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国小说欣赏《丹柯》 课件34张PPT课件
外国小说欣赏《丹柯》 课件34张PPT课件
——号召他的族人穿越林子,追寻自由!
• 二直面丹柯
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 研读2——21段,思考:众人对丹柯的态度 前后有什么变化?丹柯的思想行为又有什 么变化?请筛选出变化过程中的重要词语 。
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
和谐、相信 抱怨
族人 审问 (众人 生气
) 包围
跟着、勇敢
抑彼扬此 、对比映 衬
快乐、安详
辩白(大声说)
怒火、怜悯 丹柯
苦恼
(英雄)
抓开胸膛、拿出
心来、高高举起
族人:胆小,自私,不知感恩,不理解、不 尊重、不爱护英雄
丹柯:自信、勇敢、一心为公、勇于实践、 敢为理想献身
总结
主题
自私胆小的族人 恶劣神秘的环境
衬托
丹柯:
勇于实践
一波三折的情节 烘托 、英勇无 畏
英雄的归途在哪里?
研读22、23段,思考:英雄丹柯的结局是什么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主题:歌颂了像丹柯这样的英 雄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 一心为公的品格,自信勇敢、 敢于牺牲的精神 。也借丹柯这
一形象表达了俄国人民渴望自 由、追求光明的理想。批判了 一般民众对英雄的不理解不尊 重不爱护。
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主题?
(1)抑彼扬此、对比映衬的手法 (2)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凸显小说主题 (3)浪漫主义手法对主题表达效果的加强。
燃烧的心
读伟大的小说,
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 判若两人!
丹柯
高尔基
学习目标
1、了解高尔基生平,识记要点; 2、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探究
小说主题; 3、分析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
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走进作者
•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 •早年丧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对社会底层痛 苦生活的体验成为他创作中的源泉。1901年, 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之后写了散 文诗《海燕》,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 ,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1906年,高尔基发表代表作《母亲》,开辟了 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期。 •1907年春,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第五次代 表大会。他和列宁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最后夏瑜的坟头出现了花环,丹柯的心成了火星,都预 示着革命之火没有熄灭。
走进作者
•1913年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 •1916年发表第二部《在人间》; •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 •1925-1936年写的《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 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 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十月革命后,高尔基认为镇压反革命太“残酷” ,呼吁“博爱、平等”,责备整个共产主义阵营奉 行政治经济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精神,要求把 精神放在首位 ,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位伟大的人
④文中的主人公丹柯,则象征着坚定地追求 自由光明的领导者和先驱者;其他的人们则 象征着在革命到来之前动摇犹疑的人民大众
三、感悟《丹柯》
比较阅读 :丹柯这一个形象不禁使我们
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另一个人物——夏瑜
。
• 《药》通过茶客的交谈来侧面体现夏瑜的性格特征以及 他的悲剧意味。因为夏瑜在小说中是一条暗线,小说主 要反映的是民众的愚昧应引起疗救的注意。而《丹柯》 是正面塑造英雄形象来宣扬一种献身精神。
• 《药》夏瑜为了革命献出了生命,但是革命没有成功, 这与作品要表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软弱性相一致。而 丹柯经过努力终于带领族人迎来了胜利,因为这与作品 宣扬的英雄主义一致。
• 两人都为人民献身都得不到人民的理解,所以两人身上 都有悲剧意味,所不同的是夏瑜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悲剧 英雄形象,而丹柯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
写作背景
高尔基1895年创作过一部浪漫主义作品 《丹柯的故事》。
(注):见高尔基短篇小说集《伊则吉尔老婆子 》 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 黎明前的黑暗,很需要伟大理想的鼓舞和道 路的指引。
高尔基用丹柯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希望能照亮人们黑暗中的心灵,鼓舞人们 追求胜利、走向光明。
词语积累
他倒下来——死了 他那颗还在燃烧的、勇敢的心被族人踏熄了
…… (无情的遗忘 冷酷的践踏)
有人说,从《丹柯》 中可以窥视到高尔基 的“最大的痛苦”。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 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 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请归纳文章的主题
1、桠枝yā
2、虬曲 qiú
3、黏泥 nián
4、篝火 gōu
5、宿愿 sù
6、泥沼 zhǎo
7、龌龊 wòchuò 8、疙瘩 gēda
9、胸膛 táng 10、合拢 lǒng
梳理情节
1、阅读全文,抓住故事的要点 2、简要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小说的一个重要母题:
英雄
情节分析
在小说开头,作者使用“快乐”“强壮”“勇 敢”这样三个形容词是否有深意?
①强烈的美丑对比:年少而俊美的丹柯眼睛明亮如火,族
人则恶如野兽。
②极尽想像、夸张之能事:森林恐怖险恶环境的描写,丹
柯高举燃烧的心为众人引路,碎裂的心化为草地上蓝色的 火星。
(4)文章为了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多处运用了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 力。
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高尔基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隐晦地表 达文章主题,寄托自己的理想。如散文 诗《海燕》通篇运用象征手法,“海燕” 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在风起云涌的 大革命前夕勇敢地搏击风浪,呼唤暴风 雨的到来。
小说《丹柯》整体上也运用象征手法 构思创作其中章的象征意义
①丹柯带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森林,走向广阔 的草原,象征人们渴望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的愿望。
②文中高大坚固的树构成黑暗的森林,象征 俄国大革命前夕社会的黑暗;
③广阔的草原让人豁然开朗,象征着人们从 黑暗走向光明;
1、极力描写森林带给这些落难人群的恐 惧和压迫感。 2、写出这些身体强壮的人平素貌似勇敢 ,实则在关键时刻缺乏挑战困难、拯救 族群的勇气
一寻找丹柯
研读1——3段,思考:文中丹柯是在什么情况 下出场的?(几重困难?)他有什么表现?
1、外族的入侵; 2、环境的险恶; 3、族人准备投降
——在他和他的族人身陷困境的时候(生 存还是死亡?自由还是做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