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制药单元操作安全技术
二、液体物料输送 • 2、各种泵使用时就注意事项 • (1)离心泵: • 1)做好接料准备,防止溢料泄漏,同时检
测接地、接零线是否完好,检查油箱内的 油位是否达到要求,正常油位是在1/2-2/3 处。 • 2)防振动造成泄漏:离心泵在运转时会产 生机械振动,如果安装基础不牢固,由于 振动会造成法兰连接处松动和管路焊接处 破裂,物料泄漏引发事故。因此泵要有牢 固的基础,并且要经常检查地与基础连接 的地脚螺丝是否松动。
第五节
• • • • •
加热及传热
加热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温度:按工艺要求升温,防冲料、燃烧和爆炸。 2、速度:升温速度不宜过快,防设备损坏及质量事故。 3、压力:通过排气调节压力,防冲料、燃烧和爆炸。 4、加热介质:100℃以下用热水循环加热,100~140 ℃ 用蒸汽加热,140 ℃以上(或忌水的物料)可用油加热, 防泄漏引起火灾等 • 5、工艺:若加热温度接近物料分解温度时称为危险工艺, 应改进工艺。
•
二、液体物料输送 • 2、各种泵使用时就注意事项 • (2)往复泵: • 1)防泄漏:活塞、套缸的磨损、缺少润滑
油,以及法兰连接处松动等都会造成物料 泄漏引发事故。 • 2)开车时排除空气(若与物料混合易引起 事故), • 3)严禁用出口阀门调节流量,易造成缸内 压力变化,引发事故。 • 案例分析:P159
二、筛分 • 筛分过程中易发生的危险因素: • 1、对肺部的危害:粉尘易引起肺部组织发生纤维 化病变,得矽肺病; • 2、引起粉尘爆炸:当空气中粉尘浓度达爆炸极限 • 3、中毒:当粉尘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时 • 4、噪声伤害,听觉的伤害 • 对应措施: • 1、加强捕尘及通风,降低粉尘浓度; • 2、佩戴好防护用品; • 3、封闭性好,减少粉尘或噪声; • 4、加防护罩,防机械伤害。
• (2)齿轮传动:齿轮+齿轮条+链条 • 注意事项:要保证齿轮与齿轮、齿轮与齿
条、齿轮与链条很好的齿合,齿轮、齿条 和链条要有足够的强度,链条的松紧要适 当,要尽量保证负荷的均匀,要防止卡料 而折断链条,甚至整个输送设备机架。 • 预防措施:松紧适当、负荷均匀、啮合好、 强度高、防止卡料、啮合部位有防护装置 等。 • 案例分析:P157
二、液体物料输送 • 液态物料输送危险控制要点 • (3)用各种泵类输送可燃液体时,管道流
速不应超过安全流速,且管道应有可靠的 接地措施,以防静电聚集;同时要避免吸 入口产生负压,以防空气进入系统导致爆 炸或抽瘪设备。 • (4)在医药化工生产中,也有用压缩空气 为动力来输送一些酸碱等腐蚀性液体。这 些设备也属于压力容器,要有足够的强度。
第六节 冷却、冷凝与冷冻
• • • • • • • • • • •
一、冷却与冷凝 冷却:温度降低,无相变 冷凝:温度降低,发生相变 冷冻:温度降到-100℃以内称为冷冻,-100~-200℃或更低 称为深冷。 操作注意事项: 1、正确选用冷却冷凝设备:根据物料的温度、压力、性 质及工艺要求选择设备及冷却剂。 2、密封性:防物料窜入冷却剂中引发各类事故 3、介质温度:应采用自动调节装置进行温控 4、积液清理:开车前进行 5、排空保护:进行惰性气体保护 6、温度控制:防物料堵塞
• (1)皮带传动:皮带+皮带轮 • 注意事项:皮带强度;皮带连接处要平滑,松紧要适当,
防高温烧坏皮带或偏斜撕裂皮带事故;皮带与皮带轮接触 部位例:该部位非常危险,操作者不小心,肢体或头发就 会被卷入,可能造成断肢、头皮撕裂等伤害,甚至危及生 命。) • 预防措施:采用触线紧急刹车检测装置、采用皮带跑偏检 测、调整装置、采用打滑检测,调整装置、安装防护罩、 穿戴防护服。
第八节 过滤
• 一、操作概述 • 1、过滤(即固液分
离):是使悬浮液在 真空、加压、离心的 作用下,通过细孔物 体,将固体悬浮微粒 截留进行分离的操作。 2、分类:
按推动力分为
•
加压过滤
真空过滤
离心过滤
二、过滤的安全要点
• (一)过滤过程安全措施:过滤有毒、易燃易爆物料时应密 • • • • • • • • • • • •
• 2、气力输送: • (2)静电:粉状物料在气力输送系统中和
管壁摩擦会产生静电,必须采取措施及时 清除静电,否则很容易引起粉尘爆炸。 建议:选用导电材料制造管道,并有良好 的接地;保证一定的气流速度,输送速度 不应超过该物料允许的流速,减少摩擦电 荷;粉料不要堆积管内,要及时清理管内 壁。
二、液体物料输送
第九节
• 一、蒸发 • 1、概念: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所含溶剂不断气化, • • • •
以提高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使溶质析出的物理过 程,是浓缩或结晶前的主要操作过程。 2、分类:常压蒸发、加压蒸发、减压蒸发 3、蒸发过程的危险性:易结晶、沉淀等引起局部 过热等。 4、蒸发操作注意事项: (1)根据溶液的粘度、发泡性、腐蚀性等选择蒸 发器;(2)定期清洗管壁结垢;(3)严格控制 蒸发温度,防结晶、沉淀及污垢产生;(4)保证 蒸发器内液位,防蒸干,并冷却后再加料,防立 即加蒸发溶剂。
