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语文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拂.晓 ( fú ) 疏.懒 ( sū ) 寒噤. ( jìn ) 赃.物 ( zhāng )B.霹.雳 ( pī ) 伎.俩 ( jì ) 絮.说 ( xù ) 匀称. ( chèng) C.轩榭. ( xiè ) 嘈.杂 ( cáo ) 繁衍. ( yiǎn ) 滞.笨 ( zhì ) D.颓.唐 (tuí ) 归咎. ( jiù ) 诘.问 ( jié ) 栖.息 ( q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锐不可当荡然无存转弯末角风尘苦旅B.草长莺飞五彩斑澜穷愁潦倒大庭广众C.物竞天择巧妙绝伦衰草连天在劫难逃D.张慌失措销声匿迹豁然开朗重峦叠障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名作,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
我们从中不仅能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滋润苦痛获取B.脍炙人口滋养沧桑汲取C.不可名状养育磨难吸取 D.家喻户晓培养苦难吸收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D.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而且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常与“诲人不倦”连在一起使用。
B.晚饭的餐桌上,多了一样四弟带来的家乡菜——芦笋。
C.花有花的娇艳,叶有叶的嫩绿;天有天的辽远,地有地的广阔。
D.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我们已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回忆性散文。
B.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下的体现民间疾苦最为深刻的“三吏”“三别”中传诵最广泛的一首。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新闻。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因此在叙事过程中不能插入议论。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8分)⑴,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⑵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⑶登临吴蜀横分地,。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⑷霜落熊升树,。
(梅尧臣《鲁山山行》)⑸,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⑹王维《使至塞上》中视野开阔、意境雄浑的千古名句是,。
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⑻湖上影子,、、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8.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
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⑴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
(2分)⑵黄先生对一个叫“光盘客”的网友发起“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
他认为,请客就是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
针对黄先生这一说法,如果你是“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请你写几句话劝诫黄先生。
(4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且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11-15题。
【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⑴斯.是陋室()⑵可以调.素琴()⑶不蔓不枝.()⑷宜乎众.矣()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实是欲界之.仙都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4.甲文以孔子的话结尾,有什么好处(2分)15.乙文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三、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6—19题。
给抗生素“把把脉”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
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
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着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
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
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
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
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
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
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
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厂家、药店、医院,受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
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
针对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药监部门开展的清理整顿效果有限。
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
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要严遵医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发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
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
人类传染病中的80%是由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16.下列说法符合第①段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细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B.很多耐药细菌毒力很强,所有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C.如今肺炎球菌出现了新种,数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D.人感染超级细菌CRKP后的死亡率达到35%左右。
17. 阅读第②段,简要概括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3分)18.请在第③段开头加一句恰当的话,提示该段的主要内容。
(写在下面即可)(2分)19.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
(4分)【案例回放】王阿姨出现了头痛、发烧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20—24题。
红橘甜了放下电话细一思量,这已经是父亲第四次催我了。
父亲说,这场大雪过后,红橘更甜了,硬是甜得入了心呢!说这话时,那声音挺富激情的。
父亲的意思,要我快些回去,尝尝今年橘子的味道。
父亲精心侍弄的那些红橘树,是十多年前我从外地弄回去的。
那一年我刚参加工作,为了表示孝心,我特地买了十几株红橘苗,回家同父亲一起栽下。
从此,父亲便精心侍弄那些树苗,似亲儿女般。
浇水、施肥、修枝、杀虫,那严肃劲,不亚于教育我们。
那些果树也很通人性,几年后便出落得挺拔而多姿。
我记得第一年花开时节,父亲在电话里像孩子见到第一场雪那般激动,父亲说,白花花的满树枝啊,香气跑了好几里呢!当乡亲们夸奖橘花的香气时,父亲又像孩子受了老师表扬那般露出羞涩的神色,说,这树是我儿子从县城弄回来的优良品种呢!就这样,父亲怀着兴奋和渴盼的心情,等待着橘子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