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公庙人行天桥静载试验检测方案委托单位:XXXXXX工程名称:车公庙人行天桥静载试验工程地点:XXXXXX深圳市太科检验有限公司2013年01月31日车公庙人行天桥静载试验检测方案编写:审核:日期:深圳市太科检验有限公司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检测所依据的标准 (1)三.静载试验 (1)3.1确定试验荷载 (1)3.2试验截面的选取 (3)3.3试验加载的布置 (4)3.4试验应变和挠度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6)3.4.1挠度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6)3.4.2应变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7)3.5试验程序 (8)3.6试验加载终止条件 (8)3.7静载试验理论值 (8)四.主要仪器设备 (9)五.试验人员 (10)六.注意事项 (10)深圳市太科检验有限公司Shen Zhen Taike Test Co.,Ltd.一. 工程概况车公庙人行天桥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南香蜜湖立交附近,横跨深南大道,上部结构采用连续钢箱梁,主桥宽3.5m ,箱梁高1.4m ,跨度组合为(40+39.5+17)m ,主梁部分的钢箱梁采用Q345c 钢板,下部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墩,采用C30混凝土。
设计荷载:人群荷载按5kPa 考虑,栏杆设计荷载:水平力2.5kN/m ,竖向力按1.5kN/m ,使用年限5年。
车公庙人行天桥的立面图见图1.1。
二. 检测所依据的标准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3.《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5.《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三. 静载试验3.1确定试验荷载根据上述检测标准,桥梁的静力试验按荷载效率η来确定试验的最大荷载。
静力荷载效率η的计算公式为:sS S ημ=⨯(1+)式中:s S -- 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某一加载试验项目对应的加载控制截面的最大计算效应值;S -- 设计标准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变形或内力的计算值(或设计单位推荐的设计内力值);μ-- 按规范取用的冲击系数值;η—静力试验荷载的效率,应介于0.95~1.05之间。
深圳市太科检验有限公司Shen Zhen Taike Test Co.,Ltd.图1.1 车公庙人行天桥立面图图3.2 控制截面示意图23.2试验截面的选取车公庙人行天桥为三跨连续梁桥,跨中截面尺寸见图3.1。
根据桥梁设计文件,采用桥梁分析计算软件Midas2010计算出车公庙人行天桥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最大弯矩值,并把最大弯矩处的截面作为控制截面,控制截面示意图见图3.2,计算图见下图3.3,控制截面的设计最大弯矩值见表3.1。
图3.1 车公庙人行天桥跨中截面图(单位:mm)图3.3车公庙人行天桥整体模型图考虑现场条件限制,采用弯矩等效原则,A-A截面试验应选用6个尺寸为 1m ×1m×2m的混凝土试块(每块重约5吨)进行加载,B-B截面试验应选用5个尺寸为 1m×1m×2m的混凝土试块(每块重约5吨)进行加载,并计算出在该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产生的弯矩,计算图见下图3.4和图3.5,获得的弯矩如表3.1所示。
图3.4 A-A截面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图3.5 B-B截面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表3.1 试验弯矩和荷载效率系数试验截面试验荷载弯矩(kN*m)设计荷载弯矩(kN*m)效率系数A-A截面2145.0 2204.6 0.97B-B截面1333.5 1290.7 1.03 3.3试验加载的布置本次试验加载采用混凝土试块加载,如图3.6~图3.11所示,A-A截面和B-B截面均分为三级加载,加载顺序如下图所示。
1##1图3.6 A-A 截面一级加载工况布置图(单位:m )1##212图3.7 A-A 截面二级加载工况布置图(单位:m )11##2233图3.8 A-A 截面三级加载工况布置图(单位:m )B-B 截面的加载示意图如下:##1图3.9 B-B 截面一级加载工况布置图(单位:m )1##22图3.10 B-B 截面二级加载工况布置图(单位:m )1##2233图3.11 B-B 截面三级加载工况布置图(单位:m )3.4试验应变和挠度测点的布置与观测 3.4.1挠度测点的布置与观测对于连续梁桥,根据《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挠度测点一般布置在最大弯矩的位置处。
本次试验的挠度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试验中采用布设百分表对每测点进行观测,并记录读数。
