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证券市场分类

中国证券市场分类

中国证券市场分类
1.按市场功能分为3类
A.一级市场,又称“证券发行市场”。

分配和销售各类筹资主体因经营和发展需要而
发行证券的体系。

主要功能:①筹集资金
②投资和获利
③调节资金供求,引导资金流向、促进实业发展
④政府参与调节经济的经济依托
特征:①投资资金直接流向企业
②通过企业发展获得增值后退出获利
③资金参与门槛较高,参与者多为机构
B.一级半市场,指介于证券发行与交易之间的市场。

买卖交易还未上市的股票的市场。

此时,股份公司已经成立但尚未在交易所上市挂
牌交易。

特征:是一个无形市场,投资者之间可以在任意场地自由转让股份,股票存放在合
法证券托管机构集中托管,股东转让股份以及投资者购买股票都通过证券托管机
构办理交割、过户手续。

(一级半市场上的股份主要是自然人股东持有的股份,因为目前只有自然人股才可
能在将来在交易所挂牌交易,而法人股暂不能上市流通)
一级半市场的形成主要包含4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1992年以前,主要以炒作“原始股”,“认购证”为主,范围也一
般限于上海和深圳两地。

②第二阶段:1992年-1998年。

主要有一下特点:一是称之为“历史遗留问题股”
的原始股等逐步减少,认购证也随着网上申购等手段的出现逐渐消失。

“职工股”、
“法人股”开始出现;二是炒作的题材是职工股“从新股发行之日起满3年后
上市流通”的规定和巨大的财富效应;三是,一级半的地域范围开始从沪深两
地蔓延到全国;四是一级半市场也开始显示出了层次性,有直接的街头的面对
面的额“一级半”(如“红庙子”),也有地区性的柜台市场(如“淄博柜台”)
还有全国性的场外交易系统(如北京“STAQ”系统等)
③第三阶段:1999年-2003年,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随着《公司法》和《证
券法的》的颁布,中国的“内部职工股”问题被解决,“职工股”也开始退出一
级半市场,同时“自然人股”、“法人股”又开始登上市场。

二是风险投资的概
念开始引入中国,“创业板“的全流通概念、NASDQ的高科技概念等成为主要
炒作标的。

④第四阶段:2003年-2005年,中国二级市场开始陷入持续低迷,IPO停发,股市
融资功能基本丧失,股价持续低迷。

很多企业被迫“海外上市”,因此,此阶段
的一级半市场主要以“海外上市”为题材。

⑤第五阶段:2006年-至今,一级半市场新生的开始。

2005年年底修订了新的《公
司法》和《证券法》,2006年1月“股转系统”启动,2006年5月IPO重新启
动。

C.二级市场,又称“流通市场”,是已发行证券的交易市场。

主要功能:实现证券的流动性
2.按交易组织形式
A.场内市场
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者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

B.场外市场
在证券交易所外进行证券买卖活动形成的市场,通常由买卖双方以议价方式进行,无正式组织和固定、集中场所,多为通过电讯系统直接在交易所外进行证券买卖的
交易网络。

场外交易市场的特点:
①是一个分散的无形市场,没有固定的、集中的交易场所,二是由许多各自独立经营的证
券经营机构分别进行交易的,并且主要是依靠电话、电报、传真和计算机网络联系成交的。

②采用做市商制度作为组织形式。

由证券经营机构先行垫入资金买进若干证券作为库存,
然后开始挂牌对外进行交易,低价进高价出,从中赚取差价。

③以议价方式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证券买卖采取一对一交易方式。

价格决定机制不是公
开竞价,二是买卖双方协商议价。

④管理相对比证券交易所宽松。

场外市场的参与者:
➢会员券商(交易所会员设立的经营场外交易业务的机构)
➢非会员券商(经批准设立证券营业机构,以买卖未上市证券及债权为主要业务)
➢证券承销商
➢专职买卖政府债券或者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地方公共团体债券的证券商等
场外市场交易的品种:
➢债券
➢新发行的各类证券主要在场外市场承销、代销
➢一些没有上市交易的股票
➢开放型基金的股份或受益凭证
场外市场的功能
①是证券发行的主要场所
②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以及按照有关法规公开发行而又不能或一时不能到证券交易所上
市交易的股票提供了流通转让的场所
③是证券交易所的必要补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