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辐射加工技术产业化的现状、对策及展望蔡继鸣朱云夏丽君冯磊(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66)摘要:简要介绍国内外辐射加工技术发展的现状,重点阐述、探讨四川省辐射加工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产业化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展望。
关键词:辐射加工现状对策展望Abstract: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Irradiation proce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in the world , set forth Irradiation proces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Sichuan, approach the difficult and question, put forward a countermeasure and forecast.Key word: Irradiation process status countermeasure forecast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核技术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辐射加工技术具有应用广,能耗低,无污染,技术附加值高等特点,被誉为“高技术绿色产业”,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辐射加工技术产业是指:应用辐射技术行业中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工业生产链。
本文的主旨在对实现“行业技术产业化”问题上的探讨与思索。
一、国内外辐射加工应用技术发展的现状1、辐照加工技术的应用范围辐射加工技术是利用高能辐射作用于物质时物质内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来改进其某些性能,从而制备新型材料和产品。
广义的辐射技术包括所有射线所导致的物质结构和内部性质的变化。
目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辐射技术主要有电子束(EB)、γ射线和紫外光(UV)。
辐射技术的产业化主要应用在高分子辐射聚合、辐射交联、辐射接枝、辐射降解、辐射固化、核仪器仪表、食品保鲜、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灭菌、环保和新材料制备等方面。
2、国内外行业规模比较辐射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目前在世界年产值约为2000亿美元,1998年美国、日本的产值分别达到3310亿美元和1.02万亿日元。
美国、日本的单座γ辐照装置装源强度已超过1000万居里,电子加速器应用普遍。
我国辐射加工技术及产业近年发展迅速,2005年辐射加工的年产值达163亿元,单座γ辐照装置装源强度在100万居里以下。
3、我国辐照技术的发展状况“九五”期间,我国投入生产的加速器生产线约50条,总功率2830kW, γ辐照装置54座(30万居里以上),实际装源强度1300万居里。
“十五”期间,我国投入生产的加速器生产线47条,总功率3578kW,γ辐照装置18座(100万居里以上),实际装源强度近3000万居里,辐射加工生产能力达到400-500亿元水平。
与国外相比,主要差距在于缺乏高端产品,品种不够齐全,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
我省的辐射加工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通信、铁路、电子等产业大发展时带动了热收缩制品的产业化发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利用军转民技术,开发出热收缩材料,并与成都电缆厂合作实现产业化。
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辐照食品、辐射加工标准等研究成果已作为国家标准被颁布实施;2004年我省在辐射加工产业领域的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四川有加速器生产线9条,总功率300kW, γ辐照装置6座(50万居里以上),实际装源强度近100万居里,辐射加工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0亿元以上水平。
在环保中的应用,加速器电子辐照烟气脱硫脱硝研发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中国农副产品及食品保藏保鲜达到35亿元。
国家连续将辐照食品技术研究列入“六五”至“九五”攻关计划,已成为世界上按食品类别批准最早、最多的国家,辐射加工标准等研究成果已成为国际同行的范例。
辐照加工在农畜产品降毒降残与开发上,为打破欧盟等各国对我国农畜产品出口设置的绿色壁垒、为重开出口创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我省辐射加工技术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四川省作为我国的核技术大省,在我国辐射加工技术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辐射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辐射加工产业的认识不足,缺乏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
(1)、相关产业在研发方面协作不够,各自为战。
目前四川省的科研体制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状态,各相关的科研院所还是主要以完成研究项目,通过相应验收为工作目的,而不是以项目的实际应用为目的,这样很多项目在通过鉴定后就仅仅作为研究成果而置之高阁。
同时需要这些研究成果的企业往往因为信息沟通、协作障碍、技术转让方法等原因而得不到相应得技术支持。
这就形成了产、学、研的各环节难以整合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成果产业化转化率不到5%。
(2)、产业间关联度不高,相互渗透力较弱;重点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于形成规模与产业。
在辐照加工技术的科研成果中,我们分析了大量的成果转化项目,这些项目从涵盖的面来看非常广泛,包括了食品、医药、农业、化工、生物、环保等行业。
而辐照加工技术在这些行业的工业化生产中又仅仅是一个点上的技术,要靠一个点上的技术来带动一个面上的产业发展,从理论上讲几乎不可能。
(3)、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链条短。
在四川的核技术科研院所中,所有的单位都在尝试产业化的投入,因为投资规模的原因,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只能实现作坊式的小规模生产,其特点是: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市场竞争力差。
像这样的产业化投入的结果往往都是项目的短期维持或很快地消失,不能保障项目持续化、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4)、研发资金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够,创新能力弱、对辐射加工技术认识不足。
科研院所的经费来源主要还局限在行政拨款和本系统的项目经费支持上,所以科研及产业开发条件和手段滞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2、辐照加工产业化项目的技术已明显落后。
