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注意的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注意的问题
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在规 划纲要的基础上,来做以下工作: 分析研究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项事 业的发展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容量和发展形态 统筹安排城镇和农村各项建设用地 合理配置各项基础工程设施 保证小城镇每个阶段发展目标、发展途径、 发展程序的优化和布局结构的科学性,引导小城 镇的合理发展。
镇用地分类
• 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用 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 绿地、水域和其他用地9大类、30小类。
• 城市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 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 场用地8大类、35中类、42小类。
第三部分 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程序
• 编制主体:镇人民政府
• 审批主体:县人民政府
• 《城乡规划法》第十五条: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 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 体现“一级政府、一级规划、一级事权”,下位规 划不得违反上位规划的原则。同时也是《城乡规划 法》的要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组织编制要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 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原则。
工业布局原则
• 良好的用地条件 场地坡度在0.5%—2%,避开7 级及以上的地震区,厂房基础应高于地下水位 • 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运输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有 相当比重,如水泥工业,其运输费用可占生产成本 的15%—40%。一般而言,工业区应靠近沿路干线 集中布置。 • 处理好与居住用地的关系 方便居民的上下班,节 约人们在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单向高峰 交通量。 • 城市风象 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季节性风 向相切的城市边缘。
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小城镇的对外交通联系,促进 了公路两侧的小城镇经济。但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 通流量的不断增长,过境交通与城镇日常功能活动的矛盾日 益突出,相互之间的干扰和影响不断显现,这是我国小城镇 发展中遇到的普遍问题。
•
• 《镇规划标准》第9.3.3条:规划中的二、三级公路不应穿 过镇区和村庄内部,对于现状穿过镇区和村庄的二、三级公 路应在规划中进行调整。#强条#
镇总体规划编制
设计科
2012年9月17日
目录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第五部分
总则
主要法律依据 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程序 镇总体规划的修改程序 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
总则
• 镇总体规划的含义 镇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镇发展的 性质、目标、规模、土地利用、空 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安排的综合研 究和全面部署。
第五部分
镇总体规划的内容要点
• 镇总体规划的任务
•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但应同时对20 年后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某些必 须更长远考虑的工程项目应有更长远的安排。
• 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可分为纲要编制和规划 编制两阶段。一般实践中常将这两个阶段合 二为一。
• 镇总体规划纲要编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影响镇 总体规划编制的重大原则,形成镇总体规划编制的 依据。
延伸: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 镇控规编制主体:镇人民政府
• 镇控规审批主体:县人民政府 • 《城乡规划法》 第二十条 镇人民政府根据 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镇的控制性详 细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延伸: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十一条:规模较小的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 规划,可以与镇总体规划编制相结合,提出 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
镇用地分类
• 镇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分类
镇用地标准
• 镇用地标准,Ⅱ类气候区,对现有镇区进行规划, 采用第三类标准,小于120平方米/人。 • 城市用地标准, • Ⅱ类气候区,
• 小于115平方米/人。
工业布局
• 结合兖州实际,工业是镇发展的核心,合理布局工 业是镇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 镇工业具有规模小、布局散的特点。 • 规模小,难以获取规模效益,不利于节约单位产品 的生产成本;规模小,生产经营也不稳定,给小城 镇工业用地的布置带来一定的困难,容易造成工业 用地与其他功能用地的混杂和干扰。 • 布局散,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的浪 费,形成点多面广的污染源,给环境治理增加困难。
镇的功能与镇的性质
• 小城镇功能分析一般是利用现状资料,得到 的是现状职能,而小城镇性质则表示规划期 内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 • 简言之,小城镇功能不等同于小城镇性质, 但却是确定小城镇性质的主要依据。
