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

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

实验三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
一、概述
齿轮是最重要的传动零件之一。

我们除了经常接触到齿轮的设计、制造工作以外,在进口设备测绘、零件仿制、设备维修及更新设计中还可能接触到齿轮的另一类工作,即齿轮参数测定。

这项工作一般是指手头没有现成的图纸、资料,需要根据齿轮实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工具(量具、仪器等)进行实物测量,然后通过分析、推算,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计算齿轮的有关几何尺寸,从而绘出齿轮的技术图纸。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
(1)齿数(z);
(2)模数(m);
(3)压力角(α);
(4)齿顶高系数(h a*);
(5)顶隙系数(c*);
(6)变位系数(x)。

由于齿轮有模数制和径节制之分,有正常齿和短齿等不同齿制,以及标准齿轮和变位
齿轮的区别,压力角的标准值也有差异。

所以,齿轮在实测工作中,有一定的难度。

在测绘前,应作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例如,了解设备的生产日期、厂家、齿轮在设备传动中所处的部位等等,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本次实验只要求学生对模数制正常齿(h a*=1, c*=0.2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进行简单的测绘,从而确定它的基本参数,初步掌握齿轮参数测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目的
(1)运用所学过的齿轮基本知识,掌握测定齿轮基本参数的方法。

(2)进一步巩固齿轮基本尺寸的计算方法,明确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渐开线的有关性质。

三、实验用具
(1)待测齿轮:2 个。

(2)量具:游标卡尺、公法线长度千分尺。

四、实验步骤
1.齿数z 的确定
直接数出。

2.测定齿轮齿顶圆直径d a 和齿根圆直径d f
齿轮齿顶圆直径d a 和齿根圆直径d f 可用游标卡尺测出。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同一测量值,应在不同位置上测量3 次(例:在圆周上每隔120º测一数据)然后取其算数平均值。

(1)齿轮为偶数时:d a 和d f 可用游标卡尺直接测出,如图3-1 所示。

(2)齿轮为奇数时:d a 和d f 须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如图3-2 所示。

先量出齿轮安装孔直径D,然后分别量出孔壁到某一齿顶的距离H1,和孔壁到某一
齿根的距离H2,同一数值在不同位置测量3 次,求出算数平均值。

再按下式计算出 d a 和 d f 值。

齿顶圆直径:d a =D+2H 1(mm ) (3-1) 齿根圆直径:d f =D+2H 2(mm ) (3-2) 3.计算全齿高
偶数齿轮: h=(d a -d f )/2 (mm ) (3-3) 奇数齿轮: h=H 1-H 2 (mm )
(3-4)
d f
D
D
d a
H 1
H 2
图 3-1 偶数齿测量
图 3-2 奇数齿测量
4.计算齿轮模数 m
已知待测齿轮是模数制正常齿直齿圆柱齿轮,所以
h a *=1,c*=0.25
由于全齿高 h=(2h a *+c*)m ,由已测得的全齿高可计算出
m = h/(2h a *+c*) = h/2.25
5.测定公法线长度 w k ′ ,w ′k +1
测量公法线长度 W k 的目的,是为了测定基圆齿距 P b ,从而确定齿轮的压力角α,
模数 m 和变位系数 x ,这是测定齿轮基本参数的关键项目。

W k ´ 值按图 3-3 所示的方 法,用公法线长度千分尺测量。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1)确定跨测齿数 k :
①根据被测齿轮齿数 Z ,参考标准齿轮公法线表选取跨测齿数 k 。

②用目测方法,将千分尺爪与齿轮渐开线齿廓在分度圆附近相切。

(2)公法线千分尺跨测 k 个齿,量出齿轮公法线长度值 w k
′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
w k
′ 值应在不同齿上重复测量 3 次,然后取算数平均值。

