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测试题

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期末检测题(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8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参差.(cī)间.或(jiàn)濒.临(bīn)模.样(mú)B、强.假(qiǎng)庋.藏(guǐ)谄.媚(xiàn)挑剔.(tì)C、萎靡.(mí)屏.息(bǐng)勉强.(qiǎng)面颊.(jiá)D、商贾.(gǔ)浩瀚.(hàn)荒冢.(zhǒng)隘.口(y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绿肥红瘦惊涛骇浪想入非非肆无忌惮B.改弦易辙一筹莫展流恋忘返心无旁骛C.滚瓜烂熟魂牵梦萦吹虚炫耀正襟危坐D.影影绰绰煞有戒事纵横捭阖改弦易辙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2分)A、举一反.三(转换,翻过来)肆无忌惮.(顾忌)B、歃.血为盟(用嘴吸取)束.之高阁(捆,绑)C、运筹.帷幄(筹划,策划)不愤.不启(愤怒)D、怨天尤.人(怨恨,归咎)顾.影自怜(注意,照管)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看到他认真读书的样子,使我很受教育。

B、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提高。

C、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D、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高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二、古诗文(21分)(一)经典诗文积累。

(10分)5、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长期战争生活的酷烈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

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王维的边塞诗句冠绝千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边塞的奇特壮美风光,展示了千古壮观之景。

9、写出一个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凉州词》,完成下列问题。

(3分)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1分)11、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8分)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2、解释。

(2分)汗.牛塞屋:_________ 强假:_________惴惴:_________姑俟.:____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中句子。

(4分)(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4、本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手法,写出了读书人的两种态度,表明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分)二、现代文(31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

(10分)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1作文课。

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

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2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3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

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4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5老师说,性别。

6女。

大家刷刷写下。

7丢失人年龄。

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

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

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

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8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

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9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

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10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

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

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

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

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13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

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14 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

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分)16、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

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

(2分)17、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任选一处)(2分)18.第14段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分)19.第16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0-25题。

(12分)何不去登山许多平铺直叙的日子以后,一次偶然的远足,你突然发现,原来在生命盆地和平原的边缘,有山;在你生命的底蕴中,原本有山。

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差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又以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营造了险峻处的美丽。

这一哲理也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知道你很忧郁,于是我说,何不去登山?在山上可以俯瞰朝霞落日,感受天广地阔的景深;还可以大喊一声你爱的人的名字,听听山谷旷远的回声。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那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

山与你互相等待,却很可能一生中失之交臂,让你一辈子都矮在平原。

山峰入云也许尚不足于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惰性的屏障。

在一座千万年山龄、千百仞身高的大山面前,以苍天的眼望去,人便缩成了蚂蚁,仿佛动与不动都失去了大的意义;倘若以蚂蚁的眼望去,人又是顶天立地。

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这心境则又是一层精神的仁山智水。

这种高度,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从前人书里发现。

俯身字阶行梯,神游八方四极,你能看到大洋彼岸有个叫瓦特的人,正从姥姥的烧水壶里揣摩着蒸汽机;还能看到此山脚下百多年前,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在大观园内,如何红楼一梦尽历一个王朝的荣辱兴衰。

这种高度,我们还可以从人世文明、社会昌盛、科学进步中觅得。

这时候个人往往超越攀援的客体,也成为海拔的主体。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立身于人类公利的山峰,那是杜甫亘古千秋的境界。

沐底层风雨,则有“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百忧”沉郁。

浴高处日月,又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奇。

这种高度原来就坐落在你的内心,耸立在幼时的志向里,绵延在壮年的走向中。

许多先天低矮、其貌不扬的人,因这攀登而气韵高雅、卓然不群,举手投足间荟萃了海拔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风度。

人在山中,才知道,白云也可以抓上一把,苍翠竟有清甜的味道。

人在山中,才知道,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则是附于中跋涉过程的函数。

人在山中,才知道,庄严是望远时的一种心境,高处才能指点江山。

生命中,原本有山;高山上,必有昂扬的生命。

20、谈谈你对文中“登山”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选文第三段画线句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引用的诗句中,有的蕴涵了登高望远的哲理,有的表现了俯视一切的气概,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2分)登高望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俯视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本文以“登山”为话题,为何在第五段中举了瓦特的例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选文第八段三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你在学习上也需要翻越很多山峰,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