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讲 国家与社会的界分其演变
第七讲 国家与社会的界分其演变
第七讲 国家与社会的界分及其 演变
由于资产阶级已经不再是一个等级,而是一个阶级 了,因此它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而不是地区范围内组织起 来,并且必须使自己通常的利益具有一种普遍的形式。 由于私有制摆脱了共同体,国家获得了和市民社会并列 的并且在市民社会之外的独立存在;实际上国家不外是 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 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 —卡尔· 马克思
• 5、对公民社会理论的批判:市场能否自愿形成、 市场化是否有利于民主化、第三部门是否有利于 民主、传统的社团组织是否有损于民主
五、中国的国家与公民社会
• 1、王朝国家的政治国家与民间社会:三种变迁模 式 • 2、国际压力、底层造反与传统国家的解体 • 3、士绅的衰败与民间社会的散沙化 • 4、新型政党的兴起与国家的重构:党国体制的形 成 • 5、一元主义的国家与社会的消失:家族的瓦解, 公社与单位体制的逐步形成 • 6、权力分散与公民社会的初步兴起 • 7、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目标与途径
• (3)国家帮助组建的社团 • (4)社团的联结作用
• (5)社团促进国家与市场的合 作 • (6)市场利益通过社团传递到 国家
四、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与社会
• • • • • 阅读教学参考资料,讨论下列问题: 1、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生长机制 2、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互动关系 3、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4、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模式选择
• 多元主义模式:利益集团间的 竞争 • (1)国家与社会的对抗 • (2)以利益集团为基本行动单 位 • (3)自我组织的利益集团 • (4)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关系 • (5)利益集团防范国家对社会 的侵扰 • (6)市场利益直接传递到国家 • 合作主义模式:政府、企业与 工会的谈判 • (1)国家、社会与市场的合作 • (2)以社团为基本行动单位
(二)晚期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公民社会
• • • • • • • 1、市场的内在矛盾与国家权力的全面膨胀 2、议会的虚弱与行政权力的扩张 3、政治社会的弱化与利益集团的勃兴 4、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衰落与社会资本的流失 5、社会运动的全面兴起与发展 6、第三部门的广泛兴起 7、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
(三)发达国家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主要模 式:Pluralism and corporatism
4、作为公民社会的Civil Society:另一种分类
• • • • •
经济领域:商业公司及行业协会 宗教领域:教会及教派 知识领域:大学和独立的传媒组织 社团领域:自愿组织、慈善组织 政治领域:独立政党及其它非政府的政治 性组织
二、国家与公民社会的理想模式
• • • • • • (一)国家与公民社会的相互制衡 古典自由主义认为,一方面公民社会需要国家调节社会内部的利益冲突;另 一方面又需要公民社会来制约国家权力的扩张。因此,国家只能是必要的恶 (社会由国家界定,但国家又受制于公民社会) (二)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对抗 托马斯· 潘恩认为,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公民社会越 要完善,就越要需要缩小国家的活动范围。 (三)国家超越于公民社会之上 黑格尔认为,公民社会内部是一个私人利益的战场,并且存在着自我削弱的 趋势。因此,应该由超越于公民社会之上的国家来代表普遍利益调节特殊利 益 (三)公民社会与国家和谐共存 迈克尔· 伯恩哈德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来支撑;而 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卫护 (五)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合作互补 塞拉蒙认为,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不应该是一种对立和冲突关系,而应该是 一种合作和互ety
• (1) 私人领域:即市民社会或市场领域,以实现个人私利而结成的领域 • (2)志愿性组织:超越血缘关系、超越地缘关系、超越私人物质利益的非 政府、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教会、社区福利组织和邻里组织、体育俱乐部 和艺术协会等志愿者协会(又被称为是第三部门) • (3)公共领域:由私人而聚集为公众的场所,在这里,公众通过阅读报刊 杂志而对共同关心的公共问题进行自由、理性和批判性的讨论:沙龙、酒 吧、咖啡馆、理发店等公共传媒途径。由文学性公共领域中产生出政治性 公共领域,其特征是通过讨论而形成公共舆论,从而形成对国家和市民社 会关系的调节;为国家提供合法性来源,制约市场的非道德趋势 • (4)社会运动:公民的不服从传统与和平造反权利的行使场所:游行、示 威、罢工、罢课、罢市等街头政治场所,即公民的非暴力不合作场所 • 讨论与深入:不同的识字率普及方式与公共领域的强弱: 英法的读书识字与 德国的军事操练识字 • --现代社会的结构:个人—血缘亲属关系—公民社会—政治社会--国家 • 结论:公民社会所铸造的,是一种超越传统血缘关系与外在于国家控制而 横向铺开的关系网络;这一网络所产生出的信任与合作规范即为社会资本。 一般认为,社会资本的强弱与否制约着现代民主政治的正常运作。
(二)汉语语境中的Civil Society
• 1、作为市民社会的Civil Society • 意指介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私人领域。私有产权和市场机 制构成市民社会的核心领域(也即马克思所指的资产阶级 社会)。 在这一领域中,人们以利益为纽带,通过自愿交换而结合 成一种横向的关系网络。 • 2、作为民间社会的Civil Society • 多为台湾学者使用,指与政治国家相对立的一个民间领域, 包括家庭、亲属关系、民间社团等一切非官方领域。这一 用法既包括了传统社会中的官民二元对立意义上的血缘亲 属组织,也包括超越血缘亲属关系的商会、行会等。
