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建筑声环境概述
(2) 噪声的防止与治理 噪声的标准、规划阶段如何避免噪声、出 现噪声如何解决,交通噪声如何控制? 实例: 1)飞机噪声和交通噪声干扰问题。 2)教师住宅受交通噪声影响,教师选房问 题。 3)噪声扰民问题。 4)交通隔声屏障问题。
(3) • • •
其他 电声。 模型声学测定。 声学测量: 声音本身性质的测定、房间声学的测定、 材料声学性质的测定。 • 声学实验室的设计研究。 • 计算机模拟。
设计良好的 维也纳音乐厅 北大纪念堂、人大会堂 (小礼堂) 首都剧场
设计不好或完全没有考虑 声学的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已 重建) 清华大礼堂(已部分改建) 石家庄铁道学院礼堂
泉州文化教育局的影剧院设计问题 石狮市某舞厅的建设问题
2.建筑声环境设计和研究的内容 2.1设计内容
声环境设计围绕着人的感受,在建筑设计中做到: (1)如何保证一类的声音听清听好——音质设计。 主要是音乐厅、剧院、礼堂、报告厅、多功能厅、 电影院等。 设计得OK:音质丰满、浑厚、有感染力、为演出 和集会创造良好效果。 设计得不OK:嘈杂、声音或干瘪或浑浊,听不清、 听不好、听不见。
3. 建筑声学发展简史
古罗马的露天剧场: 露天剧场存在的问题是: (1)露天状态下,声能下降很快。 (2)相当大的声能被观众吸收 (3)噪声干扰。 解决方法:加声反射罩;控制演出时 周围的噪声干扰。
中世纪教堂建筑 自从罗马帝国被推翻后,中世纪 建造的唯一厅堂就是教堂。中世纪 的室内声学知识主要来源于经验, 科学的成分很少。教堂的声学环境 的特点是音质特别丰满,混响时间 很长,可懂度很差。
总图
二二号楼空调设备
五号楼空调设备
浔兴蓝球训练馆
篮球馆内平均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分布
14 12 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T(s) 10 8 6 4 2 0 63 125 250 500 1000 2000 声音频率(Hz) 4000 8000
声源测点1 声源测点3 声源测点4
• 有时,一类也会转换成二类,如邻居的 歌声、别人之间的甜言蜜语、以及应该 听见听清而听不见、听不清的交谈等。
在历史上,由于掌握的声学知识不够或是不懂, 造成设计失误和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例很多: 1962年9月23日开幕的纽约林肯中心爱乐音乐 厅, 为了对此厅进行有效的声学设计,白瑞纳 克博士对世界上已有的54座著名音乐建筑进行 了系统调研,并著有《音乐、声学和建筑》一 书,却在音质方面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 经多次改装, 后于1976年10月19日再次落 成,成为音乐厅建筑史上最悲惨的实例。据最 近消息,其演奏空间仍在进行小范围改造。
十五世纪的剧场
十五世纪后,欧洲建了很多剧场,有些剧场的 观众容量很大。如意大利维琴察,由帕拉帝迪奥设 计的奥林匹克剧院,建于1579~1584,有3000个 座位。又如1618年由亚历迪奥设计的意大利帕尔 马市的法内斯剧场,可容纳观众2500人。 从掌握的资料来看,虽然这个时代的建筑师 几乎没有任何室内声学知识,但这个时代建造的几 座剧院和其他厅堂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音质缺陷。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观众的吸声和剧场内华丽的表面 装饰起到了扩散作用,使剧场的混响时间控制比较 合理,声能分布也比较均匀。
厅堂声学设计理论的出现---赛宾公式
从十九世纪开始,在维也纳、莱比锡、格 拉斯哥和巴塞尔等城市,都建造了一些供演出 的音乐厅。这些十九世纪建造的音乐厅已反映 出声学上的丰硕成果,直到今天仍然有参考价 值。 到二十世纪,赛宾(Wallace Clement Sabine,1868-1919)(哈佛大学物理学家、 助教) 在1898年第一个提出对厅堂物理性质 作定量化计算的公式——混响时间公式,并确 立了近代厅堂声学理论,从此,厅堂音质设计 的经验主义时代结束了。
• 赛宾在28岁时被指派改善哈佛福 格艺术博物馆(Fogg Art Museum)内半圆形报告厅的不佳 音响效果,通过大量艰苦的测量 和与附近音质较好的塞德斯剧场 (Sander Theater)的比较分析, 他发现,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 能的衰减率有重要的意义。
• 他曾对厅内一声源(管风琴)停止发声后, 声音衰减到刚刚听不到的水平时的时间进 行了测定,并定义此过程为“混响时间”, 这一时间是房间容积和室内吸声量的函数。 1898年,赛宾受邀出任新波士顿交响音乐 厅声学顾问,为此,他分析了大量实测资 料,终于得出了混响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即著名的混响时间公式。这一公式被首次 应用于波士顿交响音乐厅的设计,获得了 巨大成功。至今,混响时间仍然是厅堂设 计中最主要的声学指标之一。
17世纪的马蹄形歌剧院
从十五世纪修建的一些剧院发展到 十七世纪,出现了马蹄形歌剧院。这种 歌剧院有较大的舞台和舞台建筑,以及 环形包厢或台阶式座位,排列至接近顶 棚。这种剧院的特点是利用观众坐席大 面积吸收声音,使混响时间比较短,这 种声学环境适合于轻松愉快的意大利歌 剧演出。
•
