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资源简介
19:13:40
39
移动式
低压管道系 统的类型
固定式
半固定式
19:13:40
40
(三)膜上灌技术:
膜上沟灌可以保持土壤结构,表层土壤疏松 不板结,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土、肥不会被冲刷 和流失,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
19:13:40
41
(四)波涌灌技术:
用大流量把灌溉水输送到灌水沟内,待流到一定 距离后,暂停供水,过一定时间后,再用大流量供水, 如此间歇反复地向灌水沟供水。
月
➢生态环境用水被挤占、水环境恶化
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漏斗、草场退化、沙漠 扩大、水土流失、沙尘暴、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自然环 境问题日益加重。
19:13:40
24
➢缺水问题突出
“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 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kg。
19:13:40
25
➢缺水问题突出
19:13:40
30
• ③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农业用 水持续上升,农田灌溉超过了供水能力,在我国 总供水能力翻两番的情况下,开始出现发展型的 缺水。井灌面积迅速增加,北方地区大量开发地 下水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
• ④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工业用水量急剧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导致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增加 。
19:13:40
4
二、水资源的特征
• 循环性 • 量的有限性和质的不可替代性 • 分布的不均匀性
地区分布的不均匀性 季节分布的不均匀性 • 多用性
19:13:40
5
三、水资源的功能
• ※水具有巨大的溶解能力;
• ※水具有巨大的热容、汽化热和融解热;
• ※不同形态水体积变化巨大;
• ※水在岩石中、成土母质中和土壤中的冻结和融 解,加速其风化过程,并促进土壤中气体和液体 的交换、营养元素的释放,有利于植物根系和土 壤微生物的发育生长。
19:13:40
11
四、 我国水资源质量
(1 )矿化度
• 总体上讲我国天然河川水质比较好,矿化度 超过1000ppm的河水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 的13%
19:13:40
12
(2)pH值
• 我国河流pH值变化范围在6.5—8.5之间, 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19:13:40
13
(3)泥沙含量
• 河流的泥沙反应了水土流失状况,我国河 流的泥沙问题十分突出。
19:13:40
6
二、影响水资源丰缺的主要因素
• 地理位置 • 地形条件 • 土壤和植被 • 人为活动
19:13:40
7
第二节 我国水资源的概况及特点
• 我国是水资源的大国,总量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居世界110位。
• 土地灌溉面积不到耕地的一半,城市供水 普遍不足,缺水城市大约300多个。
全国 福建 海南 江西 湖南 贵州 四川 广西 新疆 云南 青海 西藏
➢水土资源的区域分配不匹配
5000
4000
3000
2000
1856.3 1539.8
1000
0
170261.3 11258.1
2004年人均水资源量
19:13:40
20
1、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缺水状况。 2、极度缺水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 3、湖北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中度用水紧张地区。
37
(二)低压管道田间输水技术
低压管道田间输水灌溉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 土渠 (明渠)输水到田间地头,进行沟畦灌溉的一 种地面灌水技术。
19:13:40
38
优点:
1、节水、节能、省地、输水快、灌水及时、便于 管理和易于推广,可以有效地满足作物生长的需 水要求,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 ;
2、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小,运行费用较低,并 可灌溉零星分散的田块,
年份
19:13:40
27
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供需预测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农用灌溉面积列世界第一 ; 南方多水地区利用程度较低,北方少水地区,水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 ; 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集中于北方平原地区 。
19:13:40
28
二、农业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 用水量过大,水资源浪费严重 • 灌溉工程老化,灌溉面积下降 • 地下水超采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 农业用水管理不善