为了计算基节 P b ,还需按同样 方法量出跨测(k+1)个齿时的公法线长度值 w k ′ +1 。

考虑到齿轮有公法线长度变动量误
差,测量 w k
′ 和 w k ′ +1 值时,应在 相同的几个齿上进行。

6.确定基节 P b 、模数 m 和压 力角α
已知基节公式
P b =πm cos α (mm)
(3-5)
根据实测的 w k
′ 和 w k ′ +1 公法
线长度值,可知
图 3-3 用千分尺测量公法线长度
p b ′ = w k ′ +1 − w k ′
然后在基节表中查找与 p b
′ 相近的值(由于齿轮制造误差、实测误差等因素存在,
p b ′ 只能近似等于 p b )
,即可确定该齿轮的模数 m 和压力角α 。

7.判定是否为标准齿轮并确定变位系数 x
判定一个齿轮是标准齿轮还是变位齿轮,最好用公法线长度测量值 w k
′ 和理论计算
值 w k 进行比较。

由于齿轮的 Z 、m 、α 已知,所以可从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表中查得
公法线长度的理论值 w k 。

若 w k
′ = w k ,则说明被测齿轮为标准齿轮。

若 w k
′ ≠ w k ,则被测齿轮为变位齿轮。

根据公式: w k
′ = w k + 2xm sin α (3-6)
即可求出该齿轮的变位系数:
x = ( w k
′ − w k )/(2m sin α)
当 x >0 时,为正变位齿轮。

当 x <0 时,为负变位齿轮。

附:公法线千分尺的应用
公法线千分尺主要用来测量模数大于 1 的外啮合圆柱齿轮2 个不同齿面的公法线长度,直齿与斜齿都可以用,其形状与结构类似于外径百分尺,所不同的只是在测量面上安装了2 个精确的圆盘形平面量钳,公法线千分尺的读数值为0.01 毫米。

计算公法线长度和跨齿数的公式如下:
L=(2.9521(n-0.5)+0.014Z)m (3-7)
n=0.111Z+0.6 (3-8)
式中,L 为公法线长度;Z 为齿数;n 为跨齿数;m 为模数。

公法线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及方法:这种尺有一对读数套筒:微分筒与刻度套筒。

当千分尺的 2 个测量面接触时,微分
筒的边线正好对准刻度套筒的零线,而刻度套筒的基线正好对准微分筒的零线,这就是所谓的“对零”。

当微分筒旋转一周(进或退),2 个测量面
之间的距离便移动了一个螺距的距离:即
0.5mm。

微分筒圆周上标刻着50 条等分线,每
转过一格,2个测量面之间的距离便进退
0.01mm。

在刻度套筒的表面,基准线的两侧有
两排刻线,间距均为1mm,上下刻线相互错开
0.5mm。

读数分为三
步:
(1)读出微分筒边线对准刻度套筒上刻线
之数值(整数或加0.5)。

(2) 读出刻度套筒基准线对准微分筒上某格的数值,注意如果下排刻线显出,读出十分位和百分位时,需加上0.5mm,如图3-4 所示。

(3) 把两者加起来即可。

图 3-4 上、下排刻线及基准线图1-基准线 2-上排刻线3-下排刻线4-刻度套筒5-微分筒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姓名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用具
三、预习思考题
1. 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有:
2. 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时,跨齿数K 的确定有以下3 种方法:
(1);
(2);
(3)。

3.齿轮测量时,每一数据为什么要测3 次?考虑了哪些影响因素?
四、实验报告
1.被测齿轮已知条件
模数制、正常齿、直齿圆柱齿轮h a*=1, C*=0.25
齿数:偶数齿轮齿数:Z = 奇数齿轮齿数:Z =
2.测量数据
齿顶圆直径d a、齿根圆直径d f、孔径D 和全齿高h(单位:mm)
表 3-1 齿顶圆、齿根圆、孔径、全齿高测量结果
k k+1 b
表 3-2 公法线长度、基节、模数、压力角测量结果
4.判定是否为变位齿轮,确定变位系数
表 3-3 变位齿轮的判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