在理论研究方面,十七世纪开始有人研 究室内声学。十七世纪的阿.柯切尔所著 的《声响》,最早介绍了室内声学现象, 并论述了早期的声学经验和实践。十九世 纪初,德国人E.F.弗里德利科察拉迪所著的 《声学》一书中,致力于解释有关混响的 现象。
声音分两类
• 声音是人类行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凡是 人们可以听到的声音都属于声环境范畴; 例如谈话、鸟鸣、音乐、泉水叮咚、歌声 等;但也能听到吵闹、机器轰鸣、车辆的 轰鸣等噪声。 • 从人的感受上,声音分两类: • 一类:舒服的,喜欢的。如音乐、歌唱、 生活中的交谈等。 二类:不舒服的,讨厌的。如噪声、爆炸 声、刺耳的啸叫声等。
• 巴乔(1980)和巴隆: • 侧向能量因子LEF=早期侧向声能与早期总 声能之比。
IACC两耳互相关函数 IACC两耳互相关函数
日本声学家安藤四一(Y. Ando)教授在70 年代做了一系列模拟双耳接收的“内耳互相关” 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音质与反射声的水平方向 分布有关。 布朗(M. Barron)在近20年来对不同方向、 不同强度、不同时延的反射声的听感进行了长 期研究,得到实验结论为:过高声级和过短延 时的反射声会产生声像漂移(这与哈斯(Haas) 效应相一致)或染色效应;过长的延时有回声 干扰的感觉;只有大约50~80ms延时的反射声, 并且有足够的侧向反射声能量才会有“空间印 象”的效果。
声音频率(Hz)
三球撞击时馆下声压级 频率特性曲线
80 70 60
声压级(dB) ) 三球撞击混凝土楼板 单球撞击一层橡胶垫木地板 三球撞击一层橡胶垫木地板 三球撞击二层橡胶垫木地板
50 40 30 20 10 0 31.5 63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声音频率(Hz)
失败原因: (1)只强调亲切感而没有认识到侧向反射声的 重要性,顶棚反射板增加的反射声几乎同时到达 听众的双耳,缺少侧向反射带来的围绕感。 (2)为了在直达声与后期反射声之间插进一些 早期反射声,他在大厅中引进了“浮云”,但由 于浮云尺度过于单一,且呈晶格状规则布置,导 致相邻低频声的相消干涉,使听众听不到有些演 奏(如大提琴)的声音,成了一种“无声电影”。 (3)浮云的大小和形状不足以扩散低频反射声, 使低频成份衰减得很厉害,还显出了G. M. Sessier和J. E. West所发现的另一不利现象,即 直达声掠过多排座席时低频声衰减越来越多。
第一讲 声环境概述
1.学习建筑声环境的目的 2.声环境设计和研究的内容 3.建筑声学发展简史 4.教学内容和 教学安排
1.学习目的:
• (1)为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创造 良好的声环境;避免或防止出现坏的 声环境。 • (2)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 声环境设计是专门研究如何为使用者 创造一个合适的声音环境。 • 建筑声环境设计不仅要关注室外声音, 也要关注室内声音。 • 城市规划主要关注室外噪声。
哈斯(Hass)效应与活跃度
• 1951年哈斯发现:间延迟大于35ms且具有 一定强度的延迟声可以从听觉上被分辨出 来,但其方向仍在未经延时的声源方向, 只有延时大于50ms后,第二声源才被感知。 • 白瑞纳克和舒尔茨: • 活跃度=10lg(混响声能/早期声能)
马歇尔的侧向声原理
1967 年 , 新 西 兰 声 学 家 马 歇 尔 ( Haroid Marshall)教授最先将人的双耳收听原理同音 乐厅的声学原理结合起来,认为19世纪“鞋盒 型”音乐厅的绝佳音质,除缘于混响时间及声 扩散以外,直达声到达听众后的前50~80ms的 早期侧向反射声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些 音乐厅中每个听众都接受到强大的早期反射声 能,其中侧向反射比来自头顶的反射声更为重 要,因为它提供给听众更强的立体环绕感。
19世纪的音乐厅
音乐厅早期发展阶段是在十七世纪中后到十九 世纪,包括:早期音乐演奏室、娱乐花园和大尺度 的音乐厅,是后来古典“鞋盒型”音乐厅的就是在 这一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 19世纪前作曲家所做的音乐作品是与其表演空 间相适应的,这一时期的演奏空间基本是矩形空间。 19世纪以后,随着浪漫主义音乐及现代音乐的产生, 演出空间变得丰富多彩,出现了扇形、多边形、马 蹄形、椭圆形、圆形等多种形状,其混响时间及室 内装饰风格也各不相同。 在这一时期,音乐厅的声学设计仍然没有太多 的理论可以遵循。
• 8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桔县新建的一座音乐 厅(Segerstrom Hall),可谓这方面杰出 的代表之作。IACC作为评价空间感的指标, 它开辟了音质研究的一个新途径,也使音 乐厅的音质评价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 但在技术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指向性 传声器的选择,测定用声源的选择(声源 信号不同,结果大不相同)等等。
2.2研究内容 (1)材料的声学性能测试与研究 吸声材料:材料的吸声机理、如何测定材料的吸 声系数、不同吸声材料的应用等等。 隔声材料:材料的隔声机理,如何提高材料的隔 声性能,如何评定材料的隔声性能,材料隔振的机 理,不同材料隔振效果等。 实例: 1)天花板吸声性能、剧场座椅吸声性能。 2)轻质隔墙产品隔声性能、如何提高隔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