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反倾销发展现预警机制产权意识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反倾销挑战。

这既有国际原因也有国内原因。

我国企业应该认真学习世贸规则具体分析原因积极应诉据理力争以保住自己辛苦开拓的国际市场。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供优质服务维护本国的正当贸易利益。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国际贸易交易量迅猛增长。

交易额由90年代初的700亿美元迅增到2(_)5年的14221亿美元。

HJ(’我国在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被反倾销的严峻挑战。

本文着重分析了国外针对我国反倾销的趋势、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一、倾销与反倾销倾销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输入到另一国家的行为。

构成倾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出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2由此给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或者对进口国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以上统称损害);3.低于正常价值的销售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位㈣在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被视为一种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

所谓反倾销也称反倾销措施是指反倾销调查当局依法对给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行为。

在进行反倾销措施中反倾销立法成为关键。

一部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反倾销法是反倾销措施
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反倾销立法的宗旨是保护本国(进口国)经济及其生产者的利益、维护正常(或公平)的国际经济贸易秩序
及其出口国市场的竞争秩序它是自由贸易条件下公平竞争的法律保护。

[5]2l世纪初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各国间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反倾销已经成为反对不公平竞争和保护国内产业的重
要手段。

二、国外对中国反倾销的趋势和特点 (一)案件数
量快速增加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立案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20世纪舳年代平均每年立案6.5起
90年代年均立案数则猛增至32.1起。

进入新世纪以来年均立案数更达到54起。

中国在1995~2OO6年连续l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反倾销调查受害国。

HJ(这说明中国已成为各国反倾销的重点目标。

(二)造成的损失巨大仅1992~20__年我国遭反倾销涉案金额合计为53亿美元。

20__年当年遭反倾销涉案金额达l2.5亿美元约占一般贸易出口1120亿美元的1%。

这只是按立案调查上一年的出口额计算出的涉案金额实际上反倾销对出口的影响还
要远远大于涉案金额。

损害还可能包括企业被迫做出的限制出口
数量、遵守最低限价的承诺;此外一些国家对反倾销手段的频繁
使用加大了出口企业和进口商的风险使它们被迫放弃潜在的商业
机会。

对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推进具有明显阻碍作
用。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推定反倾销已危及我国一般贸易出I:15~10%的市场。

一’’ (三)发达国家是主要发起国但欧盟对
我国提起的反倾销立案呈下降趋势截至2OO6年6月美国、欧
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个主要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立案数量占中国遭反倾销立案总数的1/2还多这说明发达国家是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发起国。

在涉案金额方面发达国家同样占绝对优势。

自从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欧盟及其成员国一直是针对其他世贸成员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的主要国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几年全球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持续增长的同时欧盟针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却呈下降趋势从20__年的64起下降到20__年的6起。

) (四)少数发展中大国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增长迅速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少数大国频繁运用反倾销手段是国际反倾销的一个新特征。

在1987~1994年和1995~20__年这两个时间段里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案件数占中国遭反倾销立案总数的比重从41.0%上升到62.5%而发达国家的比重则从近6o%下降到不足加%。

少数发展中大国对华反倾销调查立案数量急剧增加。

例如印度在1995年以前对华立案一共4起而仅2OO6年上半年印度对我国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就达7起总涉案金额1.8l亿元占上半年我国对印度出口总额的2.9%。

涉案产品包括化工产品、塑料制品、车辆零件和可刻录光盘等。

目前中国已成为受印度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最大受害国在印度总共立案的207起中针对我国的占47.3%。

(五)涉案产品范围广泛重点集中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中国遭反倾销立案数最多的6类产品依次为:贱金属制品化工产品机电和音像设备杂项制品纺织品玻璃和陶瓷制品6类产品的案件数比例之和为75.8%。

与全球同期情况相比较案件数比重明显偏高
的有化工产品、杂项制品、鞋帽、运输设备、矿产品。

(六)遭反倾销的主要是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一般贸易在中国遭反倾销案件总数中占90%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在加工贸易方式下产品的品牌、销售渠道和定价权都掌握在外方手中本地企业只赚取加工费产品的原产地并非中国即使出现反倾销也是以外方公司为目标。

近年来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明显低于加工贸易出口增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加工贸易较少受反倾销影响。

三、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所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意识淡漠长期以来对先进技术以跟踪模仿为主使得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严重不足。

到目前为止我国尽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依然缺乏多数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

信息产业、核心部件、系统软件大量依赖进口。

从发明专利来看中国产业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明显偏少。

而且中国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研发、生产和营销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而对知识产权是不是侵犯别人或者自己的研发成果是不是应该得到保护的问题却考虑得很少。

(二)出口秩序混乱问题在我国表现突出对新开拓的市场一哄而上、低价竞销是我国出口秩序混乱的顽症。

据我驻外机构反映我国商品在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并非没有市场而是市场开拓刚见成效我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就接踵而至引起当地生产企业的恐慌要求其政府采取反倾销等保护措施。

(三)国内尚缺乏应诉光荣的舆论氛围近年来面对国外的反倾销指控我国的一些涉案企业积极应诉
勇打“洋官司”但也有一些涉案企业不参与应诉存有“搭便车”心理。

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我国涉案企业应诉的成功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