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场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工作场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企业标准CPI ××—20××代替CPI ××—20××工作场所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Workplace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2012—12—发布2013—××—××实施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发布前言为了全面开展工作场所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系统地识别和控制工作场所、环境及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确保安全作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由集团公司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起草。

本标准由集团公司安全与环境保护监察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本版变更情况:1.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环境及活动过程中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环境及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评估工作。

2.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五条3.术语与定义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3.4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5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值判断的整个过程。

3.6风险控制: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为消除或降低风险实施管理或技术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围。

3.7基准风险评估:对照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场所围和具体的作业任务,全面评估管理、设备和作业、环境、职业健康等工作中危害所产生的风险影响等级,为制订全厂风险概述提供依据,为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提供输入。

3.8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对风险概述确定的高风险对象,或针对事故、事件暴露出的高风险问题实施详细的评估研究,为管理层提供清楚的建议以控制风险的重复发生。

3.9持续的风险评估:重点在作业的全过程,通过组织、个人不间断地识别面临的安全风险,培养员工日常的危害辨识和及时进行风险处理的能力。

是确保降低工作场所作业风险最有力、最重要的手段与方法。

4.评估技术要求4.1风险评估总体原则4.1.1风险评估技术采用PES法,此方法主要特点为半定量半定性评估。

为了保障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应全员参与。

4.1.2开展评估钱应确定风险评估的围或界限,也就是识别作业清单或任务清单及清单中每个作业或任务所包含的步骤。

风险评估分为区域部风险评估和区域外部风险评估。

4.1.3区域部风险评估是针对作业过程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作业的分布以及各作业中面临风险的大小。

4.1.3.1各作业单元(班组)识别并罗列本专业的作业任务/活动形成作业任务清单。

根据罗列出来的任务活动,针对每个任务执行过程的各个步骤识别存在的危害,辨识与评估对应风险,并对照风险判断标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4.1.3.2整个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过程应填入附表1。

4.1.4区域外部风险评估是针对作业活动区域外的危害因素进行的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可能造成生产、设备和作业人员安全的自然灾害、地理环境、外界人员或物质评估其风险。

4.1.4.1各部门或作业单元基于工作的区域,具体识别工作区域中存在的危害,辨识与评估相应风险,并对照风险判断标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4.1.4.2评估结果应填写附表2。

4.2危害辨识4.2.1 识别危害并确定危害的名称,即指执行每一步骤或区域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环境和企业形象的危害的具体称谓,危害一般描述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如:“转动的飞轮”、“高压的阀门”“高温的炉壁”“错误的操作”“未正确使用的安全带”“不恰当的工器具”等。

4.2.2基于危害的特点识别危害的种类这些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九类,可参考附件3安健环危害因素参考表:➢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4.2.3应基于危害导致事故的过程和作业接触的信息进行危害信息描述,危害信息描述应包含:4.2.3.1 在此任务或场所此危害出现的暴露频次。

4.2.3.2 此危害的分布、规格、特性,如在什么地方、长度、宽度、高度、重量、温度、电压等级、浓度、速度等信息。

4.2.3.3 因此危害曾今在同等管理水平的系统导致此作业发生事故的频次及情况说明。

4.2.4 应基于危害的信息描述确定危害的风险描述,风险描述应包含:4.2.4.1危害导致后果的事故序列4.2.4.2 基于危害的特性判断最可能的后果,描述应明确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人身的伤亡程度、设备财产的损失金额、环境的影响围等。

4.2.4.3 同一危害既造成人身伤亡或同时又造成设备损失、环境污染时应分别对人身伤亡、设备损失、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和描述。

4.2.5 基于危害导致后果的过程识别危害风险畴和风险种类。

可在下表选择,如下表未包含可自行确定:4.2.6暴露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应描述存在该危害的作业过程涉及的人员数量、作业时间频率、影响的设备围等信息,如:4.2.6.1现场作业过程接触危害的人员、设备信息,确定现场管控的围和对象。

