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口流动与流动人口城市化 1-13
人口流动与流动人口城市化 1-13
流动人口概况: 就业结构
流动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化
职业结构变化,2010-2000(百分点) 5.3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 10.6 6.8 农林牧渔水利业 商业服务业 办事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1.0 1.3 0.2 1.8 7.9 10.3 1.0
跨省流动 省内流动
1.1 企事业负责人 0.0
流动人口的变化: 不同年龄对规模增长的贡献
– 受流动影响人员总样本: 9422人
– 调查时处于流动状态者:3770人 – 流动样本的分性别年龄结构与2010年普查结果基本吻合
2010年流动人口概况
户口登记地不在常住乡镇街道:26094万人; 市区内人户分离者:3991万人; 流动人口约22103万人;户口登记地在省外:8588万人 省内流动:54%户籍农村;跨省流动:82%户籍农村 流动人口在20-24岁规模 最大,主要受总人口年龄 结构和外出年龄变化影响
-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死亡率降低、70年代的生育率下降均 超前于经济发展 - 当前面对的人口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也是超前于经济发展的
中国特点: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家庭将长期存在
按生育政策划分的各地区0~30岁独生子女比例, 2005年
60
上海 北京 天津 江苏 重庆 四川 浙江 内蒙古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 中国分省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2000和2010年
林宝. 中国人口老龄化:2000-2010. 中国人口年鉴2011
人口流动与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地区差异
2000-2010年各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黑龙江 内蒙古 肃 州 川 庆 海 北 西 夏 林 疆 徽 南 宁 西 南 西 苏 东 西 建 北 南 南 藏 东 江 京 北 津 天 甘 贵 四 重 青 湖 陕 宁 吉 新 安 湖 辽 广 云 江 江 山 山 福 河 河 海 西 广 浙 上 海
回顾:中国人口流动的历史变迁
• 有关人口流动的政策变化
– 1950s-70s: 对人口流动的严格控制时期—主要流动人口是以婚嫁和 随迁为主的妇女 – 1980s: 不再严格管控但要办理各种证件和登记—以到东南沿海的 “打工仔”和“打工妹”为主 – 1989-1990s: 流动政策仍以管理为主,但从初期的控制转为后期的 鼓励— 90年代后期更多已婚妇女加入流动者行列,更多流动者带 子女同在流入地 – 21世纪: 以消除歧视、社会服务均等化为主的政策,在10年中26个 国家级文件出台
2005年0-30岁人口中独生子女比例 30 50 20 40
山东 湖北 湖南 安徽 陕西 福建 河北 河南 江西 山西 甘肃 广西 贵州 广东
青海 云南 宁夏 海南
新疆
10
1
1.5
政策生育率
2
2.5
牛建林、郑真真.从人口普查结果看中国生育转变的地区差异. 中国人口年鉴2011
中国特点: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
谢
谢
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变化
受教育结构变化, 2010-2000(百分点) 大专及以上 2.2 1.0 2.5
3.7
高 中
初 中 6.4
1.8 5.2
小学及以下 2.5
省内流动
跨省流动
流动人口概况: 流动原因
• 务工经商和婚 姻嫁娶流动者 占同龄流动人 口的比例
• 因务工经商流 动的分年龄性 别迁移率
人口规模增长的特点
• 分年龄增长率:10-20岁人口为负增长,发达国家90岁人口 增长率最高,发展中国家50-70岁人口增长率最高 • 新生人口对人口增长的贡献逐渐让位于老年人口增长的贡献 • 全球人口主要增长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主要问题与挑战
• 不同人口发展阶段的国家 面临问题不同 • 对右表的不同解读
10 9岁 -1 15 4岁 -1 20 9岁 -2 25 4岁 -2 30 9岁 -3 4 35 岁 -3 40 9岁 -4 45 4岁 -4 50 9岁 -5 55 4岁 -5 9 60 岁 65 -6 岁 4岁 及 以 上
5-
流动人口的变化: 青年性别结构趋于平衡
• 分年龄流动人口性别比,2000-2010
-1
巴西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南非 全世界
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版》
世界人口增长与发展趋势
19 50 -1 19 955 60 -1 19 965 70 -1 19 975 80 -1 19 985 90 -1 20 995 00 -2 20 005 10 -2 20 015 20 -2 20 025 30 -2 20 035 40 -2 20 045 50 -2 20 055 60 -2 20 065 70 -2 20 075 80 -2 20 085 90 -2 09 5
• 有更多青年完成义务教育、甚 至完成高中或职高学业后才外出 打工,年轻组外出规模显著缩小; • 由于外出年龄推迟,在20-24 岁形成堆积
流动人口概况: 教育结构