二、液体物料输送
• 2、各种泵使用时就注意事项 • (1)离心泵: • 3)静电引起燃烧:管内液体流动与管壁摩擦产生 •
静电,引起事故,因此管道要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4)入口吸入位置不当:如果泵吸入位置不当,会 在吸入口产生负压,吸入空气,引起事故。一般 泵入口应在容器底部或将吸入口深入液体深处, 为防止杂物泵体引发事故,吸入口应加设滤网。 5)联轴节绞伤:由于电机的高速旋转,该部位容 易造成对人员绞伤问题,因此应安装防护罩。
• (3)传动轴部位:轴+联轴节+联轴器+键
+固定螺丝等 • 注意事项:高速旋转造成事故 • 预防措施:安装防护罩 • 小结:对以上几种运输系统,为保证安全, 还应设置安装超负荷、超行程自动停车和 紧急事故停车装置;对设备经常维护(润 滑、加油、清洁等);检修时一定要采取 断电或专人看管等措施,最好在传动部分 上卡子,一定避免检修过程中突然送电造 成的人身伤害。
第三节
粉碎与筛分
• 一、粉碎 • 粉碎:将大块物料变成粉状的过程。(为防止金
• • • • •
属物品落入设备,粉碎过程中必须加装磁性分离 装置) 粉碎研磨过程安全注意事项: 1、系统密闭、环境通风:因粉尘大 2、防止摩擦产生静电:粉碎装置应接地 3、惰性气体保护,为确保易爆易燃物质粉碎安全 4、安全试验:针对初次粉碎的物料,观察其粘结、 燃烧、爆炸或分解放出毒气。
物料形态
•
固体(块状、粉状)
液体
气体
部分物料特性
易燃易爆
有毒
腐蚀
一、固体物料输送
皮带输送 气力输送
输送形式
螺旋输送
高位槽 斗式输送
刮板输送
• 1、皮带、螺旋、刮板、斗式提升
这些输送形 式为连续往返运转,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本身 发生事故或由于操作失误造成停车,也可能因为 不小心造成人身伤害。其输送设备最主要的部位 是传动部分,因此除了要加强机械设备的常规维 修以外,还应对齿轮、皮带、链条等部位采取防 护措施。
• 2、气力输送: • 是通过气流动力进行吸送和压送。 • 最大安全问题:系统堵塞、由摩擦静电引起的 •
粉尘爆炸。 (1)堵塞:物料粘性或湿度过高、颗粒沉淀、管 道连接不同心、管道过粗、管道突然变大、漏风 等原因,都会造成物料在入口处、拐弯处、连接 处等发生物料堵塞。建议:尽可能采取水平输送, 减少拐弯,尤其是上下拐弯,应保证合适的输送 速度,输送管道内壁要求光滑,不要有皱褶或凸 凹,要保证管道的密闭性。
• • •
• 无论是水平输送和高位输送液体物料都需要泵来
•
•
完成 泵:离心泵、往复泵 1、液态物料输送危险控制要点 (1)输送易燃液体用蒸气往复泵,如采用离心泵, 则泵的叶轮应用有色金属制造,以防撞击产生火 花;保持轴的密封与润滑,以防爆炸和泄露事故 的发生;设备和管道应有良好的接地,以防静电 引起火灾。 (2)对于易燃液体不能用空气压缩机,因空气与 蒸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产生静电的 可能。对于闪点很低的可燃液体,应采用氮气或 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代替空气,以防造成燃烧与 爆炸。 (3)输送可燃液体时管道流速不宜过快
二、出料 • (一)出料方式有四种: • (二)注意(1)先降温后出料(2)对易燃易爆物料应对
• • • • • • • • • • • •
系统进行惰性气体置换(3)出料时发生堵塞不可用铁器 敲击,对于爆炸品应用溶剂溶解疏通。 (三)几种出料方式的安全注意事项 1、常压出料 (1)防止泄漏 (2)控制压力 2、带压出料 (1)控制压力:一般压力差不超过一个大气压为宜 (2)防止管道堵塞:低速搅拌而不要停止搅拌 3、抽吸出料 (1)适宜高沸点物料 (2)避免物料进入真空泵,应安装缓冲容器 4、机械传动出料 易燃易爆、热敏感性物料不宜用此法
第四节
• • • • • • •
• • • • •
熔融与混合
一、熔融 主要危害:灼伤(飞溅、打炮等) 采取措施: 1、尽量除掉杂质 2、不断搅拌 二、混合 主要为: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固体与固体的混合,操作时应注 意以下问题: 1、桨叶强度与转速:强度高安装牢固,转速按工艺控制,防飞溅; 2、设备密闭:防尘、防毒 3、防静电:接地 4、搅拌突然停止措施:设置冷却装置 5、检修安全:防触电
蒸发与干燥
二、干燥
• • • • • • • •
• 1、概念:利用热能使固体物料中的水分除去的单
元操作,中医药化工生产中精制固体产品常用的 操作过程。 2、分类:见170页 3、安全措施: (1)烘干前清除自燃点很低的物质 (2)通风良好,电气设备防爆炸,隔离 (3)干燥易燃易爆物时应采用蒸汽加热的真空干 燥箱。 (4)在干燥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 (5)滚筒式干燥过程中防机械伤害 (6)防易燃气体和粉体与明火接触
二、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