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教师版)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学习重点: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学习难点: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自主学习学习内容及问题预设一、自学字词1、给下面生字注音荆()棘()火钵()忸()怩()叱()骂2、解释下列词语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忸怩:知识链接:二、走近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艾青于1910年阴历2月17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

母亲生他时难产,生了三天三夜,一个算卦的又说他是“克父母”的,因此他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甚至不许他叫父母为“爸爸妈妈”,只能叫“叔叔婶婶”。

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一个不知名的妇女收养。

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

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其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写作背景1928年,艾青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艾青的由来版本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

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

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

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

此后,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了。

版本二:“艾”:其耻于和蒋介石同姓,于草字头下打叉,表达自己的愤恨。

“青”:艾青生于十二月,“十、二、月”三字合起来组成“青”字。

改名不仅为表自己的决心,更是代表了他的重生。

关于自由诗什么是自由诗?简单说,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

‘自由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

‘自由诗’没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念起来流畅,象一条小河,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因感情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题》)。

“自由诗”,绝非“放荡不羁”,而是一种“自由”其外,“诗神”其中的富有“散文美”的现代诗歌的精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也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他乳母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

所以这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二、梳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三、理解课文1、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

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

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

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

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

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3、第三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

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4、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

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

哪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明确:乳母生涯——4节,佣工生涯——7节。

5、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明确:作者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

6、大堰河死后,艾青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请找出来,说说有什么意义? 明确: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7、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

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的。

明确: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

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

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8、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一句?谈谈理由。

明确:“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

”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

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四、拓展延伸这首诗多处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试找出诗中的几组排比句,读一读,体会这样的表达效果。

然后仿照诗中的句子,完成下列两组排比句。

1. 妈妈,您时刻都能让我感到您的爱;在 的时候,在 的时候,在 的时候,……2. 朋友,请相信我的诚意,不要不要不要……课堂巩固1、下列生字注音。

檐.头( ) 瓦菲. ( ) 青苔. ( ) 酱.碗( ) 荆.棘 ( ) 虱.子 ( ) 火钵.( ) 团箕. ( ) 忸怩..( )( ) ⎪⎪⎪⎩⎪⎪⎪⎨⎧谵澹瞻赡檐⎪⎪⎪⎩⎪⎪⎪⎨⎧诲晦霉悔侮3、填空。

1)“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这里前一个“养育”的意思是_抚养、喂养 _;后一个“养育”的意思是养活、供养_。

2)“大堰河曾做了—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这里的前一个“梦”指的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梦”的本义,后一个“梦”指的是在现实的具体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想法,是“梦”的比喻义。

4、认真理解题意,按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1)课文注释说,作者的保姆原没有名字,因她娘家住在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

可作者在诗中却利用谐音,把她的名字改为“大堰河”。

作者为什么这样做?( C )A.偶然的,没有内在的含义。

B.觉得“大叶荷”不好听,所以利用谐音改为“大堰河”。

C.因为人们常把养育自己的河流比作母亲,用谐音就暗含了这一层意思。

D.因为家乡有一条河叫“大堰河”,正好和“大叶荷”是谐音。

2)“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 B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养育之恩。

3)“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 D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去联系。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4)说这首诗也是献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表明( A )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

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样的乳儿在感情上的共鸣。

C.诗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D.诗人的感情,融会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

5.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 ( C )A.排比夸张重复B.对比重复拟人C.重复排比对比D.借代对比排比附测评题答案:1、yán fēi tái jiàng jīng jíshībōjīniǔní2、yán屋檐shàn赡养zhān瞻仰dàn水河澹澹zhān谵妄wǔ侮辱huǐ懊悔méi倒霉huì晦气huì教诲3、1.抚养、喂养养活、供养2.一种生理现象,是“梦”的本义在现实的具体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想法,是“梦”的比喻义3.介行为的目的连行为的原因7、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

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写,因而略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