过95%的人是认为有必要主动了解客家文化的。

但是通过聊天的方式再次问道“你有主动了解客家文化的行为吗?”可以说超过半数的人是没有过这种行为的。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每个人了解文化的意识很强,但是他们却没有实际的行动。

我们每个身处自身文化氛围的时候,我们认为这是耳濡目染了,不用说都是必要的,但是就我从我周围的那些客家人以及我所接触到的客家人来说,我认为他们对客家文化的深层了解是很少的,大部分了解的是浅层的东西,没有系统的了解过这些文化,但是必须要说的是这还跟地区有关,在梅州梅县,它的客家文化的氛围比较浓烈,那边的商业客家文化比较多,人们接触的比较多这样的文化,因此相对其他地区来说,以实际行动践行主动了解客家文化的比较多。

另外还有极小部分的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通过进一步的了解,他们说道没有必要主动了解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身处这个大文化背景,我们在无形之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的文化知识,另外是因为他们对本身的文化不感兴趣,很明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图2 是否有必要主动了解客家文化统计图(三)自身客家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分析在“你认为你对客家文化知识了解达到了怎样一个高度?”的问题中,占一半的人认为他们了解到的客家文化知识是一般般的,不是很多的,还有不到五十分之一的人认为他们的客家文化知识是差的,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的客家文化知识是好的。

还有不到6%的人认为他们对客家文化掌握的极好。

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的客家人来说,虽然我们是客家人,却对客家文化知识掌握的不好。

就像我们是中国人,但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却了解、掌握的不深,我们在被动的接受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却主动接受那些外来文化,我们的文化正在侵蚀。

我们的文化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始吹生另一种文化现象。

图3 自身客家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分析图(四)对周围人客家文化熟悉程度的评价在“你认为你周围人的客家文化知识掌握程度是这样的?”的问题中,几乎跟“你对客家文化知识了解达到了怎样一个高度?”的比例差不多,占一半多的人认为是一般般的,认为差的占一百分之三,这个比例是很小的,四分之一的认为是好的,极好的占得比例也是比较小的。

也就是说我们普遍掌握的客家文化知识是一般般的,还过的去的,掌握的东西比较基础。

别人问及的时候能够答得出来。

图4 自身对周围人的客家文化熟悉程度的分析图(五)对客家精神的了解程度在“你了解什么是客家精神吗?”的问题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自己对客家精神的了解只有一点点的,还有接近30%的人是对客家精神了解很多的,占少数的人认为对客家精神是完全不了解的,还有一小部分的人是完全了解客家精神的。

相对于客家山歌、客家建筑,被调查人员对客家精神还是了解的比较多的。

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自觉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意志、良心等。

我们能从客家人身上体会到、感受到这种精神。

例如客家精神里有:爱国爱民,反压迫反侵略;勤劳刻苦,努力开拓;勇敢无畏,富革命精神;挚诚团结,敬祖睦宗;不亢不卑,平等待人。

最明显的是客家人好客以及朴素。

图5对客家精神的了解程度的比例(六)自身是否具备客家精神在“你认为你身上具备客家精神吗?”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占了接近97%的人认为自己身上是具备客家精神的,只不过这种精神的多少罢了。

其中认为自己身上具备的客家精神主要有勤劳刻苦、朴素、好客、挚诚团结、敬祖睦宗等等。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缺陷,因此即使是最正宗的客家人,他都不可能积满了所有的客家精神,但是我们骨子里会有深深的客家精神烙印。

另外还有极小部分的人是认为自身是没有客家精神的。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会受到文化氛围的影响,我们骨子里已经扎下了这种文化影响。

我们都知道文化的影响力是无影无踪的,它是软实力。

我们自身察觉不了,但必定存在。

图6自身是否具备客家精神的比例(七)对客家山歌的历史以及发展的了解程度在“你了解客家山歌的历史以及发展吗?”的问题中,对客家山歌的历史以及发展完全不了解的占了25%左右,了解一点点的占了62%左右,还有占17%是对客家山歌是了解的。

也就是说有83%的人对客家山歌的历史以及发展是有一定了解的。

客家山歌作为客家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的。

它是我们特色文化中的一员。

老一代的人对客家山歌是情有独钟的,他们用山歌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记得小时候,那时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完全向信息时代迈进,我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比较的窄,主要是电视机。

我家的老人比较喜欢听山歌,会买各种唱山歌的光盘。

所以小时候听的客家山歌最多,但都是陪着老人一起听的,独自一人肯定不会听客家山歌的。

图7 对客家山歌的历史以及发展的了解程度的比例(八)客家山歌是否好听在“你认为客家山歌好听吗?”的问题中,占86%的人认为客家山歌还可以,认为完全不好听的占了不到6%的人。

还有8%的人是认为客家山歌是好听的。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对客家山歌还是认同的。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受各种歌曲的熏陶,但是对这种特色歌曲还是挺赞同发展的。

但是文化是由人发展和传承的,当代青年大多数都不愿学习客家山歌,在我们这年轻一代中会唱客家山歌的没有几个。

就是说文化中的有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流失。

图8 客家山歌好听程度的比例(九)对客家山歌的看法在“你最近你最后一次听客家山歌是在什么时候听的?现在还有听客家山歌的习惯吗?你认为老一辈对客家山歌的喜欢程度是怎样的(相比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中,整合信息得出,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听客家山歌的频率比较低,并且没有听客家山歌的习惯,大多数的情况下不是自己在听,而是跟老人一起听客家山歌,特别是小时候听的客家山歌比较多。

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客家山歌的喜爱程度是有降低的,特别现在是电子信息时代和流行风的时代,人们听客家山歌的频率更是低。

人们更热衷流行歌曲,而对特色的歌曲没有兴趣,这就造成了客家山歌发展以及传承的担忧。

(十)对客家山歌传承的态度在“你认为客家山歌有传承下去的必要吗?”的问题中,100%的人都认为有必要传承下去。

整合他们回答的信息得出的结果是他们认为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一员,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那么究竟如何传承呢?难道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我们作为客家人的一部分,是有责任和义务发展和传承下去,但是要拿出具体的实际行动来发展和传承,如果空有口号,没有行动,那么一切都没有意义。

而且空有口号,人人都会喊,都会说。

(十一)对客家建筑的历史以及建筑特色在“你了解客家建筑的历史以及建筑特点吗?”的问题中,接近70%的人对客家建筑的了解是一点点的,接近26%的人是了解很多的,对客家建筑完全不了解和了解很深的各约占 2.8%左右。

了解一点点的占了大多数。

客家人比较注重风水以及为了防御等的原因,因此房屋建造非常有特色。

最有特色的是围龙屋。

围龙屋是客家的一大亮点,但是不同地方的围龙屋,它又有所不同,它的种类比较多。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极具岭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