省内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 初 中 高 中 大专及以上 男 17.3 39.1 26.2 17.4 女 22.0 38.3 23.5 16.3 男 16.6 54.1 17.7 11.7 跨省 女 21.8 51.2 15.6 11.5
%
林宝. 中国人口老龄化:2000-2010. 中国人口年鉴2011
中国特点:快速的人口城市化
张妍. 中国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的区域差异研究. 中国人口年鉴2011
人口流动பைடு நூலகம்城镇化
• ―六普”以常住人口的口径统计,更为真实地反映了中国 人口的城乡分布和地区分布 • 统计数据所反映的事实:中国已经有半数以上人口聚居于 城镇(2011年:51.27%)
2012 年的主要人口指标
2012 年人口规模 预测 2050 年人口规模 妇女终身生育数量 年出生数 15 岁以下人口比例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坦桑尼亚
4800 万 1.38 亿 5.4 190 万 45% 3% 4% 57 岁 51 98,000 5.6%
西班牙
4600 万 4800 万 1.4 48.3 万 15% 17% 33% 82 岁 3.2 1,600 0.4%
妇女最后一次 外出的主要理 由(第三次妇 女地位调查)
想学/想增强技能 在家乡没有合适的工作 出去见世面 家里需要钱 0 10 20 30 40 50
40-49 30-39 <30
60
70
流动妇女的未来打算
讨论
• 流动人口的变化与不同地区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关系 • 流动人口的变化与中国教育发展 • 人口转变的地区差异与流动人口变化 • 流动人口的变化与城镇化面对的挑战
– 中国的城镇划分:城区: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 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镇区: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 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 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 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
• 学者认为:现有城镇化并未高估,且存在对城镇化的低估
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比例
―第三期妇女地位调 查”:30岁以下从农 村到城市的流动女性 中44.4%具有高中及以 上受教育程度,该比 例高于农村其他同龄 妇女,也远远高于30 岁以上的流动妇女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0 流动妇女 城市居民 30-39 农村返乡妇女 农村其他妇女 40-49 农村留守妇女
• 占人口多数的发展中国家 可能面临的共同问题
– 人口快速转变的社会经济 影响 – 人口老龄化 – 城市化与人口迁移
预测 2050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出生预期寿命 婴儿死亡率 (‰) 年婴儿死亡人数 15-49 岁艾滋病毒携带者比例
中国人口变化及其转折点
中国人口变化预测
中国面临的挑战
– 流动人口拥有国际公认的城镇人口基本特征,应将流动人口计入城 镇居民;
– 现有的城镇人口统计还未能涵盖大量具有相当城镇特征、但未被 纳入常规市镇人口统计的“准城镇人口”
人口流动、人口再分布与区域发展
• 广东超过山东与河南跃居人口第一大省 • 21世纪以来人口的迁入更加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 角三大都市圈 • 人口迁出的分布则更为“多极化”,河南超过四川成为第 一人口迁出大省 • 人口迁入的重心北移,长三角都市圈取代珠三角成为人口 迁入的主要地区,特别是浙江省对长三角吸纳跨省的迁入 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 非经济因素与经济因素共同成为吸引流动人口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人口流动与流动人口的城市化
郑真真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2013年1月13日
主要内容
• 全球人口变化趋势 • 中国人口变化特点及挑战 • 中国的人口流动及城市化 • 中国人口流动的历史变迁 • 21世纪以来流动人口变化及政策启示
人口增长率(UN2010中方案)
0.5
1.5
2.5
-0.5 0 1 2 3
• 在中国区域工业发展、城镇化、教育发展和人口转变的大 背景下看人口流动变化和流动人口的结构变化
本研究数据来源
• 2000年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 •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 • 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
– 全国样本:29698人年龄18-64岁,女性占51.6% – 流动人口追加样本:在18省的36市中43区县通过目的性配额 抽样,追加乡-城流动务工经商者 – 回答受流动影响附卷: (1) 乡-城流动者; (2) 曾流动返乡者; (3) 配偶流动的农村居民
• 1982年以来流动人口变化
– 流动普遍化、流动原因经济化、流动时间长期化、流入地向沿海集 中、年龄结构成年化、性别构成均衡化、女性流动自主化、流动方 式家庭化、学业构成“知识化” (段成荣等,2008) – 80-90年代出生队列加入流动人口行列: 与年长一代的相同与不同 (新生代农民工课题组,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