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学习心理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2.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3.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
A建构法 B发现法 C顿悟法 D接受法4.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A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B观察学习 C认知学习 D认知同化5.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6.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 蜜蜂采蜜 B猴子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9.以下不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 认知结构10.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11.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 )。
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知识迁移12.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迁移 B变式 C定势 D原型启发13.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14.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
A认知结构和态度 B学习环境 C年龄和学习材料 D学习目标和态度15.看完文章时,以金字塔的形式把要点呈现出来,这种编码策略叫做()。
A作关系图 B列提纲 C运用理论模式 D利用表格16.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D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17.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B )A教师指导 B认知结构 C媒体 D学习材料特性18. 创造一个故事,将所要记忆的信息编在一起的学习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复述策略19.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20.两种学习间发生互相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B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21.“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体现的是( C )。
A创适性 B学会学习 C学习迁移 D学习动机22.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23.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24.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 B认知内驱力 C求知欲 D成功感25.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26. 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A群集 B摘录 C过度学习 D列提纲27. 在学习中,哪个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
()A复述 B组识 C计划 D调节28. 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地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29. 调节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
A认知策略 B提高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30.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 B视觉现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31.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尽可能的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32.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33.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的记忆策略。
A感知性 B理解性 C计划性 D调节性34.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二、填空题。
1.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______效果率、练习率。
2.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__过程实现的。
3.元认知监控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计划、监视、__________。
4.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__ __说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到了促进作用。
5.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强化可分为__________和负强化。
6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苛勒提出了__________。
7.顿悟学说强调在整体环境中研究学习和强调__________作用。
8.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的_____现象。
9.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
10.按迁移的难易水平,课把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11.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叫做__________。
12.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影响着对加法的重新理解,这在心理学中叫__________。
13.托尔曼人物学习的结果不是情境刺激(S)与反应(R)的直接联结,而应该为__________。
15.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指的是人们对自己__________进行评价、控制和调节的心理过程。
14.元认知包括两个成分,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1.学习2.元认知3.意义学习4. 发现学习5.学习迁移6.动机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四、简答题1.简述人类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2.简述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3.迁移在教育上有什么作用?4.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5.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
五、论述题1.有的人认为,接受学习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完全摒弃。
(1)请就此发表你的看法。
(2)辨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
(3)思考如何用其相互关系来指导教学实践。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工作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3.论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六章学习心理经济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B4.A5.A6.B7.D8.D9.D 10.C 11.A 12.C 13.C 14.A 15.A 16.D 17.B 18.B 19.B 20.B 21.C22.A 23.D 24.B 25.C 26.C 27.A 28.B29.C 30.A 31.B 32A 33.B 34.C二、填空题1.准备律2. 顿悟3.调节4.试误5. 正强化6.顿悟说7.完形8.迁移9. 迁移10.垂直迁移11. 定势12. 学习迁移13.S→O→R 14. 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15.认知活动三、名词解释1.学习:指人或动物通过后天的活动或练习而引起的较为持久的行为或思想的变化的过程。
2.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于20实际70年代提出,指人们对自己认知活动进行评价、控制和调节的心理过程。
3.意义学习:指通过理解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的意义联系而掌握学习内容的学习。
4.发现学习:指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习者通过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一起形式。
5.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6.动机:是指引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四、简答题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案要点:(1)学生的学习以掌握前人的间接经验或书本知识为主,不需要事事都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直接经验;(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3)学生的学习不只为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更是为未来做准备;(4)学生的学习具有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2.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学习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学习者是带着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的。
这些已有经验是学生理解、建构新知识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在了解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3)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3.迁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什么作用?答案要点:(1)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或增加对教育工作者具有指导作用的论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答案要点:(1)学校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定势的影响;(5)学习材料的性质;(6)学习活动的多样性;(7)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8)年龄特征;(9)智力水平;(10)教师的指导。
5.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
答案要点: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出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老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五、论述题1.有的人认为,接受学习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完全摒弃。
(1)请就此发表你的看法。
(2)辨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
(3)思考如何用其相互关系来指导教学实践。
答案要点:(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相互之问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