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专题:抗争史(高中历史)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专题:抗争史(高中历史)课件


地主阶级的探索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封建社会
• 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 实践:基本上没有付之实施 – 效果:没有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
• 洋务派:
– 主要代表:奕訢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 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以求富 – 实践:掀起洋务运动,内容涉及军事、经济 、教育等领域 – 效果: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没有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问题与思考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 试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主体、手段、失败原因 背景:
领导与政权:
不同点: 斗争的对象:
从对西方的态度: 从清政府对其的态度: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
一、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实践:维新变法运动 效果:失败,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评价:爱国的进步的。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思考:(05高考题)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 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 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 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1、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如下: (1)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特点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2)维新派: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 ; 特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新文化运动领袖: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
新生共产党不成熟; 右倾机会主义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96年上海高考题: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 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在向西方学 习的问题上,各自持有哪些不同的主张? • 地主阶级: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或林则徐、魏源 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 (或奕訢 、曾国藩、李鸿章等)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军事技 术,以“自强”和“求富”。 •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时期,洪仁 提出仿效资本主义国家,改 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 •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或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等)比较系统地介绍西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 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或孙中山等)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民主主义者(或 陈、李、鲁等)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 号。
二、革命派
主张: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核心的三民主义 实践:辛亥革命 效果: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 务。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 激进民主主义者
– 主张: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 实践:新文化运动 – 效果: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但未能给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 – 评价:对中西文化看法上有绝对化偏向。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近代前期重大运动比较
纲领或主张
<天朝……> ―师夷……‖
背景、目的
性质与特点
反侵略反封建
地主自救……
结果和意 义
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成功/失败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应诏统筹…》 扶清灭洋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资 改良
反帝爱国 资 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资 思想文化运动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农民阶级的探索
——空想的农业社会
• 太平天国运动 – 《天朝田亩制度》 • 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建立“圣库”制度。 • 实践及效果:基本上没有付诸实施。 • 评价: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 愿望,但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无法实施。 – 《资政新篇》 •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实践及效果:没有实施。 • 评价: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 • 义和团运动 – 主张:扶清灭洋 实践及效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 评价:
特点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共同之处:挽救危亡。 3、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促进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1.(2000年全国高考题)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 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 “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 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 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帖则说:“神助 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 香烟,请来各等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 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 庆升平。” 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 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 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一、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抗争、探索事件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 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
• 地主阶级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 抵抗派 封建社会 – 洋务派 • 农民阶级 ——空想的农业社会 – 太平天国 – 义和团
• 资产阶级
– – – – 维新派 ——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社会 革命派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主义者 民主党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高考题】中国维新变法运动思想的基本 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18世纪法国启蒙思 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有 何不同?为什么?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答案】内容: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侵略,摆脱民 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 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和传播西方科技文化。 作用:法国启蒙运动给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 员,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法国大革命摆脱了封建制 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促成 了戊戌变法运动,其力图改变中国现状,以实现民族 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失败。 原因:19世纪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远不如18 世纪的法国,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 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 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 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 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强和民族危机加深的 条件下仓促形成的,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①相同点:二者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前者由于违背社会规律,后者由于受当时 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未能真正实行。 ②不同点: 前者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后者是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 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所有制。 《资政新篇》要求太平天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进行某些 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平均主义思想违背了社会 发展规律。《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它顺应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客观要求,集中反映了当时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 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1.(1995年全国高考题)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 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2.(1996年全国高考题)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 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合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答案: 维新派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 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 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 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认为当时的危机是由帝国 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 。 维新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认为只有通过自 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 但它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民族资 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 正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包含进行 国内社会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 。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名称
内因
外因
教训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中国革命取得胜 利
农民阶级局限性;无 太平天国 科学理论、无领导 运动 核心 资产阶级软弱性;反 帝反封建不彻底, 戊戌变法 脱离了人民群众 义和团运 动 (同太平天国运动)
(同戊戌变法,但具 辛亥革命 体表现不一样)
大革命
内 外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反 行不通 动 势 (同太平天国运动) 力 强 资产阶级革命道路 大 行不通 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