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
补考
课程:教育学(专升本)总时长:120分钟
1. (单选题) 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 )。
(本题
2.0分)
A. 有感染力
B. 准确
C. 富有个性
D. 富有感情
答案: B
解析: 无
2. (单选题) 教学过程的( )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本题2.0分)
A. 任务
B. 结构
C. 作用
D. 性质
答案: B
解析: 无
3. (单选题) 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包括( )。
(本题2.0分)
A. 主动性
C. 引导性
D. 教师主导性
答案: B
解析: 无
4. (单选题)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
(本题2.0分)
A. 研究
B. 示范
C. 敬业
D. 管理
答案: C
解析: 无
5. (单选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本题2.0分)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答案: B
解析: 无
6. (单选题) 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本题2.0分)
B. 连续性
C. 复杂性
D. 创造性
答案: D
解析: 无
7. (单选题) 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反映的是( )的德育原则。
(本题2.0分)
A. 知行统一
B.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C. 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统一
D. 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
答案: D
解析: 无
8. (单选题)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本题
2.0分)
A. 学校精神
B. 学校制度
C. 学校文化
D. 学校传统
答案: C
9. (单选题) 哪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 )(本题2.0分)
A. 布置课外作业
B. 组织教学
C. 检查复习
D. 讲授新教材
答案: B
解析: 无
10. (单选题) 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是( )。
(本题2.0分)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发展性评价
答案: C
解析: 无
11. (单选题)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本题2.0分)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 C
解析: 无
12.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主张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本题2.0分)
A. 学不躐等
B. 各因其材
C. 开而弗达
D. 温故而知新
答案: C
解析: 无
13. (单选题)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本题2.0分)
A. 夸美纽斯
B. 康德
C. 赫尔巴特
D. 洛克
答案: C
解析: 无
14. (单选题) 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 )(本题2.0分)
A. 教育的生产性
B. 教育的历史性
C.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D. 教育的民族性
答案: C
解析: 无
15. (单选题) 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 )(本题2.0分)
A. 前提因素
B. 中介因素
C. 直接因素
D. 首要因素
答案: B
解析: 无
16. (单选题)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为( )(本题2.0分)
A. 生理前提
B. 制约作用
C. 主导作用
D. 动力因素
答案: A
解析: 无
17. (单选题) “揠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本题2.0分)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不均衡性
C. 稳定性和可变性
D. 个体差异性
答案: A
解析: 无
18. (单选题) 建立独具特色的军事教育制度的国家是( )(本题2.0分)
A. 埃及
B. 巴比伦
C. 斯巴达
D. 雅典
答案: C
解析: 无
19. (单选题) 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是( )(本题2.0分)
A. 社会生产力
B. 社会生产关系
C. 政治制度
D. 文化制度
答案: A
解析: 无
20. (单选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 )(本题2.0分)
A. 连续性、广延性
B. 复杂性、创造性
C. 长期性、间接性
D. 示范性、主体性
答案: C
解析: 无
21. (单选题) 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本题2.0分)
A. 自觉性
B. 创造性
C. 独立性
D. 可塑性
答案: B
解析: 无
22. (单选题) 教师劳动的特点不包括( )(本题2.0分)
A. 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
B. 连续性、广延性、示范性
C. 长期性、间接性
D. 主导性、创新性
答案: D
解析: 无
23. (单选题) 学校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中文化功能起( )作用。
(本题2.0分)
A. 中介
B. 基础
C. 评价
D. 适应
答案: A
解析: 无
24. (单选题) 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说明学校体育具有( )(本题2.0分)
A. 思想性
B. 技能性
C. 娱乐性
D. 竞技性
答案: C
解析: 无
25.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不是对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的矛盾的解决方式的是( )(本题2.0分)
A. 因材施教
B. 直观性原则
C. 量力性原则
D. 可接受性原则
答案: B
解析: 无
26. (问答题) 什么是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本题8.0分)
答案: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得分点:未设置
解析: 无
27. (问答题)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本题8.0分)
答案: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得分点:未设置
解析: 无
28. (问答题) 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本题8.0分)
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得分点:未设置
解析: 无
29. (问答题) 如何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本题13.0分)
答案: 答案要点: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
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得分点:未设置
解析: 无
30. (问答题) 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本题13.0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