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实践策略
学校是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里,后进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转变这些后进生,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运动中领略豪迈、奔放的节律,在静止中去感受刚毅、稳健,那么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一定收到特殊的效果。
进行体育教育中作促进后进生转化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阶段性开展体育活动,开展友谊竞争,会使同学间的情感距离拉近,某些心理障碍得到克服,同学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和谐。
并且体育活动本身对加强学生的社会规范的认识和自身行为和自身行为的控制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发现优势项目,呈现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自尊心。
教师的表扬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并促使其将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中。
在实际中,后进生往往因为品德、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差而与表扬无缘,这对后进生的成长十分不利。
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一次表扬所产生的触动可能胜过十次批评所产生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树立起自我激励的自尊与自信,从而强化个体意识的自觉性,增强个体的自制力,促进其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完成教师逐步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利用集体项目,表现自身价值,消除孤独感、自卑感。
后进生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同学平等的对待,心理常常
被扭曲,自尊心与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处于反复无常的心理动荡之中,从而形成言行不一、情绪化明显、性格孤僻、好动好胜等外显特征。
他们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对教师、同学自我封闭,有不信任的自卑心理。
体育教师在明确后进生的优势之后,利用集体项目,可以有效地调动后进生的积极心理因素,消除孤独感、自卑感。
三、运用竞争项目,全面认识自我,增强上进心。
后进生的文化学习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他们被迫地习惯了“差”给其带来的各种打击,心理上支持进步的上进心在一点点地减弱,心理正常不正常地产生一些适应能力,能够在一定限度内调节自己的情绪,淡化学习上失败带来的痛苦。
但是,应该清楚,任何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处于孩童时代的后进生,他们承受的心理负荷一旦超过承受、调节能力的范围,其意志必将崩溃,结果只能是更难进行教育、转化。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丝一毫的上进心,展开心理引导,使其增强上进心,恢复学习的动力。
四、学校应成立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兴趣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自尊自强精神和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每次活动之后应及时总结,及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尤其是对后进性在体育活动中的良好表现要大力表扬和鼓励,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而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上进的勇气。
因为后进性在平时受到表扬的机会较少,所以他们对各种荣
誉特别珍惜,在优育活动中所得到的成功的愉悦往往会使他们终生难忘,这正是本人几年来在体育教育中致力于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最深切的体会。
五、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赏识教育
运用赏识教育去正确地看待学生,转化差生,对我们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激励作用具有显著性和多样性,一是可以运用舆论力量进行价值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作出肯定性和否定性评价,教师要作好舆论导向,以肯定性评价为主,特别是对差生的重视与中肯适度的评价,使之感到自我价值的回归。
二是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集体与个人的荣誉、成功、快乐、失败等的分享达到精神上的激励,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另外积极营造一种激励氛围,特别是对差生的赞扬、肯定和欣赏以及分享其成功,帮助他们最终形成和掌握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转化后进生工作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教师作出巨大付出的工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树立赏识教育的意识,针对后进生的特点,把握后进生的心理承受限度,开展各种类别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其潜能,发挥其体能上、技术上的优势,激发学生活力,增强上进心,让后进生全面了解自己,认清他人。
清楚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就有利于消除后进生心理上存在的消极的态度,增强上进心,并将这种健康的心理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中,产生全面进步的
动力。
我仅在体育教学的角度做了浅显的尝试,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刻苦研究,反复尝试,掌握规律,学生是可塑的,只要教师能够以一颗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就一定能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因为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