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 18春《教育技术学》
18春《教育技术学》作业_1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搜集教学资源应遵循一些原则,下列选项中不必考虑的是()
A.教学资源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B.教学资源一定是数字格式
C.教学资源要依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选择
D.教学资源不能有科学错误
答案:B
2.对于学习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修改图表标题的内容
C.修改图表的插入方式
D.修改图表的类型
5.下列哪些网站提供专门的搜索引擎(
E.雅虎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多媒体教室线路设计要兼顾到四种信号、两条通道、三路电源,其中四种信号指的是:RF信号、RGB信号、Audio信号、Video信号。
10.发现式教学法实施的第一步是提出和设计探究目标。
18春《教育技术学》作业_3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下面哪个不属于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A.个体竞争
B.积极互赖
C.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
D.个人责任
E.社交技能
F.小组自加工。
2.戴尔“经验之塔”强调的是( )
A.做的经验
1.发现式教学法强调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2.学习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代价小功效大;选择基本依据是:依据学习任务、根据学习者特征根据客观条件、依据媒体自身的特点。
3.用软件取代教师比用个别辅导软件作补充教学效果更好。
4.设计网络资源时要注意考虑网络资源的教育性、技术性和科学性。
5.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有机体作出反应后应该立即给予强化
C.分析功能,实施功能,指导功能,教学功能
D.诊断功能,分析功能,评判功能,教学功能
答案:A
6.下列是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是
A.学习是塑造行为的过程
B.学习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主动建构来的过程
C.学习是个体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D.学习是个人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
7.下面哪项不属于程序教学的原则?
9.对目前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认识最合理的是()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有效学习信息技术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学习环境
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主要在于课堂上45分钟的运用
10.如果点击Window操作系统中的开始菜单中软件的图标,弹出“缺少快捷方式”提示框是因为()
A.快捷方式已被删除或移动到其它位置
B.电脑对创建的快捷方式图标无法识别
C.之前在创建软件的快捷方式时出错
D.操作系统出现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操作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0分)
1.资源管理是对资源进行()的操作。
A.检索
B.存储
C.归类
D.维护
答案:ABCD
2.以下属于媒体素材制作工具的是()
B.学习任务的设计应体现网络教室的优势,发挥网络环境的功能
C.学习任务的最终作品必须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如多媒体演示文稿、网页等
D.学习任务最好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8.下列哪一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前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基本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B.教育技术是视听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或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A.物理性能
B.传播范围
C.呈现的形态
D.使用方式
5.下列属于视听教学理论依据的是
A.经验之塔理论
B.试误理论
C.强化理论
D.信息加工理论
6.档案袋建立的第一个关键步骤为()
A.确定评价对象
B.明确评价目的
C.展示
D.描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
7.在采用“教育技术”名称以前,我国曾经使用过的另外一个名词是()
9.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五个方面
A.监督
B.总结
C.评价
D.判断
10.创造视觉图像时,一般采用()象征崇高、深远
A.黑色
B.蓝色
C.红色
D.紫色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5道小题,总分值20分)
1.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包括()
A.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B.以课程为中心的层次
A.视频
B.图形
C.音频
D.图像
2.校园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网络传输媒质、交换设备、()、工作站和网络软件等部分组成
A.交换机
B.路由器
C.服务器
D.集线器
3.在香农—韦弗传播模式中,将教学内容转换成可传递的信号的过程一般称之为
A.编码
B.译码
C.信道
D.反馈
4.随机通达教学是指
A.可以在任意地点进入学习
A. MS Word
B. CoolEdit
C. Premiere
D. Photoshop
3.学习工具按照对学习的支持作用不同,可以分为()
A.认知工具
B.资源工具
C.效能工具
D.绩效工具
4.录音教材制作的常用方式有
A.课堂摄像制作
B.接收(电台节目)录音
C.复制录音
D.话筒直接录音
5.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A.设计学习任务
B.设计学习评价方案
C.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
D.设计网络学习环境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大致分为三种方式:①封闭式的、以教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方式;②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方式;③全方位的课程整合方式。不同的整合方式技术与学生的投入是不同的。
D.教学设计成果的总结性评价是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核心
答案:D
4.关于远程学习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远程学习要有清晰的学习计划
B.远程学习要探究式教学
C.远程学习强调自主学习
D.远程学习要同步协作
答案:D
5.教学评价具有以下功能:
A.诊断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教学功能
B.分析功能,判断功能,指导功能,协助功能
6.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师的经验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
7.教育技术就是电化教育
8.教育技术学理论的一般理论基础有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视听教育理论等。
9.认知主义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B.可以多次进入学习
C.可以任意时间进入学习
D.可以任意速度学习
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A.戴尔
B.斯金纳
C.克劳德
D.加涅
6.目标分类理论包括()、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A.知道
B.了解
C.认识
D.掌握
7.下列关于网络探究学习任务的设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任务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2.网络课程的制作必须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
3.我国的远程教育主要是由开放大学这类单一模式的院校来实施远程高等教育。
4.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众多,按照罗密斯宙斯基的选择模型,选择教学媒体时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教学目标。
5.教师利用WORD、POWERPOINT等制作简单的教学演示文稿,教学时间变长,降低了教学效率。
2.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于学生先前经验和教学内容的情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同学资源、教师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从中心走向边缘。
3.把握学习者特征是有效制定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4.Web1.0到Web2.0的转变,概要地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应用上由初级应用向全面大量应用发展。
A.电视教育
B.函授教育
C.电化教育
D.电影教育
8.下面关于教育技术领域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视听教学背景下的教育的技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媒体技术
B.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被学校广泛地应用,这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的主要形式
C.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以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标志的
D.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下属概念
A.建构主义理论优于认知主义理论
B.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没有优劣之分
C.认知主义理论优于行为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优于行为主义理论
答案:B
3.关于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设计成果评价要制定必要的评价计划
B.教堂设计成果评价要收集教学活动的信息
C.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中要对教学设计产品进行试用
9.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该词正式使用始于1936年。
10.实施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主要需要考虑学习任务、学习组织形式、学习活动以及教师指导等方面的因素。
18春《教育技术学》作业_2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0道小题,总分值40分)
1.下列哪种媒体最适用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展现真实场景()
5.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是: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需要和水平、一定的教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