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学习中心:专业:行政管理学号:姓名:作业练习二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0分)1.(B)是行政决策的基础A.领导水平 B.行政信息 C.政策法规 D.行政组织2.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执行的依据是(A)A.行政决策B.行政信息C.行政职能 D.领导者爱好3.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C)A.咨询机构B.信息机构C.中枢机构 D.反馈机构4.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C)A.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B.科学预测,拟定方案C.分析评估,择定方案 D.实施反馈,追踪决策5.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 D )。
A.明确评估目的 B.选择评估标准C.培训工作人员 D.确定评估对象6.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A )。
A.横向沟通 B.纵向沟通C.无反馈沟通 D.网上沟通7.以(B)为标准,把行政监督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A.监督主体B.监督主体与行政机关的关系C.监督的目的和方法 D.监督主体与对象的关系8.在行政系统内部,最经常、最直接的监督形式是(A)A.职能监督B.专门监督C.行政监察 D.审计监督9.中国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相比较的特色有(D)。
A.考试录用B.功绩考核C.讲究职业道德 D.不搞“政治中立”10.下列不属于对公务员的处分的行政行为有(C)。
A.开除B.撤职C.辞退 D.记过二、多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正确答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0分)1.行政执行的准备工作包括(ABCD)A.编制行动计划 B.做好思想动员C.组织落实 D.财物准备2.行政监督作为行政管理的基本环节之一,具有(BCD)作用A.评价 B.补救C.改进 D.预防3.从决策对象结构和形式是否基本相同、决策对象是否重复出现,行政决策可以分为(AB)。
A.程序性决策 B.非程序性决策 C.理性决策D.科学决策 E.直觉决策4.公务员应当回避的社会关系有(ABCD)A.夫妻B.直系血亲 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D.岳父母E.朋友5.我国行政机关的监察权包括( BCDE)A.奖惩权B.检查权C.调查权 D.建议权E.决定权三、填空题(10分)1.我国公务员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以工作实绩为重点。
2.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主要包括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
3.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4. 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5. 确定控制标准是行政控制过程的起点。
四、名词解释(15分)1.非常规决策:又称非程序性决策,一般指在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缺乏可靠的数据或在常规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决策,需要以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才能解决问题。
2.行政指挥:是指行政领导者在执行决策过程中,按照既定的目的和计划,发令、指导、调度和协调下属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3.行政监察:指国家监察机关运用国家赋予的职权,对各级政府贯彻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政令的公务活动及其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4.挂职锻炼:指机关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上级、下级或者其他地区的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的人事交流活动。
5.公务员:指国家公务人员,他们是代表国家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行政职权,履行国家公务人员。
五、简答题(20分)1.简述行政决策及其特点。
答: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为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出主意、作决定的活动。
其特点是:(1)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决策执行的强制性,(4)决策内容的合法性,(5)决策目的的非营利性,(6)决策性质的政治性。
2.简述人事行政的原则。
答:(1)竞争择优的原则:其目的是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晋升唯功原则:要求对公务员的管理要注重实绩;(3)依法管理原则:避免人事行政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3.简述法制监督的含义和特点。
答:法制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是能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
法制监督的特点是:国家意志性;国家权力性;国家强制性。
4.简述行政协调的类型及机制。
答:(1)系统—环境的协调及机制。
指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
它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反馈体系、民主参与。
这种协调的目的是为了高效率地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
(2)系统—结构的协调及机制。
指行政系统内部各层级、各部门的协调。
它是以提高公共组织整体效能为目标的协调。
它可以分为层级结构的协调、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
(3)行政人员的协调及机制。
主要在于协调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
5.简述人事行政机构的类型。
答:(1)部外制,是指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设立于政府组织系统之外,独立掌握整个政府的人事权。
(2)部内制,是指人事机构设在政府部门之内,是政府机关的组成部分之一。
(3)折中制,是指人事机构,既有一些独立于政府部门系统之外,也有一些附属于政府机关之内。
(4)执政党统一领导制,是在行政系统之外执政党中央设置组织部,制定统一的干部政策,并且直接管理一定行政级别的干部。
六、论述题(20分)1.试述如何实现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答:首先在决策的科学化上我们遵循以下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信息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四)、预测性原则。
(五)、可行性原则。
在实现决策的民主化方面提高有效机制:(一)、进行调查研究,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二)、提高决策透明度,逐步公开重大决策过程。
(三)、建立健全决策的民主程序,保证决策层每个成员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决定权。
(四)、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杜绝随意决策。
(五)、建立多层次、多科学的智囊团,充分发挥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
如今,不再是领导个人拍脑袋决策、拍胸膛保证的时代。
决策必须走科学化民主化这条道路,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
2.试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答:行政沟通是指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行政沟通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
发现行政问题,确定行政目标,优化决策方案,都需要掌握丰富真是的行政信息。
行政沟通时获得这些信息的根本途径,而缺少信息交流和沟通则往往会导致决策的失误。
(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哥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在行政执行阶段,只有通过有效地行政信息沟通,才能保证执行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才能协调好行政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关系,才能使执行活动保持正确方向,避免和减少偏差。
(3)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行政管理并非仅是少数领导者的事情,所有行政人员都是公共行政管理的主体。
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获得必要的行政信息,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工作,而且更会是他们产生尊重感和满意感,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有效地行政沟通。
同时,行政沟通还有利于形成行政工作的民主风气,防止官僚主义和独断专行现象的发生。
(4)行政沟通时行政监察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行政监察和监督是保证行政管理工作合法性。
合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实施检查和监督必须以客观准确的行政信息为依据。
因此,只有加强行政沟通,才能实施有效有力的行政监察和监督。
七、案例分析题(15分)某县印刷厂附近的下水道堵塞,造成污水四溢,臭气熏天。
附近1000多户居民深受其害,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某报记者对此作了专门的采访,并在该报的监督专栏里对有关部门提出了批评和建议,终于促使有关部门马上采取措施。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解决了下水道堵塞问题。
[问题]:(1)请从行政监督的角度看,上述报纸的报导和批评属于何种监督?答:上述报纸的报道和批评属于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不当行为的简单和制约。
(2)这种监督具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答:舆论监督的特点:(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
舆论监督通过新闻媒介实施。
监督的内容和对象一开始就摆在社会公众面前,形成一个开放的监督过程。
(2)监督方式的直接性。
舆论监督总是以拥护或反对、赞扬或谴责的方式对被监督对象的行为作出公开评价,表达民意,对被监督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政治压力,从而达到监督效果。
(3)舆论监督的及时性。
舆论监督依靠大众媒介,迅速地、直接地吧这些问题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压力,即使产生效应。
(4)舆论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舆论监督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影响,迫使违法行政的机构和工作人员纠正其不当或违法的行政行为。
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工具,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
建议,因此舆论监督有预防作用。
补救作用和改进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和加强政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