人口预测
• 综合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合计的值
• 镇人口总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
人口平均增长率
镇的规模
• 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
• 大城市: 50至100万人
• 中等城市: 20至50万人
• 小城市: 20万人以下
• 具有10万人的城镇才能升格为城市。
• 我国一般的镇人口在3万人左右。
镇规模分级表
• 摘自——《镇规划标准》
• 根据经验,理想的平原布局模式符合以下规模:
• 镇的规模:步行半小时到达镇区边缘
• •
• 镇域规划结构依据
城镇居民点空间发展形态
第二部分
主要的法律依据
• 《城乡规划法》2008.1.1实行。
• 《镇规划标准》2007.5.1实行。适用于全国 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镇规划,乡规划可 按本标准执行。 •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2.14实行。 适 用于村庄、集镇,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可以按 照本办法执行。 • 另外还有《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
•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在4‰ —7‰
• 兖州市域人口自然增长率在3.2‰左右。
人口预测
• 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 即迁入城镇的人口与迁出城镇的人口的净差 值。 • 机械增长率(‰) =(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 迁出人口数)/年初总人口数×1000‰ • 据一般发展规律,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年 机械增长率柯达15‰—30‰ • 兖州市域机械增长率在25‰—35‰
• 编制程序要点:
• 草案公告不少于30日,报县人民政府审批需附群众意见 采纳情况。 • 镇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报县人民政府审批需附人大 意见采纳情况。
• 同级人大“审议”是程序性的,是本级政府向上级政 府报请审批总体规划前的必经程序,同级人大“审议” 城乡规划与上级政府审批城乡规划不矛盾,城乡规划 的最终批准权在上级政府,同级人大“审议”城乡规 划是对同级政府制定、实施城乡规划的监督,而不是 做出决定。
镇的功能与镇的性质
• 镇的功能与性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的概念。 • 镇的功能是标明城镇功能的概念,反映城镇 特定的作用和承担的义务;而小城镇性质则 是标明城镇类属的概念,即反映小城镇特定 的性状。 • 因此,小城镇功能可能是多变的,而小城镇 性质则相对稳定; • 小城镇功能可能有好几个,其强度和影响范 围各不相同,而小城镇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 最本质的功能。
第四部分
• 修改的前提条件
镇总体规划的修改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 关方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 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一)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 要求的; (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三)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五)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 修改的程序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 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 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 修改强制性内容
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 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 用水量很大的企业选址要注意与农业用水的协调, 防止形成地漏。如造纸、纺织、化纤。
地下水地漏
不同工业的布置位置
公路穿越镇区——羊拉屎
• 我国广大传统小城镇一般都是沿公路两侧逐渐发展起来 的,即使是现代小城镇,也往往将城镇发展方向朝公路干线 靠拢。公路在镇区中穿越,镇区在公路两侧扩展。公路既是 对外交通和城镇交通的要道,又是镇区主要的街道市场。
年限
期末人口数 1 期初人口数
• 常住人口=户籍本地人口-离开本地一年以上人口
• 暂住人口=户籍非本地人口且在本地居住一年以 上
人口预测
• 城镇人口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双重 作用和影响。
•
•
自然增长率是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 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
年自然增长率(‰)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 口数)/年初总人口数×1000‰
• 小城市规模:骑自行车半小时到达城区边缘
• 大城市规模:小汽车半小时达到城区边缘
村镇居民点的分布层级形态
• 以镇区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到低一级的集镇和 村庄,距离形态有以下特点:
• 县域范围内,一般镇的分布距离平均为7— 13km(平原地区距离可偏小,丘陵地区距离可偏 大),服务半径为3.5—7km。 在一般镇周围分布着集镇或中心村,中心村之 间距离3—4km,服务半径2km左右。 每一中心村周围又分布着基层村或自然村。
近期建设规划
• 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分 阶段实施安排和行动计划,是落实城市、镇总体 规划的重要步骤,是近期土地出让和开发建设的 重要依据,土地储备、分年度用地计划的空间落 实。
• 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四条: 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五年。 这里没有“一 般”俩字。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