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2-物流配送中心布局规划

072-物流配送中心布局规划


2、通路策略分析
明确DC在产销物流通路结构中的位置,分析上游供应 源及下游配送点的特征。 ① 客户对象是属于企业体系内的单位还是其他企业; ② 客户偏向于制造业、中间批发商、经销商还是末 端的零售业; ③ 配送客户之间属于独立经营的企业还是具有连锁 性质; ④ 上、下游企业属于开放性的还是封闭性的; ⑤ 是否随时会有新客户产生。
第二节 DC区域设置分析
一、作业区域设置程序 在流程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各类作业功能 区域及其能力,然后对各区域进行细分,确定各 子区域的功能和能力。
1、流程分析
DC作业流程分析程序可利用作业流程分析图来进 行,逐步将操作、搬运、检验、暂存、储存保管 等不同性质的工作加以分类,并将各作业阶段的 储运单位及作业数量加以整理统计,并标出该作 业所在区域,即可得知各项物流作业的物流量大 小及分布。
三、活动相关性分析
各作业区域间的活动关系可以概括为: 1.程序性的关系:因物料流、信息流而建立的关系。 2.组织上的关系:部门组织上形成的关系。 3.功能上的关系:区域间因功能需要形成的关系。 4.环境上的关系:因操作环境、安全考虑上需保持的关系。
四、作业区域空间规划
空间需求规划需针对作业流量、作业活动特性、设 备型式、建筑物特性、成本与效率等因素加以分 析,以决定适合的作业空间大小及长、宽、高度 比例。 由于相关物流仓储设备具有整数单位的特性,在面 积的估算下,通常需作部分的调整,可能增加设 备及作业量的需求,或者修改部分设备的规格。
DC作业流程分析表
项 次 1 2 … n-1 n 作业 程序 作业 性质 储运 单位 作业 数量 作业内容说明 作业所在区域
2、作业区域划分
(1) 一般性物流作业区域 (2) 退货物流作业区域 (3) 换货补货作业区域 (4) 流通加工作业区域 (5) 物流配合作业区域 (6) 仓储管理作业区域 (7) 厂房使用配合作业区域 (8) 办公事务区域 (9) 计算机作业区域 (10) 劳务性质活动区域 (11) 厂区相关活动区域
系统规划的执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预定时间进程; 预期可使用的人力资源; 预期使用年限; 计划预算资金限制及来源; 预定的设置地点及土地取得的可行性; 预期投资效益的水平等。
四、基本规划条件的确定
1.基本储运单位的规划 经EIQ-PCB的物性分析,决定DC内基本储运的 单元负载单位,其目标即在使储运单位易于量化 及转换,并且使不同作业阶段的装载单位逐一确 认。 2.基本运转能力的规划 进货区、仓储区、拣货区、出货区的基本运转 能力的估计及规划。 3.自动化程度的规划 在对自动化需求、作业时序及基本运转能力分 析的基础上,确定DC各类设备的自动化策略。
2、通道空间的布置规划
(1) 通道空间规划的影响因素 影响通道位置及宽度的因素包括: ①通道形式; ②搬运设备:型式、尺寸、产能、回转半径; ③储存货品的尺寸; ④与进出口及装卸区的距离; ⑤储存货物的批量、尺寸; ⑥防火墙的位置; ⑦行列空间; ⑧服务区及设备的位置; ⑨地板承载能力; ⑩电梯及坡道位置。
方案Y
8.评价 选出最佳布置方 案
2、区域布置规划阶段
(1)物流作业区域的布置 以生产线式的布置方法进行配置规划。 (2)厂房作业区域的布置 以关系型的布置模式作为厂房区域布置的规划方法。 (3) 厂区布置 厂房建筑内的相关区域布置完成后,仍需就厂区范围内 的相关区域,如厂区通道、停车场、对外出入大门及联外 道路形式等因素,规划整个物流配送中心厂区的布置。此 外,厂区布置时尤需注意未来可能的扩充方向及经营规模 变动等因素,以保留适当的变动弹性。
(2)通道类型
①工作通道:物流仓储作业及出入厂房作业的通道。又 包括主通道及辅助通道,主通道通常连接厂房的进出门口 至各作业区域,道路也最宽;辅助通道为连接主通道至各 作业区域内的通道,通常垂直或平行于主通道。 ②人行通道:只使用于员工进出特殊区域的场合,应维 持最小数目。 ③电梯通道:提供出入电梯的通道,不应受任何通道阻 碍。通常此通道宽度至少与电梯相同,距离主要工作通道 约3~4.5m。 ④其他各种性质的通道:为公共设施、防火设备或紧急 逃生所需的进出通道。
2、拣货区的储运量规划
(1)品项别单日出货规模计算 拣货区品项别单日出货量公式为:
平均单日拣货规模(量)=
年出货量 出货天数
①年出货量
将DC的各项进出产品换算成相同拣货单位的拣货量, 并估计各产品别的年出货量,如果产品物性差异 很大(如干货与冷冻品)或基本储运单位不同(如箱 出货与单品出货),可以分别加总计算。 ②出货天数 是依各类产品别估计年出货天数。
六、移动路线的分析
七、实体限制的修正
1.厂房与土地面积比例:确认厂房面积率、容积率、 绿地与环境保护空间的比例及限制等因素是否符 合。 2.厂房建筑的特性:有无特定建筑物造形、长宽比 例、柱位、跨距、梁高等限制或需求。 3.法规限制:需考虑土地建筑法规、环保卫生安全 相关法令、劳动基准法等因素。 4.交通出入限制:如果已有预定的厂区方案时,需 考虑有无交通出入口及所在地形区位的特殊限制 等因素。 5.其他:如经费预算限制、策略配合因素等。
