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定信念,确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坚定信念,确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坚定信念,确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认识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立足现实,坚持远大理想与立足本职的统一加强修养,永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坚定信念,确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1.理想与信念的内涵与外涵(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指人们对事物未来发展作出的合理想象或期望,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关系会给人们的理想打上不同的烙印。

理想又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对未来的设想,充分体现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从理想的内容来看,一般又可分为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理想的多样性。

由于生活的历史条件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理性思维的方式和水平不同,不同主体提出的理想也各不相同。

就社会理想——人类改造社会的长远目标而言,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不同阶级,人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就迥然不同。

无产阶级的社会理想,即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它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并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150多年来,共产主义理想已经从“一个幽灵”变成了“一面旗帜”,引导着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而高擎这面旗帜的始终是共产党人。

(2)信念的含义信念是指人们对现存的或可能的出现的事物、观念等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所作出的一种坚定不移的确认和笃信。

它是主体把握客体的一种方式,是主体坚信某种观点、学说正确,坚信某种事物发展趋势及其未来价值的稳固、持久的观念。

就其性质而言,有科学与非科学、正确与错误之分。

信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政治信念处于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

一般而言,信念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实际地怎样想和做才有益、有效的基础上,自然地形成一些思考和行动的模式。

其内容则是对现实和观念所作的价值判断。

凡是信念,它所揭示的内容总是同人们“应当”持有的态度和“应当”采取的行动有关。

信念往往是具体的,可以表现为人对一时一事的现象持有某种观念和态度,也可以表现为对宇宙人生的总体性、普遍性的观念和态度。

信念是人们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由于信念是基于人们对于客观世界一定的认识才产生的,而这些认识根据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而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因此,信念也有是否正确、是否科学的区别。

科学的、正确的信念,是以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而不科学的、错误的信念则是以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错误认识或某种迷信为基础的。

科学的、正确的信念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并能给予人们信心、勇气和力量;而不科学甚至反科学的、错误的信念往往使人们选择错误的人生道路,甚至误入歧途。

2.坚定科学信念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第一,坚定信念,才能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我们事业正确的前进方向,是由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自觉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的价值目标表现为理想和信念。

远大理想是客观规律与主体长远利益的统一,是人们最根本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规定了我们事业的前进方向。

第二,理想与信念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理想是信念的升华,信念是理想的基础。

理想失去信念的支撑,就会变成海市蜃楼;信念不上升为理想,就没有远大目标。

我们之所以确立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之所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是因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我们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第三,坚定信念,才能凝聚和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

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自觉创造的。

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是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基本保证。

邓小平指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民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信念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体验感悟到,应当怎样想和怎样做才有益并有效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是一种坚定的价值取向。

作为信念的对象,都是对主体有利的东西,共同信念之所以成为人民团结奋进的纽带,产生着巨大的凝聚力,就是因为这种信念包含和体现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第四,坚定信念,才能激励党员和人民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所遇到的困难会更大,所需的时间将更长。

邓小平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在一代又一代人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中,靠什么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靠的是我们坚定信念。

第五,信念给人以战胜困难的信心。

信心是确信自己的事业必定成功、自己的价值目标必定实现的心理状态。

信心是信念的基础,信念包含着信心。

而信心一旦上升为信念,又反过来支持和强化着信心。

一个树立了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就能有坚定的信心和巨大的勇气去面对任何强大的敌人和严重的困难,而决不被敌人和困难所压倒。

第六,信念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力量。

科学信念是以对客观真理的体认和把握为前提的,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理性的产物。

信念包含着“信”,是可信和确信的统一。

可信是信念的对象在逻辑上和理论上为主体所接受,是信念中的理性因素:确信是可信在情感上的强化,表现为深信不疑的强烈意念,并且由一种坚强的意志和热烈的激情所支持。

任何信念都是知、情、意的统一。

建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并为强烈情感和坚强意志所支持和强化的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牢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过去取和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

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二、认识规律,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有三种含义。

一是共产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二是共产主义运动,这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为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活动。

三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

这种社会制度是马克思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对未来社会作出的科学预测。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以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这是因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

为了追求理想社会,许多志士仁人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和不倦的追求。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方案,但那只是一种空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他们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模式。

这种理想模式包括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二是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三是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四是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五是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六是国家消亡。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这一概括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出的。

这三个标准的提出,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揭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共产主义是符合社会规律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还是在这种思想体系指导下所从事的社会运动。

实际上,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运动,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

因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由低到高逐步向前发展的过程,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同时,我们还要深刻地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有其坚实的基础和科学的前提。

共产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类最美好的理想。

(1)共产主义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由某个人、某个集团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形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革,人类社会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有其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不仅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且还指出了无产阶级是埋葬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社会力量。

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大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精神,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生产和斗争实践使无产阶级最富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能够成为一切被剥削阶级利益的代表。

这些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将要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3)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有其现实途径马克思主义在总结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现实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途径。

随着共产主义因素的生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就逐步具备了。

共产主义最终必然实现,对此,我们应当充满必胜的信心。

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是共产党人人生的火炬,它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指导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引导下,为祖国的解放、民族的振兴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作为当代共产党人,我们更应当在理想的光焰下循着先辈的足迹,继续用行动实践我们的伟大理想。

让我们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做起,用实践使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到共产主义理想的光辉,从而在理想的引导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奋斗。

三、立足现实,坚持远大理想与立足本职的统一1.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是辩证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其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全人类文明的最高结晶和最大集成,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最高体现。

但是,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实现毕竟是很遥远的事情,需要几十代人孜孜不息、脚踏实地的奋斗才能够逐步达到,不是也不可能是党的现实纲领。

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要求我们既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来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