• •
• •
三、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实际历程
• • • • • • • • • • (一)早期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公民社会 1、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立与合作 基督教的平等观念与契约观念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私人领域的形成 国家权力对私有产权和契约自由的保护:军事、法律与货币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兴起与发展 私人领域的成熟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强大的议会与虚弱的行政 阶级冲突的激化与现代政党的出现 讨论与思考:黑格尔与马克思在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分歧
阅读与思考:
• 参考书目: • 邓正来、J· 亚历山大 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北京:中央编译出 版社,1999年。 • 何增科 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 讨论与思考: • 1、多元主义与合作主义的比较 • 2、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建构及道路选择 • 3、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演化趋势 •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相对自主性理论 • 5、全球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 • 现代国家与社会的内在矛盾
七、当代中国国与社会结构的特 殊性
• • • • • • 二元性结构的三个维度 1.传统国家的私人领域、政治领域与第三领域 2.当代国家与社会结构的三元性 (1)政党、国家与社会 (2)中央、地方与基层 (3)城市:国家、单位与个人;农村:国家、生产队与 个人 • 3、三维性与当代中国的国家建设的主要问题 • 培育公民社会的主要途径:资本、社区(村治)、工会、 社团、公共领域与社会运动的良性成长与国家能力建设
六、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演变特征
1.传统权威结构与现代民主结构的并存 • 在传统的政治形态中,政治结构是一种等级性的权威结构;在当代的 政治结构中,作为正式制度的民主结构与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权威结构 并存于一体 2.国家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的二元性 • 作为正式制度的平等结构与作为社会结构的等级结构:家庭、学校、 社团、公司和政党以一种等级结构组织 3.强国家与弱社会的并存 • 现代国家产生和变迁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来压力和内部冲突,而不是 社会独立发展之后的自主要求。国家变迁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竞争压力的大小而不是社会的推动,而竞争压力又主要表现为军事压 力、经济压力和合法化的压力 • 结论(1)政治国家本身成了缩短差距的工具和手段;(2)国家在这 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和改变原有社会结 构;(3)政治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在政治领域内逐步去除等级结构而 落实民主结构;(4)最终目的是促进两种二元化结构的逐步一元化
一、复杂难解的Civil Society
• (一)Civil Society的起源 • 1、拉丁文(civilis societas):意为文明社会,指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 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法典、城市、礼仪、合作),以区别于 野蛮人的生活。 • 2、从14世纪开始,欧洲人开始使用civil society,同样是指文明社会,即 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状态之后的生活状态 • 结论:从Civil Society的起源可以看出,这个词的本意是指文明社会。 文明社会之所以等同于政治社会(Political Society),是因为人类在进 入政治社会之后,就脱离了野蛮状态或自然状态(Nature State),而 以法治、礼仪和良善的风俗来治理社会。 • 甚至可以说,此时的市民社会的含义可以等同于国家,即作为政治社 会的家 • 因此,在古典时代国家即文明社会,与文明社会相区别的是野蛮社会; 在文明社会内部,又区分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二)从文明社会到市民社会的 转变
• 3、黑格尔所使用的Civil Society •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指介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领域。这一领域不 再是只与野蛮或不安全的自然状态相对的概念。而是一个与自然社会 (家庭)和政治社会(国家)相对的概念。 • 黑格尔认为,介于自然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市民社会包括三个部分:需 求的体系—市场经济;多元的体系—自愿组织(同业工会);司法体 系—警察和司法机构。 •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虽然外在于国家,但是由于它不能消弥自身内 部冲突,所以还需一个代表普遍利益的家来凌驾于市民社会之上。 • 4、马克思常常将Civil Society等同于“资产阶级社会” • 现代国家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管理机器,资产阶级社会的自由是以无 产阶级的不自由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