第四节 DC辅助设施规划
一、辅助作业区域设施规划 1.辅助作业区域设施 DC内主要的外围设施包括: (1)办公生活设施:如办公桌椅、会议演示文稿设施、文 件保管设备、休闲康乐设施等。 (2)计算机与计算机外围设施:如信息系统设施、计算机 主机、网络设施及相关外围设备等。 (3)劳务设施:如盥洗室、康乐室、休息室、餐厅、司机 休息室、医务室等。
单元教学2:配送中心规划设计
1.DC目标规划与条件假定 2.DC区域设置分析 3.DC的区域布置规划
4.DC辅助设施规划
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定义
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 要求: 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 2.配送功能健全 3.完善的信息网络 4.辐射范围小 5.多品种、小批量 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3、区域布置设计的基本内容
(1)物流相关性分析 (2)活动相关分析 (3)作业空间布置规划 (4)区域的配置 (5)区域布置的动线分析 (6)实体限制的修正
二、物流相关性分析
物流分析即对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路线和物流量进 行分析,用物流强度和物流相关表来表示各功能 区域之间的物流关系强弱,绘出物流相关图。根 据物流量分析可得到各区域的物流相关表。
五、区域配置
1、区域配置逻辑
(1)内围式程序 先决定厂房(或厂区)模板面积的大小与长宽比例, 然后在此范围内配置各相关作业区域。 (2)外张式程序 先配置各作业区域的相邻关系,完成可行的面积组 合型式,再框出外部厂房(或厂区)的面积范围, 并进行各区域面积的局部调整,以完成各区域面 积的配置。
2、配置方法
二、DC规划目标
常见的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缩短物流作业周期; 支持零售通路据点; 降低物流作业错误率; 提升物流服务竞争力; 集中分散的处理量以产生规模经济效果; 迅速掌握分销分配信息等。
三、规划执行限制因素
上海通用汽车售后配件配送中心(广州)
第一节 DC目标规划与条件设定
一、经营定位与物流策略分析
1、经营定位分析 (1)确定物流DC的经营定位和客户群。 (2)DC规划一般需明确以下问题: ①为客户提供的服务项目及其具体内容; ②物流服务地域范围; ③物品种类; ④重点服务的行业; ⑤客户群的特征。
三、作业需求能力平衡分析
第三节 DC的区域布置规划
一、区域布置的基本步骤
规划资料: E.I.Q.R.S.T.C
1.规划资料分析 2.流程分析与区域设置 3.物流相关性分析 5.区域相互关系图 6.区域面积计算 7.总体平面布置 修正因素 方案X 实际条件限制 方案Z 可用面积 4.活动相关性分析
(2)商品送货频率估计法
①年运转量计算:将各类产品依单元负载单位换算 成相同单位的年储运总量。 ②估计年出货天数:即为工作天数,依各类产品别 估计年出货天数。 ③计算平均出货单日的储运量:将各产品年运转量 除以年出货天数。 ④估计送货频率:依产品别估计厂商送货频率。 ⑤估算库容量:以平均单日储运量乘以送货频率, 库容量=平均单日储运量×送货频率 ⑥估计安全系数:估计仓储运转的变动弹性,以估 算的库容量乘以安全系数,求出规划库容量,以 满足高峰时期的高运转需求。
(3)ABC交叉分析
针对年出货量及平均出货天数出货量的高、中、低 分类,进行组合交叉分析,则可得到九组出货类 型组,依其出货特性作适当的归并,再作不同存 量水平的规划。
(4)ABC组合交叉分析
出货特性的分析过程,如有足够的分析数据并配合计算机化 的作业进行,可建议将各类产品出货天数加入平均单日出 货量及年出货量,三项因素综合考虑,进行交叉分析与综 合判断,以更有效掌握产品出货特性。
4、服务水平策略分析
一般客户较为关心的物流服务项目主要以服务内容、 时效、品质、成本、弹性、付款方式等项目为主, 包括接单后的处理时间、及时送货能力、可接受 送货的频率、送货内容的正确性、是否可配合上 架作业、客户抱怨的响应、商品信息的提供等。
5、系统整合策略分析
(1)作业层次:如储运作业的整合与标准化(托盘、 储运箱与容器共同化)、配送运输作业整合(车辆 共同化)、作业信息输入整合(条形码化)、采购作 业与订单信息传递(EDI、EOS)等。 (2)作业管理层次:如库存管理、存货管理(MRP、 ABC分级)、分销信息反馈(POS)与分析、出货订单 排程、拣货工作指派等作业的规划管理。 (3)决策支持层次:如配派车系统、配送区域规划、 物流成本分析与计费定价策略等。 (4)经营管理层次:策略联盟、联合采购、共同配 送等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可由产业垂直整合、水 平整合,或异业间的整合方向进行。
(2)ABC分析
依产品别进行年出货量及平均出货天数的出货量ABC 分析,并定出出货量高、中、低的等级及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