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

25/32
1 2 3
研究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4
讨论
26/32
为何MRI下的颅底骨质破坏并非鼻咽癌患者 的独立预后因素?
随着MRI扫描、CT模拟定位、IMRT、3D-CRT、颅底补
量及化疗等的应用
局控率得到了提高 – 合并颅底骨质破坏的患者的LRFS较前改善
MRI能发现CT所不能发现的早期、轻微颅底骨质破坏
对此类病人是否应该进一步提高化疗的强度?

这些结果可能会给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意义的临床证据
30/3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放疗,影像学上确诊的颅底骨质 破坏无法获得术后病理上的证实 虽然IMRT和3D-CRT这些技术能很好的提高鼻咽癌的局控, 但由于 资 源的限 制 ,本组样本中仅12.8%的病人接受了 IMRT以及3.5%的病人接受了3D-CRT
为何MRI下不同级别的颅底骨质破坏其预后 差异显著?
翼管、翼腭窝、卵圆孔、圆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和内耳门
这些部位均属于组2包括的结构,并且都是有颅神经通过的孔道
根据我们既往的研究,这些部位的受侵常合并有“MRI下的颅神 经侵犯”
表7. T3分期病人中颅底骨质破坏分级与MRI下的颅神经侵犯的关系
T3 分期的患者根据上述分级被分成两个亚组
T3a(132例病人,属于组1) T3b(183例病人,属于组2)
T3a和T3b的OS生存曲线
22/32
T3a和T3b的DMFS生存曲线
MRI下颅底骨质破坏分级对T3患者的预后价值
表6. 315例T3分期病人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该分级是影响T3分期患者OS和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
Lizhi Liu. Cancer. 2009.119. 28/32
为何MRI下不同级别的颅底骨质破坏其预后 差异显著?
合并有MRI下的颅神经侵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远处转移率和
较差的生存率
在头颈部的其它肿瘤中,颅神经侵犯会增加远处转移率 在神经的周围间隙中存在着丰富的淋巴网,肿瘤细胞可通过 其进行扩散
20/32
MRI下的颅底骨质破坏的分级
表5. 512例合并MRI下颅底骨质破坏的病人中组1和组2的5年相对生存率
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该分级是影响颅底骨质破坏患者 OS及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
OS (HR=2.231, P=0.003) DMFS (HR=2.714, P=0.001)
21/32
MRI下颅底骨质破坏分级对T3患者的预后价值

肿瘤细胞沿淋巴组织扩散容易导致远处转移,这可能是组2所包括的部位一旦 受侵较易导致远处转移的原因之一
Ballantyne AJ. Am J Surg. 1963.106. Byers RM.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78.4. Batsakis JG.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1985.94.
MRI现已证明在鼻咽癌的诊断方面较 CT具有更大的优势
MRI能更敏感的发现肿瘤细胞早期的骨髓浸润
颅底骨质破坏的检出率由此提升至50%–70%
这将会影响鼻咽癌的分期情况
随着诊断和放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化疗的联合应用,近10年
来鼻咽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从大约60%上升至75%左右

MRI所发现的颅底骨质破坏是否仍是鼻咽癌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MRI下的颅底骨质破坏其预后并不一致,某些骨质 破坏的预后明显好于其它
Jin-Cheng Lu. Radiotheraphy and Oncology. 2006.79. Jin-Cheng Lu. Cancer/Radiothé rapie. 2004.8.
7/32
研究的目的
在这些病例中,颅底破坏的部位大多位于翼突和/或蝶骨基底部和/
或斜坡(其中有一部分病人仅存在单一部位的受侵) 这些病人均具有较好的预后
Jin-Cheng Lu. Radiotheraphy and Oncology. 2006.79. Takeshi Nishioka.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0.47. 27/32
基于一个较大的样本对MRI下的颅底骨质破坏的预 后价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将颅底骨质破坏分成不同的级别以更加准确的
判断其预后
– 对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意义的临床证据
8/32
1 2 3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4
讨论
9/32
患者资料
表1. 924例病人的病例特点

