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三大职能a资源配置职能定义:将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通过财政支出分配,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范围:提供公共产品、纠正外部效应、补充不完全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配置机制:市场配置起主导作用,但市场配置不排斥财政配置。
而是通过市场配置与财政配置的相结合,才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资源配置的财政机制和手段:1)预算手段。
2)收入手段。
3)支出手段。
4)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b..收入分配职能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含义:财政通过收入再分配机制,重新调整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达到社会认可的公平和正义的分配状态,将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必要性:财政作为再分配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这是市场经济本身无法实现的。
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2)制定法律保证规则和过程的公平。
(3)加强税收调节。
这是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手段。
(4)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和各种收入政策。
4.经济稳定与发展的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涵义含义:即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是指利用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活动纠正市场失灵,进而保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对均衡,促进社会再生产协调运行。
市场机制在经济稳定和发展方面的缺陷: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经济危机,经济动荡等。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手段(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是指通过预测经济波动方向与幅度有意识地增减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减缓经济波动。
是政府对经济进行的有意识的干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有:调整税制、改变公共支出、补贴及税收、国债等。
主要内容: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抑制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胀速度;在总供求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2)通过财政制度性安排,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累进制所得税制度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支付私人储蓄和公司储蓄公共产品概念:由政府提供,用以满足整个社会无差别共同需要的产品如:国防,基础科学,不拥挤不收费的道路特征:a.消费上:非竞争性新增消费者边际成本(包括边际消费和拥挤成本)为0。
b.受益上:非排他性技术上无法排除他人从其获益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外部效应概念:即溢出效应,是指行为主体的活动施加于他人或社会时,未予补偿和未经许可的损害或利益。
分类: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也称外部正效应)即行为主体的活动给他人带来了利益却未得到相应的补偿。
负外部性(也称外部负效应)即行为主体的活动给他人带来了损害却未支付相应的成本。
外部效应的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①外部正效应将会导致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私人企业的供给不足,从而带来福利损失。
②外部负效应将会导致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私人企业的生产过量,资源浪费,从而导致社会福利损失。
财政支出的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经济管理支出(经济建设费)社会管理支出(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它支出)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1)购买性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内容: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支出、投资性支出等。
特征:有偿性、双向性、间接再分配(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无偿地支付给个人或下级政府,以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费用。
内容: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捐赠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等。
转移性支出的特征:无偿性、单向性、直接再分配(3)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关系此消彼长,购买更强调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更强调收入分配职能。
按支出用途分类(1)补偿性支出:指用于补偿生产中已消耗掉的物质资料方面的支出(如挖潜改造)(2)积累性支出:指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各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主要是新增固定资产支出) (3)消费性支出:指用于社会福利救济费等的支出。
在我国传统财政支出中,补偿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很小,积累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较大,但近年来有所下降,而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正逐渐上升(科教文卫,国防行政等)。
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按支出级次分类: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国际分类方法IMF按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中的支出分类:级分类法:类、款、项财政支出增长理论(一)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瓦格纳法则1.瓦格纳法则的含义:一个国家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也就是说财政支出具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2.对瓦格法则的解释(1)政治因素: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对治安和法律的更多需要(2)经济因素:①拥挤效应②人们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比较大。
(二)决定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及分配体制政府经济干预制度价格水平财政收入规模政治因素:政府的职能范围国际环境整体结构行政效率社会因素财政支出效益三大评价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前提:量化成本-效益分析的五个步骤1.拟定备选公共项目2. 鉴别成本和效益3. 计量成本和效益4. 选择决策标准:三种计算方法:NPV(净现值)法、收益-成本比率法和IRR(内部收益率)法。
5. 选定项目】最低费用法主要特点是: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而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适用: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
用于军事、政治、文化等财政支出项目上公共定价法: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实现最优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
由于政府也提供大量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型物品”,这些物品就同样面临着价格的确定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
意义:通过公共定价,可以纠正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以实现某些重要微观市场的稳定,还可以改进收入分配,而且,可以使这些物品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边际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保护价(生命价值度量法和时间价值法)行政管理支出概念:是财政提供的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在行使其特定职能时所需要的各项支出。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制:当期缴纳收入全部用于支付当期的养老金开支,不留或只留很少的储备基金完全积累制:当期缴纳收入全部用于为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养老储备基金,建立储备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向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金的资金需要。
部分积累制:自我养老和后代养老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模式。
税式支出的分类a照顾性税收支出:含义: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
例如,国有企业由于受到扭曲的价格等因素的干扰,造成政策性亏损,或纳税人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暂时性财务困难,政府除了用预算手段直接给予财政补贴外,还可以采取税收支出的办法,减少或免除这类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意义:这类税收支出明显带有财政补贴性质,目的在于扶植国家希望发展的亏损或微利企业以及外贸企业,以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保持基本平衡。
b刺激性税收支出:指用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的特殊减免规定目的: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需求,促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
刺激性税收支出分为:一是针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支出;二是针对特定课税对象的税收支出。
.税收豁免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
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普遍性福利性强制性互济性国有资产收益的概念: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凭借资产所有权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中取得的收入税收中性的涵义: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不影响私人部分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包含两种涵义:一。
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和负担二。
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税负转嫁的五种形式与分类(一)前转:前转也称为顺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前转的前提:买者对提价反应不敏感(缺乏需求价格弹性)如:国家向香烟厂征收香烟消费税,而烟厂通过提高香烟的销售价格,把税负转嫁给烟民。
(二)后转:后转也称为逆转或向后转嫁,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后转的前提: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前转移税收负担。
(需求弹性大) 后转的基本方式:压低进货价格和降低工资如:向服装厂征税后,厂商不敢提高产出服装的价格,于是就要求工人工作时间从8小时/天延长到10小时/天。
向药材收税后,药厂就压低药草收购价。
(三)混转:混转也称“散转”,即一种商品的税负通过提高价格向前转嫁一部分,又通过向生产要素的供应者压低进价向后转嫁一部分。
如:对纺纱厂征税时,纺纱厂一方面压低棉花的收购价,另一方面又提高纱锭的卖价,前后同时转嫁。
(四)消转:消转也称税收转化,即纳税人对其所应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
有人不把消转看作是税收转嫁税收资本化概念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即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的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税收资本化与向后转嫁的区别:后转:每次转嫁资本化:一次性转嫁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所得税概念及特征指以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大类。
特征:体现量能负担,税负较为公平所得税属于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税源普遍,课税有弹性计税方法复杂,稽征管理难度大增值税的类型①生产型增值税――在计算增值税时,不允许将外购的固定资产的价款(包括年度折旧)从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中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