图3.12 A-A 截面处的挠度测点布置图(单位:mm )图3.13 B-B 截面挠度测点布置的平面图(单位:mm )3.4.2应变测点的布置与观测对于连续梁桥,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应变测点一般布置在最大正弯矩的位置处。
本次试验的应变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试验应变观测采用静态应变检测系统对每测点进行观测,并记录读数。
1234567891011图3.14 A-A 截面处的应变测点布置图(单位:mm )1234567891011图3.15 B-B 截面处的应变测点布置图(单位:mm )3.5试验程序静载试验的加载试验的程序如下:(1)加载前,用两块混凝土试块对试验跨进行预压,并密切注意观察各种变形;然后非工作人员退场,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各测量人员读取加载前的仪器读数,并记录温度;(2)正式实行试验加载,每一级加载就位后,稳定10分钟,读取各位置相应的数值,并记录温度;(3)加载工况完成后一次性卸载,稳定10分钟后应变观测数据,稳定后测量残余挠度,并记录温度;(4)静载试验测量完成。
3.6试验加载终止条件1.控制测点应力已达到或超过用弹性理论按规范安全条件反算的控制应力值时;2.控制测点变位(或挠度)超过规范允许值时;3.发生其他破坏,如螺栓崩断、焊缝开裂等影响桥梁承载能力或正常使用时。
3.7静载试验理论值试验截面 一级加载 二级加载 三级加载 A-A 763.7 1473.2 2145.0B-B301.2850.51333.5表3.3 理论应变(με)试验截面一级加载二级加载三级加载A-A截面1 -21.7-41.9-60.92 -2.6-5.0-7.23 35.768.8100.14 85.4164.7239.75 85.4164.7239.76 85.4164.7239.77 85.4164.7239.78 85.4164.7239.79 35.768.8100.110 -2.6-5.0-7.211 -21.7-41.9-60.9B-B截面1 -8.6-24.2-37.92 -1.0-2.9-4.53 14.139.762.34 33.795.1149.05 33.795.1149.06 33.795.1149.07 33.795.1149.08 33.795.1149.09 14.139.762.310 -1.0-2.9-4.511 -8.6-24.2-37.9试验截面一级加载二级加载三级加载A-A截面11 21 32B-B截面 4 11 16 四.主要仪器设备表4.1 静载试验仪器设备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备注1 钢弦读数仪BGK408 1 /2 振弦式应变计BGK400030 /3 百分表0~50mm8 /4 打磨机/ 2 /5 钢卷尺5m 2 /8 裂缝观测仪DJCK-2 1 /9 笔记本电脑/ 1 /10 数码相机/ 1 / 五.试验人员表5.1 拟投入的检测人员一览表姓名职称或学历参加工作年限本次检测岗位备注沈迪清/ 9年项目负责人/朱亚峰硕士 1 结构计算/张燕军工程师12 主要检测人员/范伟助理工程师9 主要检测人员/梁琳玲助理工程师 2 主要检测人员/刘伟本科 2 辅助人员/何冬保本科 2 辅助人员/ 六.注意事项①检测工作开展之前要求对检测现场、仪器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及劳动保护用具等,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场。
②场地的用电拉线、架线和搭设脚手架等准备工作必须由持有特殊工种操作证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现场用电要执行《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定》,以免造成用电伤害事故。
③脚手架搭建要稳固,按规定设斜支撑和剪刀撑,以保证不发生架子坍塌伤害事故,并且检测人员应对脚手架的稳定情况进行监控,运行不正常时立即停止检测工作,待安全隐患排除后方可继续工作。
④禁止在有安全隐患的边坡、墩柱、系梁或盖梁等位置架设仪器,应找到安全的、合理的、干燥的、适当远离被试验桥梁的地点架设仪器,以避免检测中发生仪器倾覆和意外人身伤害。
⑤工作时应注意安全,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避免发生被毒蛇盯咬或从桥上滑落等人身安全事故。
⑥所有检测人员必须按规定要求,配戴安全防护工具,并遵守以下规定。
A 在正常通行的桥上作业时,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穿交通专用反光警示背心、戴安全帽;随时注意过往车辆,严禁横穿马路(高速公路)。
B 所有桥下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并尽量行走在梁体正下方。
C 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安全带和防滑鞋。
D 所有水上作业人员必须穿救生衣、戴安全帽,且应随时与桥上人员保持联系,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以避免出现失足落水等伤害事故。
⑦夜间作业时,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穿救生衣、戴安全帽,检测作业时还要保证封道的支架、封道提示牌、警带、交通警示灯等设施正常工作。
⑧检测过程中,在动用加载车、吊车或者桥梁专用检查车等机械时,除指挥人员外,所有作业人员必须远离机械,并严禁在机械下站人。
指挥人员必须密切注意机械运行情况,以避免机械设备带来的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