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不寐
诊查要点
❖ 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 上,重者彻夜难眠;
❖ 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 不宁、多梦等症;
❖ 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 体虚等病史;
❖ 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 质性病变。
辨证论治
❖ 本病的辨证要点 辨证当辨虚实。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 肝火扰心证 主症: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 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 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 归、生地、柴胡、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
心安神; ❖ 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研末,0.6g,另
吞)、磁石、龙骨、龙齿重镇安神。
辨证论治
❖ 心胆气虚证 主症: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 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茯苓、甘草、茯神、远志、龙齿、 石菖蒲、川芎、酸枣仁、知母。
辨证论治
❖ 心肾不交证 主症: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 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 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 皮、黄连、肉桂。
辨证论治
❖ 心肾不交证加减变化: ❖ 心阴不足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
中医内科学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不寐
概述
❖ 不寐的概念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
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 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 重则彻夜不寐。
概述
❖ 不寐的源流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 《素问·逆调论》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认为其病因分为外
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 《景岳全书》中将不寐病机概括为有邪、无邪
两种类型。 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
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 和。”
戴元礼《证治要诀》又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 之论。
概述
❖ 不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消
❖ (1)躯体性疾病,脑部有疾病的人,可能因为影响到神经 中枢合并失眠;心肺有疾患的人可能因为夜间的喘憋或者对 睡觉的恐惧,比如担心睡觉的时候发病而引起失眠,疼痛也 可以引起严重的失眠,有的病人因为关节疼痛,每天都要安 眠药才能睡觉,其实关节痛控制位后,就可以不需吃药了。 还有一些睡眠疾病比如睡眠呼吸暂停都可以导致失眠。
辨证论治
❖ 心脾两虚证加减变化: ❖ 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 ❖ 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
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以镇静安 神; ❖ 兼见脘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加苍术、半夏、 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 若产后虚烦不寐,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者,多 属气血不足,亦可用本方。
辨证论治
❖ 心胆气虚证加减变化: ❖ 若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
归、黄芪以补养肝血; ❖ 肝不疏土,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陈
皮、山药、白术以疏肝健脾; ❖ 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以重
镇安神。
预防调护
❖ 不寐的调护 本病证属心神病变,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
辨证论治
❖ 痰热扰心证加减变化: ❖ 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
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和胃降逆; ❖ 若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再
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辨证论治
❖ 心脾两虚证 主症: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 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 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黄芪、远志、 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
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以不寐为主要临 床表现时,可参考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 不寐的常见病因 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
年迈体虚。
❖ 不寐的基本病机 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有关。基本病
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理性质有虚实两面, 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神不安为实;心脾两虚、 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心神失养为虚,但久病可表 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
扰;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 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 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 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
辨证论治
❖ 不寐的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为原
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 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 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 安神,清心安神,配合精神治疗。
卫生对不寐患者来说具有实际的预防意义。克服过 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 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从事适当 的体力活动或体育健身活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更忌浓茶、咖啡及吸烟,
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
临证体会
❖ 失眠现象很普遍,病因复杂,需识别清楚。
辨证论治
❖ 肝火扰心证加减变化: ❖ 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绿萼
梅以疏肝解郁; ❖ 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躁怒,大便秘结者,
可用当归龙荟丸。
辨证论治
❖ 痰热扰心证 主症: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 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黄连、竹茹、 龙齿、珍珠母、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