北京市降雨量年内分布图(7-8月占64.4%)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19:13:40
汉口站降雨量年内分布图(4-8月占65.6%)
250 200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131 12
19:13:40
34
二、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就是指以较少的灌溉水量 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节水灌 溉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采取最有效的技术 措施,便有限的灌溉水量创造最佳的生产 效益和经济效益。
19:13:40
35
(一)渠道防渗工程技术
灌溉渠道在输水过程中只有一部分水量通 过各级渠道输送到田间为作物利用,而另一部 分水量却从渠底、渠坡的土壤孔隙中渗漏到沿 渠的土壤中,不能进人农田为作物利用,这就 是渠道渗漏损失。
19:13:40
48
(七)其他先进的旱作农业技术
地面覆盖保水技术 旱地农田蓄水耕作技术 微集水灌溉技术
抗旱节水化控技术
生物措施节水技术
19:13:40
49
二、工业节水措施
• 调整工业结构 • 调整工业布局 • 提有水的复用率 • 海水利用 • 更断设备,改革工艺
狭义的水资源:凡能够为人类生产、生活直
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
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使能够可及时更
新的水体。 19:13:40
3
• 地球表层的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 沼泽、土城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大 气水、生物水等,构成天然水资源。
• 人类易于利用的淡水约占全部淡水的20% 左右,而直接能利用的河、湖淡水仅占全 部淡水的0.3%。可见能供人类直接利用 而且利于取得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19:13:40
8
一、降水资源
• 降水是我国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我国年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 明显高于冬季,干湿季节分明。
19:13:40
9
二、地表水资源
• 地表水资源包括河川、湖泊、冰川、沼 泽等水体,其中河川最重要。
19:13:40
10
三、地下水资源
• 浅层地下水(可以通降水补给) • 深层地下水(一旦取用很难恢复更新)
第四章 农业水资源
19:13:40
1
第四章 农业水资源
• 第一节 水资源概述 • 第二节 我国水资源的概况及特点 • 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供需预测 • 第四节 水资源的合理节约利用 • 第五节 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19:13:40
2
第一节 水资源概述
• 一、水资源的概念
广义的水资源: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使用各种 水体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 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也可埋入地下。
19:13:40
46
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种植类型
固定式微灌
微灌系统
19:13:40
移动式微灌
地表式
地埋式
47
(六)种苗增墒技术
在点播、浇苗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农村保有量最 大的小型拖拉机作动力,后面挂装有关的作业机具 使坐水种与保苗浇水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并一次完成 开沟、播种、注水、施肥、覆土和地膜覆盖作业, 而待种子发芽后仍需抗旱保苗时,可将注水播种部 件更换成喷淋灌水配件,拖拉机带着作业机具沿作 物行间浇水,使幼苗不受旱害,提高另外作业效率 和抗旱成果,形成了机械化种苗增墒新技术。
19:13:40
45
微灌系统组成
水源--水质符合微灌要求,河流、湖泊、塘堰、井泉等
首部枢纽--一般由水泵及动力机、控制阀门、水质净化装置、
施肥装置、计算和保护设备等组成。如果水源有足够的自然压力,能满 足微灌压力的需要,可不用水泵和动力机,直接采用自压微灌。
输配水管网--管道和连接件,通常分为干管、支管、毛管三级,
19:13:40
21
➢水土资源的区域分配不匹配
水资源
内陆
北方
4.9%
14.7%
耕地
北方 59.2%
北方 内陆 42.8% 5.6%
GDP
内陆 1.7%
南方
南方
南方 55.5%
80.4%
35.2%
图1–1 中国各区域水土资源匹配状况示意图
19:13:40
22
➢年内各季节之间、年际之间变化很大
降雨量(mm) 降雨量(mm)
19:13:40
36
1、常用方法
压实法——用人工或机械夯实渠底及 边坡,破坏土壤原有结构,使土壤紧
实,减少其透水性。
人工淤填法——在灌溉水中加入黏 土或细淤泥借水流下渗,进入并堵 塞原有土壤孔隙,从而减少渠道渗 滑。
建立不透水防护层——采用灰土、 卵石或混凝土等防护材料,以减少 渗滑,防止冲刷。
19:13:40
19:13:40
14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流程
图
地势
} → → 土质疏松
暴雨 植被破坏
水土 流失
低平 流速
泥沙淤 积河床
地 上 河
减慢
19:13:40
15
“地上河”形成示意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