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香豆素类化合物

第七章香豆素类化合物


第二节 结构与分类
基本结构 结构分类 结构分类说明
基本结构
香豆素具有苯骈α-吡喃酮的基本母核。
O
γ
O
β
O

6 7
α-吡喃 酮
5 4 3 2 8
O
α
γ- 吡喃酮
O
O
1
苯骈α-吡喃酮
根据母核上的取代基,骈环的状况分类 根据母核上的取代基,骈环的状况分类:
一、简单香豆素(苯骈α-吡喃酮) C7位-OH与C6或C8位侧链 二、吡喃香豆素: 环合形成的含氧的六元环 三、呋喃香豆素: C7位-OH与C6或C8位侧链 环合形成的含氧的五元环 四、异香豆素:为香豆素的异构体, 1位氧和2为羰基位置互换 五、其它香豆素: 与以上结构不符的,但符合香 豆素基本概念的
实例:秦皮中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化学成分:七叶内酯及其苷
CH3O
RO HO O O
HO
O O OC6H11O 5
七叶内酯:R=H 七叶内酯:R=葡萄糖基
秦皮苷
提取与分离实例流程
甲醇或水反复结晶 秦皮粗粉 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微黄色结晶 提取液 [七叶内酯(秦皮乙素mp2760C)] 浓缩 浓缩液 加0.5%NaOH溶解,用CHCl3萃取 CHCl3层 水层 加酸酸化,乙酸乙酯萃取
酚羟基的邻位或对位没有取代,则能与重氮化试 剂反应生成红色或紫红色的偶氮染料衍生物。
Emerson反应
?Emerson反应:酚羟基的对位未被取代的香豆素的碱 性溶液中,加入2%的4-氨替比(匹)林和8%的铁氰化钾 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红色化合物。
H2N HO H CH3 N CH 3 N [O] K3Fe(CN)6 O N N CH 3 O N CH3
+
O
氨基 安 替比林
(红 色 )
应用:检识香豆素机构中有无游离酚羟基,或者6-位 上没有取代。
二、色谱检识
(一)薄层色谱法 固定相: 以硅胶为主(香豆素及其苷多呈中性或弱酸 性) 移动相: 中等极性、偏酸性的混合溶剂 羟基数目越多,Rf值越小;羟基被甲基化, Rf值增大;苷的Rf值>苷元;呋喃香豆素Rf值 >简单香豆素。
5 6 7 8 4 3 5
[OH] O [H]
+
-
4 3 2
6 7 8
O
1
2
OH
1
COOH
(二)酚羟基反应 1、三氯化铁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凡是具有酚羟基 的化合物均可与三氯化铁试剂反应呈污绿色至蓝绿色。 酚羟基越多,颜色越深。
2、重氮化试剂反应
试剂:亚硝酸(实际用的是NaNO2 +HCl or NaNO2+H2SO4) 用量大于 1 mol
香豆素生物活性
1、七叶内酯及其苷:治疗细菌性痢疾(抗菌) 2、祖师麻中的伞形花内酯:抗炎、止痛 3、双香豆素: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临床上作为 预防血栓形成或消除血块的抗凝血药 4、补骨脂内酯:治疗白癜风
CH2OH COCH3 HO O O
亮菌甲素
亮菌甲素:对胆道系统的压力起到很好的调节作 用,使胆汁能顺利地排出。对一些胆道运动障碍 的疾患、胆道内小的结石、胆管及胆囊的炎症, 能起良好的作用,临床效果良好。
EtOAC层 水层 浓缩,静置,滤过 用无水Na2SO4干燥、减压蒸干 淡黄色结晶 残留物 甲醇或水反复结晶 溶于热甲醇,放置,滤过 结晶 黄色针状结晶 [七叶苷 (秦皮甲素mp2060C)]
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脂具有(
A

