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炎疾病常识】鼻出血1

【鼻炎疾病常识】鼻出血1

第四章鼻出血
鼻出血的症状及治疗
鼻出血(epistaxis)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

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

多数出血可自止。

流鼻血的原因很多,但是约有一半人找不出原因的。

鼻腔黏膜中的微细血管分布很密,是很敏感且脆弱的,容易破裂而致出血。

在学龄前的幼儿常见鼻出血的现象。

流鼻血时,一般人都习惯于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实是错误的,如此做只是眼不见血外流,但实际上血还是继续的在向内流。

[1] 病因
局部原因
1.外伤。

自行挖鼻。

2.气压性损伤。

3.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穿孔也常有鼻衄症状。

4.炎症:①非特异性炎症: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炎、急性上颌窦炎等,常为鼻出血的原因。

②特异性感染:鼻结核、鼻白喉、鼻梅毒等,因粘膜溃烂,易致鼻出血。

5.肿瘤。

6.其他:鼻腔异物、鼻腔水蛭,可引起反复大量出血。

在高原地区,因相对湿度过低、而多患干燥性鼻炎,为地区性鼻出血的重要原因。

全身原因
1.血液疾病:①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

②凝血机制的异常。

2.急性传染病。

相关整本阅读:/ebook/16b87a55783e0912a2162ac7.html
3.心血管疾病:①动脉压过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肾炎、伴有高血压的子痫等。

②静脉压增高:如二尖瓣狭窄、胸腔或纵隔和颈部巨大肿块、肺气肿、肺水肿及支气管肺炎等。

4.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及微量元素钙等缺乏时,均易发生鼻出血。

5.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磷、汞、砷、苯等中毒,可破坏造血系统的功能引起鼻衄。

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致凝血酶原减少而易出血。

6.内分泌失调:代偿性月经、先兆性鼻出血常发生于青春发育期,多因血中雌激素含量减少,鼻粘膜血管扩张所致。

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肾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等,也可伴发鼻出血。

中医解释
止血
《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鼻衄的产生也是各种原因引起鼻部阳络损伤的结果。

临床上,鼻衄与肺、胃、肝、肾、脾关系较密切,分述如下:1.肺经热盛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首先犯肺,邪热循经,上壅鼻窍,热伤脉络,血液妄行,溢于鼻中,故为鼻衄。

《外科正宗》卷四说:"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