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辨析题
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错)
2、上课听讲、师傅带徒弟、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错)
3、教育从来都是具有而且将永远具有阶级性的特点。
(错)
4、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阶段性。
(错)
5、19世纪法国著名学者利托尔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
(对)
6、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影响(错)
7、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它是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对)
8、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
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错)
9、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
(错)
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
(对)
11、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学校是宫廷学校。
(错)
12、教育的多元化是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在教
育上的反映。
(对)
13、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备和信息载体的现代化。
(错)
14、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其发展而发展的。
(错)
15、教育学的源头是教育实践,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教育经验汇编。
(错)
16、孔子的教育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对)
17、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学记》。
(对)
18、“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对)
19、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对)
20、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是杜威。
(对)
21、“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画上等号。
(对)
第二章
1、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对)
2、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对)
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是: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
育。
(错)
4、教育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
而引起社会变革(错)
5、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所以教育只能依附于政治
经济制度。
(错)
6、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应优先发展经济,
后发展教育。
(错)
7、文化对教育既有推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对)
8、学生所处家庭的社会背景是影响学生文化特征的一个重
要因素。
(对)
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
境决定的,这是内发论的观点。
(错)
10、任何人的发展都离不开遗传素质。
(对)
11、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总体上看是相同的。
(错)
1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遗传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错)
13、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对)
14、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难有延时价值。
(错)
15、人的身心发展只需要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
(错)
16、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错)
17、个体的发展是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个体能动实践结果。
(对)
18、教育促进每个儿童以同样的速度向前发展。
(错)
第三章
1、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
(对)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目的强调培养人的质址和规格,而教育方针强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对)
3、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定。
(错)
4、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尽管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但其教育目的是相同的。
(错)
5、教育目的只对受教育者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错)
6、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是一致的(错)
7、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错)
8、学校将智慧作为唯一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错)
9、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中心和基础,这并没有削弱德育的重要地位,(对)
10、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各有自己的特
殊任务、内容和方法。
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互不依存,互不渗透。
(错)
11、应试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单方面的应试能力,素质教育旨在发展学生多方面素质,所以素质教育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
(错)
12、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
(对)
13、男女受教育权平等起始于癸卯学制。
(错)
14、非制度化教育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错)
15、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建立早(错)
第四章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会削弱教师主导作用,二者是矛盾的(错)
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成长为教学名师的过程。
(错)
3、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
长的过程。
(对)
4、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对)
5、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无条
件服从教师的指挥。
(错)
6、教师的威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
7、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仅是知识传授的关系。
(错)
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指教师在工作中的发明创造。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