目前辐射加工技术产业主要靠的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科研成果。
符合社会需求的新产品,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产品总体技术含量不高,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如热缩材料及制品行业,新的增长点已从通信、电力转入石油、天然气输送金属管道防腐热收缩带(套),由于后续技术开发跟不上,许多企业只好仍停留在通信、电力等热缩制品生产上,利润越来越薄,产值越来越低,为求生存,一味地降低成本,导致技术含量越来越低,走入恶性循环。
3、辐照加工行业缺乏足够的政策配套辐射加工技术的性质和手段决定了它的特殊性,缺乏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与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体现在:我省的高新技术开发资金很少用于资助辐射加工技术的开发;各种法规、标准的实施力度不够;成果转化措施不配套;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融合缺乏桥梁和有效手段。
4、人才的流失是制约辐射加工产业化发展的瓶颈由于缺少培养核技术人才的发展战略,一些重点大学将与核相关的专业进行了调整、兼并或撤消,而辐射加工行业中的50-60年代的科技人才则陆续退休,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
三、我省辐射加工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组织保障对策措施。
1、观念上的转变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是辐照加工行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
产业化的概念是通过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手段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现产业化需要具备4个方面的基本条件:1、项目的社会需求;2、项目的技术条件;3、项目的运作资本;4、项目的运作平台。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从事辐照技术的研究单位多数都还处于计划经济的经营状态中。
产业化的目标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得到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决策者和经营者要首先转变最基本的观念——项目研究的方向和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求,并能使项目变成最终的产品,而不是仅仅获得一份验收报告或鉴定证书;项目研究的内容要从基础的实验室理论研究扩展到项目的社会需求及工艺研究,以保障实现产业化的需求;项目的运作经费的来源要从单一的计划经济渠道转变为多元化横向联合渠道;项目的运作方式要从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学习并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学会利用资本运作来把项目做大做强。
2、体制上的转变核技术产业化的标志是我省从事核技术研究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在成果转化上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衡量的标准是产业化项目在所占行业中的市场接受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川发展辐射加工技术研究的优势是拥有众多的科研院所;拥有大量先进的辐照装置和手段;拥有专业的科研队伍。
不利因素是科研队伍中缺少优秀的经营管理和项目推广的人才搭配;没有实现产业化所需要的资金和平台。
产业化运作遵循的是市场经济规律,这就要求我们的科研院所要建立一套符合产业化要求的经营体制。
通过转变,构筑新的经营体制,形成产业链,加大产业聚集强度,打造我省在国内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企业集团。
在四川未来高科技产业新的增长点等方面做文章,加快辐射加工技术及产业与其他产业领域的融合,形成组合优势。
3、在政策上加强扶持和引导(1)、建立协调、统一的高层次领导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全省辐射加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组织、协调、领导,以及督促检查有关政策落实和规划实施,并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达到促进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目的。
从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导强辐射加工技术产业化进程,使其成为新的工业增长点。
切实改善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人才环境等,保障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向资本的有效转变。
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奖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高科技企业的减免退税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政策。
符合国家非动力核技术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同等享受相关财政贴息、财政资助和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对已列入国家有关部委专项发展计划的企业和项目,根据相关要求给予配套支持,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制定和落实鼓励新产品孵化和产业集群化的配套政策,特别是核技术科技开发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和资本运作政策。
建议在全省上下,围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法工作,制定提升我省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政策。
切实贯彻落实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加大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力度,依靠产业政策扶持推动核技术产业的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千方百计提高我省核技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究制定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具有我国特点的产品技术标准和规范,冲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我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货物出口所设置的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