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学院2009 - 2010 学年第 二 学期考试卷(B 卷)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类别: 必修考试方式: 闭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 2分,共20分)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一般是指它的几个主要的性能指标。
在下列一些指标中, 除了第 _______ 项外,其余都是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A.速率B.带宽C.吞吐量D.可靠性2. 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语法、语义和 __________ 。
()A.工作原理B.同步C.进程D.传输服务3. 将物理信道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的子信道, 每个子信 道传输一路信号,称这种信道复用技术为 _________ 。
( )A. FDMB. TDMC. STDMD. WDM4. 为了进行差错控制,必须对传输的数据帧进行校验。
在局域网中广泛使用的校验 方法是循环冗余校验。
CRC-16标准规定的生成多项式为 G(x)= x 16+x 15+x 2+1,它产 生的校验码是 ___________ 位。
()A. 2B. 4C. 16D. 32题 答:号学要 不:名姓内 线••级班业专:院学5. 地址解析协议ARP在TCP/IP网络中属于_______ 层。
()A. 1B. 2C. 3D. 4C.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6. 在下列地址中, ___________ 和86.32/12匹配。
()A. 86.33.224.123B. 86.79.65.216C. 86.58.119.74D. 86.68.206.1547. 当数据分组从较低的层移动到较高的层时, 其首部被 ____________ 。
()A.加上B.提取C.重新安排D.修改8. TCP 首部选项字段的范围是从0到 ___________ 字节。
()A. 10B. 20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2.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 ____________________3. 一个PPP 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 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 ,则真正的数据是(用十六进制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数据链路层属于计算机网络的低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 即 点对点信道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从一般的概念来讲,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网络层使用的中 间设备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 。
C. 309. TCP 的连接建立要用到 手。
A.单向;双向 C.三向;三向10. 加密/解密提供网络的.A.鉴别 C.完整性D. 40____ 握手;TCP 的连接释放要用到B.双向;三向 D.三向;四向_ OB.保密 D.不可否认、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1.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间的通信使得本6. ICMP差错报告报文共有五种,即:终点不可达报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超过报文、参数问题报文和改变路由(重定向)报文。
7. 已知IP地址128.14.35.7/20是某CIDR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那么,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大地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8. TCP 的运输层用一个16位端口号来标志一个端口。
运输层的端口号共分为两大 类,即: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和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
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又 分为两类,即:熟知端口号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在TCP/IP 协议体系结构中,传输层是在网络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一层,这就 决定了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屏蔽网络层的实现细节,为 __________________ 层提供数据 传输服务。
10. 一个电子邮件系统英具有三个主要组成构件,即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以及 邮件发送协议(如SMTP )和邮件读取协议(如POP3)。
SMTP 通信包括三个阶段, 分别是:连接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释放。
1•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2. 以太网交换机有何特点?用它怎样组成虚拟局域网?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 分)3. 简述内部网关协议OSPF 的主要特点4. TCP/IP 运输层有两个主要协议,即: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请简要说明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5. 1999年公布的因特网建议标准RFC 2581定义了拥塞控制的四种算法,即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
请简述快恢复算法的原理。
1. 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试计算以下二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够得到的带宽。
⑴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 Mbps以太网集线器。
⑵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 Mbps以太网交换机。
2. 一个UDP用户数据报的数据字段为8192字节。
在数据链路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送。
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IP数据报片?说明每个IP数据报的数据字段长度和片偏移字段的值。
3. 某机构分配到B类地址块128.96.0.0,管理员想创建64个子网。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找出子网掩码;⑵找出每个子网的地址数?⑶找出第一个子网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地址;⑷找出最后一个子网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地址。
4.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转发表表1路由器转发表目的网络子网掩码 下一跳202.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 0 202.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 1 202.96.40.0 255.255.255.128 R 2 166.111.153.0255.255.255.192R 3* (默认)R 4此路由器可以直接从接口 0和接口 1转发分组,也可以通过相邻的路由器 R2、R3、R 4进行转发。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站IP 地址分别为: ⑴ 202.96.39.10; ⑵ 202.96.39.196; ⑶ 202.96.40.151; ⑷ 166.111.153.5 ⑸ 162.105.153.90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
五、论述题(第1、2题每小题8分,第3题9分,共25分) 1.为什么在无线局域网中不使用CSMA/CD 协议而必须使用CSMA/CA 协议?请简要叙述CSMA/CA 算法的工作原理。
2. 试说明TCP 是如何进行数据传输与流量控制的?3. 叙述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和所提供的功能。
什么叫做网络级防火墙和应用级防火墙?共13 页第7 页《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B卷)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DBACC ABDDB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对等实体;2、过程特性;3、7E FE 27 7D 7D 65 7E ;4、广播信道;5、路由器;6源点抑制报文;7、128.14.47.255;8、登记端口号;9、应用;10、邮件传送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2、以太网交换机有何特点?用它怎样组成虚拟局域网?答案要点:⑴以太网交换机通常都有十几个接口,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就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1 分)⑵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接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以太网交换机由于使用了专用的交换结构芯片,其交换速率就较高。
(1 分)⑶使用以太网交换机时,每一个用户在通信时是独占而不是和其他网络用户共享传输媒体的带宽。
(1 分)⑷虚拟局域网VLAN 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
每一个VLAN 的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工作站是属于哪一个VLAN 。
虚拟局域网只是局域网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并不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1 分)⑸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很方便地将若干个工作站划分为若干个虚拟局域网:设有10 个工作站分配在三个楼层中,构成了3个局域网,即:LAN1 :(A1 ,A2,B1,C1);LAN2 :(A3,B2,C2);LAN3 :(A4 ,B3,C3)。
10 个用户可以划分为3 个VLAN :VLAN1 :(A1 ,A2,A3,A4);VLAN2 :(B1,B2,B3);VLAN3 :(C1,C2,C3)。
每一个VLAN 的工作站可处在不同的局域网中。
(1 分)3、简述内部网关协议OSPF 的主要特点。
答案要点:⑴ OSPF 协议的名称是开发最短路径优先。
“开放”表明OSPF 协议不受某一家厂商控制,而是公开发表的。
“最短路径优先”是因为使用了Dijkstra 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SPF。
OSPF 协议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2 分)⑵ OSPF 的三个要点是:①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
(1分)②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
所谓“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c )。
OSPF 将“度量”用来表示费用、距离、时延、带宽,等等。
(1 分)③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1分)4、TCP/IP 运输层有两个主要协议,即: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
请简要说明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答案要点:详见教材(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5 版))第182 页。
5、1999 年公布的因特网建议标准RFC 2581 定义了拥塞控制的四种算法,即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
请简述快恢复算法的原理。
答案要点:详见教材(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5 版))第211 页。
四、计算题(每小题5 分,共20分)1、有10 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试计算以下二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够得到的带宽。
⑴ 10 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 Mbps 以太网集线器。
⑵ 10 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 Mbps 以太网交换机。
解:以太网集线器独占传输媒体的带宽;以太网交换机和其他网络用户共享传输媒体的带宽。
(1 分)所以:⑴对于以太网集线器,每一个站所能够得到的带宽为10 Mbps/10=1 Mbps (2分)⑵对于以太网交换机,每一个站所能够得到的带宽为10X 10 Mbps/10=10 Mbps (2分)2、一个UDP 用户数据报的数据字段为8192 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