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一)“中国信心”,世界瞩目。
2008年9月,纽约华尔道夫饭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面对美国金融界众多知名人士,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迅速成为一个崛起中的国家应对危机、迎接挑战的共同声音。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以其内含的坚韧和果敢,为中国经济的稳健运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信心”为世界所瞩目。
(二)提振信心是应对危机、迎接挑战的第一步。
时隔3年,历史的必然性和经济的周期性,让我们再次站到一个危急的关口。
源自希腊等南欧小国的欧债危机,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集团年中工作会议上,董事长、党委书记梁铁山指出,今年上半年是集团近10年来生产经营最为困难的一个时期。
从二季度开始,经济下行来得快、冲击力强、影响面大,销量、回款、利润等主要指标全面下滑。
外需萎缩、内需不振,实体企业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而煤炭产品的量价齐跌,成为以煤炭采选为支撑的集团不能承受之“重”。
一些生产矿的负责人无可奈何地说:“煤仓满了,煤场也堆积如山。
出煤卖不出去,不出煤又别无出路。
”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面对危机,我们别无选择。
提振信心,是我们迎接挑战的第一步。
坚定信心,迎接挑战,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三)克难攻坚,打赢战危机、稳增长攻坚战需要信心。
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危急关口,最需要的是信心。
信心上的危机,比经济危机本身更可怕。
信心,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许多经济学者和专家分析,这次危机发酵时间长,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将极为深远,建议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
更有专家预言,我国经济至少要经历3至5年的下行期,GDP 很难再有8%以上的高速增长。
这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要在这场与危机的长期角力和博弈中战而胜之,需要百倍的信心和勇气。
“蛟龙”潜海需要信心,“神九”飞天需要信心……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愿保金石志,无令有夺移。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力量,有信心就会有应对挑战的思路和办法。
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四)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来自半个多世纪以来企业的文化传承和精神积淀。
迈着铿锵的脚步,集团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
传统煤炭企业“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
精神,生生不息、传承不止。
无论是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集团广大干部职工都经受住了各种风浪和困难的考验。
历久弥坚,越挫越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薪火相传的企业精神、融于血脉的冲天豪气与铮铮傲骨,是任何困难都摧不垮的。
李二银、曹收、张玮、吴如、白国周、王永红、王菊红、六矿大学生采煤班和四矿掘进一队……他们是这个时代不畏难险、锐意进取精神的继承者、发扬者和引领者。
他们的身后,紧紧跟随的是顾大局、识大体、肯吃苦、能奉献的新时代企业员工。
(五)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来自抵御历次危机的经历和积累下的宝贵经验。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家之间在资本、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愈发紧密,给合作各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但与此同时,各种风险和危机也交织其中,相互传导。
“主动出击、积极应对,调整结构、降低成本,稳价保市、决不赊销”,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时,集团及时出台“24字方针”加以应对,反应之快,前所未有。
同时,集团根据市场变化,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适时调整资金、销售和管理策略,取得积极成效。
面对欧债危机,我们不再惊慌,因为我们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基于信心的从容应对经验。
(六)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来自于竞争力日益强大的产业链优势。
资源集中化、产业链条化、产品差异化,是现代能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呈现出的日益明显的特点。
从“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发展战略的确立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完整尼龙化工产业链的形成,从“三个转变”的提出到“三大战略”的实施,集团产业结构经过优化、调整,已经构建起以煤炭、尼龙、焦化、盐化为主导,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而且,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上下游衔接更加紧密,产业链优势日益明显,终端产品科技附加值进一步提高。
产业优势的巩固和放大,显著提高了集团的抗风险能力,也为我们增添了信心。
(七)坚定必胜的信心,牢记守土有责和使命担当,坚决打赢战危机、稳增长攻坚战。
有关专家和学者认为,我国经济下行的态势,是依靠市场自我调整实现经济增速理性回归的一种态势。
对此,我们既不能反应过度,也不能麻痹大意。
反应过度难免忙中出“错”,而麻痹大意只能让我们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
坚定必胜的信心,坚决打赢战危机、稳增长攻坚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集团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愿望,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途命运所系。
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和企业员工要心随责走,牢记使
命,主动担当,以战之能胜的底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廉洁勤勉的正气、干事创业的豪气,投入到应对危机的最前沿。
(八)坚定必胜的信心,始终保持清醒和忧患,坚决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董事长、党委书记梁铁山在集团年中工作会议上强调,只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和忧患,把问题考虑得严重一些,把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既不坐等观望、无动于衷,又不悲观失望,切实做到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就一定能危中寻机,战胜这次危机,实现新的发展。
总经理杨建国在集团年中工作会议上指出,市场低迷,精神不能萎靡;需求回落,干劲不能低落。
面对当前危机,让我们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坚决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坚决打赢战危机、稳增长攻坚战。
前进的号角在集团回响。
(九)坚定集团应对危机举措的信心。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在来势迅猛的危机面前,我们必须要拿出“泰山崩于前,我自岿然不动”的超强自信,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变被动为主动,变“伐兵”为“伐谋”。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集团已经预感到市场的变化,并适时出台了实施低成本、差异化、集中化“三大战略”的重大决策。
实践证明,集团应对危机的举措是科学的、适时的、行之有效的,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危机的信心。
安全稳则企业稳。
集团出台的应对措施中,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内涵。
“三不四可”安全指导思想已经深深植根于职工的脑海。
“三基三抓一追究”安全管理模式使安全管理可控、可靠。
我们一定要坚持“三不四可”安全指导思想不懈怠,狠抓“三基三抓一追究”安全管理模式不放松,瞄准“三零”目标不动摇,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持续平稳的安全生产态势,是我们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坚实基础。
(十)坚定战胜危机,做优做强做大企业的信心。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战胜危机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牢牢把握并利用好危中之机,把企业做优做强做大。
只有这样,才能抗击一切外来风险的冲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集团已经积累了雄厚的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资本合作的桥梁日趋稳固,国际化的步伐更加矫健,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企业的社会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措施、节奏和力度更趋合理,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做优做强做大企业。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毫不动摇,一切困难都压不倒我们。
只要我们拥有金石般的意志、品质,我们的企业就将如高山之松,恒久挺立。
市场低迷,精神不能萎靡;需求回落,干劲不能低落。
困难是挑战,也是机遇。
面对当前危机,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奋发有为的责任感,全力打好战危机、稳增长攻坚战,以推动企业安全持续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