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至2004年924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的MRI及病历资料
10/32
患者资料
续上表
11/32
MRI资料的评价
颅底骨质破坏在MRI上的诊断标准
在T1WI平扫上,高信号的骨髓影像被低信号的异常组织影像取代
T1WI增强后异常组织影有强化
下列MRI所发现的颅底骨质破坏的部位被纳入评价
翼突,蝶骨基底部,岩尖,斜坡,破裂孔,翼管,蝶骨大翼,翼 腭窝,圆孔,卵圆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耳门以及面神 经管
Xin-Biao Liao.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8.72. Chong VF. Clin Radiol. 1996.51. Lee AW.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5.61.
6/32
放化综合治疗目前是合并颅底骨质破坏 的鼻咽癌患者的标准治疗
基于MRI的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分级 及其预后价值
陈磊,刘立志,毛燕萍,唐玲珑,孙颖,陈勇, 林爱华,李立,马 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州
1/32
1
1 2 3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4
讨论
2
2/32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是鼻咽肿瘤向后 上方蔓延侵犯所致
斜坡受侵
3/32
右舌下神经管受侵
颅底骨质受侵被认为是鼻咽癌的一个 不良预后因素
绝大多数的Ⅲ、Ⅳ期病人(517/629或82.2%)接受了 诱导、同期或辅助化疗
当证实有肿瘤残留、复发或转移时,进行积极的挽救
治疗(包括后装、二程放疗、化疗及手术等)
13/32
统计学方法
整组病人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5个月 主要的结局指标
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 OS)
无局部复发生存 (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 LRFS) 无远处转移生存 (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DMFS)
29/32
不同级别的颅底骨质破坏其治疗策略是否应 有所不同?
NCCN2010年指南建议合并MRI下颅底骨质破坏的患者应
接受放化综合治疗
合并轻度级别骨质破坏的T3分期患者与T1患者在预后方面 没有差异
对于那些仅合并轻度级别骨质破坏且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T3分期 患者,是否单纯放疗对其已经足够?
严重级别的骨质破坏更易导致远处转移

MRI资料由两名影像学专家分别评价
Chong VF. Clin Radiol. 1996.51. Jin-Cheng Lu. Cancer/Radiothé rapie. 2004.8.
12/32
治疗
所有的924例病人均接受了根治性的放射治疗
常规二维放疗:83.7% (773/924) 调强适型放疗:12.7% (118/924) 三维适型放疗:3.6% (33/924)
24/32
合并MRI下轻度级别颅底骨质破坏的T3分期 患者的预后分析
合并轻度级别颅底骨质破坏的T3分期患者(T3a)与T2分期
患者在预后上进行比较
单因素分析 – 5年OS率:84.9% vs. 76.5%, P=0.082 – 5年LRFS率:89.2% vs. 90.8%, P=0.388 – 5年DMFS率:91.5% vs. 78.2%, P=0.004 多因素分析 – 在OS及LRFS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在DMFS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R=2.489, P=0.010)
上述分期是基于对八、九十年代病人的回顾性分 析结果 CT是当时评价肿瘤侵犯范围的主要诊断工具 但是其后MRI作为一种治疗前的肿瘤评价手段逐 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Musa Altun.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0.47. JS Sham.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1991.12. 5/32
表2. 512例病人中MRI上颅底各部位的受侵发生率

在924例病人中,512例(55.4%)病人在MRI上显示存在颅底骨质破坏
16/32
MRI下的颅底骨质破坏的预后意义
表3. MRI上有和无颅底骨质破坏的病人的5年相对生存率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I上有颅底骨质破坏的病人与无颅底骨质破坏的病人 在生存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9/32
MRI下的颅底骨质破坏的分级
组1:翼突、蝶骨基底部、岩尖、斜坡和破裂孔
受侵发生率较高 若病人的颅底骨质破坏局限于这些部位则被归为组1
组2:翼管、蝶骨大翼、翼腭窝、卵圆孔、圆孔、颈静脉 孔、舌下神经管和内耳门
受侵发生率较低
若病人存在上述任何一个或多个部位的破坏则归为组2

依据上述的分级方法,512例合并颅底骨质破坏的病人中有136例属于组1,另 外376例属于组2
23/32
合并MRI下轻度级别颅底骨质破坏的T3分期 患者的预后分析
合并轻度级别颅底骨质破坏的T3分期患者(T3a)与T1分期
患者在预后上进行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