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导言课
模块间的基本联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经济的发 展、飞跃 志同道合 者结成政 治联盟或 集团 进行政治斗争, 夺取政权
政治上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的阶级力量的壮大。
为了维护自身经济、政治 利益摇旗呐喊,新的思想 出现,形成理论体系。
进行政治建设
(政权建设和制度建设)
1、从中国方面看:
二、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结构及专 题:
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 ⑵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⑶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⑷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⑸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Hale Waihona Puke 2、从世界方面看: ⑴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思想) ⑵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科技) ⑶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
导言
思想文化是人类在适应、利用、改造客观世 界的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
文化是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
反 映
文 化
反作用
反 映
政治
决 定
经济
一、必修三的主要内容:
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 术发展的历史。
古今中外 人类思想文化 专题形式 重大成果
学习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线索):
1、人类思想文化科技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历程。 2、人类思想文化科技发展史上呈现的多元 化特征。 3、人类思想文化科技发展过程中,不同思 想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
三、学习必修三的主要思想及方 法:
1、思想文化的发展史与政治文明的发展史和物质(经济) 文明的发展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正确承继传统的基础 上有所创新。 3、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 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 4、人类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程, 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5、构建体系 形成时空 勤于思考 精读教材 博览群书
文化的概念
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是人类整 个活动方式及其成果的总和。
狭义:仅指精神领域,包括人们的 精神生活、精神现象及精神过程, 故称精神文化或思想文化。
文化的不同含义
中国:以文教化,侧重于精神领域。 西方:拉丁文Culture ,引申为人的性情的陶 冶,品质的教养;由物质领域引申到精神领域。 本质:人化或人类化
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 文化和心态文化)
文明的概念及分类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 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 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 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 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 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 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 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 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