4.2.6.2 该作业可能接触危害的人员、设备信息,确定控制措施的覆盖围和对象。

4.2.7现有的控制措施:根据确定的风险和风险涉及的人员、设备暴露情况,查找目前已有的控制措施,包括:管理人员风险行为、要求执行巡视检查等的具体规定和现场执行要求;改善设备和控制技术等已经应用的工程技术;防止风险而使用的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安全标识;保证人员意识和技能而开展的常态性或针对性的人员学习与教育培训;为降低风险损失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4.3风险评估4.3.1风险值的计算使用风险值=后果╳暴露╳可能性,来计算识别的危害造成风险的具体程度。

4.3.2在使用风险计算公式时,给每个因素分配具体数字等级或比重,应基于危害危害及有关信息描述和风险描述容。

4.3.3风险评估公式中后果的定义及取值。

4.3.3.1“后果”定义为由于危害造成的事故的最可能的结果,其包括受伤和财产破坏。

事故的最可能后果被分配了数字化的分值,从100分的灾难、各种程度严重性到1分的小割伤或擦伤。

4.3.3.2后果的严重程度定义如下:a、灾难性1)安全:造成3人以上死亡;设备、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2)健康:造成3—9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造成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3)环境:大围破坏环境;影响后果可造成后续人员死亡、环境恢复困难;极端违法,政府责令关闭b、严重1)安全:造成2-3人死亡;设备、财产损失100万到1000万2)健康:造成1—2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造成3—9例难以治愈的职业病3)环境:较大围破坏环境;影响后果可导致急性疾病或重大伤残,居民需撤离;严重违法,政府责令关闭整顿c、较严重1)安全:造成1人死亡;设备、财产损失10万元到100万2)健康:造成1—2例很难治愈的职业病;造成3—9例可治愈的职业病;造成9例以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3)环境:造成中度影响周边居民及生态环境,引起居民抗争d、一般的1)安全:重伤(或财产损失1万元到10万)2)健康:造成1—2例可治愈的职业病;造成3—9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3)环境:对周边居民及生态环境有些影响,引起居民抱怨e、次要1)安全:轻伤;设备、财产损失1000元到1万2)健康:造成1—2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造成3—9例有轻微影响健康事件3)环境:轻度影响周边居民及小围(现场)生态环境f、轻微1)安全:轻微伤(小的割伤、擦伤、撞伤)或财产损失1000元以下2)健康:造成1—2例有轻微影响健康事件3)环境:仅对景观有轻度影响4.3.4风险评估公式中暴露的定义和取值。

4.3.4.1暴露定义为危害事件出现的频率,危险事件是第一个可能引发事故序列的意外事件。

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从连续的10分通过不断的降低到特别少的0.5分。

注明:造成风险畴为人身伤害类、设备类、环境类的暴露取值依据为上表为安全、环境类。

造成风险畴为职业健康类的暴露取值依据为上表职业健康类。

OEL:职业接触限值允许水平:由企业制定的不低于标准要求的安全水平4.3.5风险评估公式中可能性的定义和取值。

4.3.5.1可能性(或环境影响事故后的可侦测性)定义为一旦危害事件发生,事件的完整事故顺序随着时间并导致事故和后果(或环境影响事故后的可侦测性)的概率。

分数从最可能发生完整事故顺序的10分,到“百万分之一”或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0.1。

4.4风险等级的判定4.4.1根据计算得出的风险值,可以按下面关系式确认其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4.4.2制定建议控制措施时,纠正措施费用的确定4.4.2.1为减低风险而建议的纠正措施是否恰当,应综合考虑纠正措施的预计成本与纠正程度是否与风险等级平衡或相对应。

4.4.2.2判断公式如下:()纠正程度成本因素J判断⨯⨯⨯=可能性暴露后果4.2.2.3成本因素是估计提议的纠正措施的费用,如下所示:4.2.2.4纠正程度是估计建议的纠正措施消除或减轻风险的程度,它的分数如下所示:4.2.2.5临界的判断值为10,对于超过10的分数,建议控制措施认为是恰当的,对于低于10的分数,建议控制措施是不恰当的。

5.附录5.1附表1:《区域部风险评估填报表》5.2附表2:《区域外部风险评估填报表》5.3附表3:《安健环危害因素参考表》5.4附表4:《区域风险评估填写说明》.. .z 附件1:区域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评估时间:附件2:区域外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评估时间:.. . 附件3:安健环危害因素参考表z附件4:区域部风险评估填写说明zz。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