A 光敏作用
C 抗维生素样作用
B 抗菌作用
D 镇咳作用
按题意填空
① 极性( A )>( B )>( C ) ②色谱分离
第七章 香豆素类化合物
5 6 7 8 4 3 2
O
1
O
主要内容
导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结构与分类 第三节 理化性质 第四节 检识 第五节 提取与分离
第一节 概 述
从香豆素名称上可以想象 一下: 有挥发 性 香: 香味 香豆素结构特点? 有芳香环 豆: 香豆素分布?
豆科
香豆素生物活性?
香豆素结构特点
2、极性溶剂提取法 用于香豆素苷类的提取。提取试剂一般为水,醇等。 3、系统溶剂法提取
4、碱溶酸沉法
依据: 内酯遇碱能开环溶解,加酸能恢复的性质。
OH O O H O COO
COO O
碱液加热开环时,要注意碱液的浓度不宜太大,加热 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将引起降解反应 而使香豆素破坏,或者使香豆素开环而不能合环。
O
O
邪蒿内酯
四、异香豆素类
CH2OH OH OH O
O
H3CO OH
O
HO
O
1位氧和2为羰基位置互换
O
岩白菜素 治疗慢性气管炎
五、其他香豆素类
不仅在苯环上有取代,在 a—吡喃酮上也有取代
HO
H3C O O O
黄檀内酯
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 A 苯骈α-吡喃酮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A
)
B 对羟基桂皮酸 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二)水蒸气蒸馏法
利用小分子香豆素具有挥发性。
分离
1.原理:利用溶解度和酸性差异。 利用苷和苷元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利用内酯加碱开环,加酸恢复的性质分离香豆素。 2.色谱分离法 柱色谱,吸附剂可用硅胶、聚酰胺、中性或酸性氧化 铝,洗脱剂可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等混合溶剂。
提取与分离实例
(2)角形(7、8呋喃骈香豆素型)
O
O
O
白芷内酯(异补骨内酯) 存在于白芷、香独活、补骨脂 能显著扩张冠状动脉
三、吡喃香豆素类 C7位-OH与C6或C8位侧链 环合形成的含氧的六元环
H3C
CH3
(1)线型(6,7吡喃骈香豆素)
H3C
O
O
O
花椒内酯
(2)角型(7, 8 吡喃骈香豆素)
H3C
O CH3
(二)纸色谱
移动相: 主溶剂:水饱和的正丁醇 配溶剂:乙酸 常用:正丁醇:乙酸:水(4:1:5) 多数在紫外光下有荧光,容易辨认。 显色剂:紫外光、10%KOH醇溶液(喷) 异羟肟酸铁试剂、Emerson试剂
香豆素的检识
荧光性质: 物质受到光照射时,除吸收某 种波长的光之外,还会发射出比原来吸收波 长更长的光;当激发光停止照射后,这种 光线也随之消失,这种光称为荧光。
香豆素的检识
荧光
无取代的香豆素无荧光,
羟基香豆素大多显出蓝色荧光,在 碱液中荧光增强。 7-OH者最强,8-OH最弱。
羟基甲基化后荧光变暗。
课堂互动
香豆素的哪些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 如何证明药材中含香豆素类成分? 用化学方法区别:6、7-二羟基香豆素和7-羟 基-8甲氧基香豆素
HO HO O O
三、与碱液作用 内酯环 在稀碱性溶液中水解开环,形成顺式的水溶性邻羟基桂 皮酸,酸化又立即环合成脂溶性的内酯而沉淀析出。
OH O O 香豆素 H O 顺邻羟基桂皮酸盐 COO
长时间加热
COO O 反邻羟基桂皮酸盐 (加酸不可逆)
应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 注意:加热时间不宜太长 不能与浓碱共沸(裂解—酚类或酚酸) 侧链有酯键的不宜(碱水解)
硅胶色谱 乙酸乙酯洗脱 分步收集回收溶剂
( C ) ( B ) (A )
I
II
III
HO OCH3 O O
异羟肟酸铁反应的作用基团是( A 亚甲二氧基 B 内酯环
B

C 酚羟基
D 酚羟基对位活泼氢
下列化合物荧光最强的是( B
)
第五节 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1、有机溶剂提取法 游离香豆素极性较 小,具亲脂性。可 用极性小的有机溶 剂如乙醚、乙酸乙 酯,苯等回流提取。
HONH2. HCl O O COONa OH O H
C
Fe H N OH H
+
3+
O H
C
H N O
O
O
Fe1/3
香豆素
顺邻羟基桂皮酸盐
异羟肟酸
异羟肟酸铁 ( 红色 )
二、与酚类试剂的反应(一)
1、具有酚羟基,可与FeCl3试剂产生颜色反应; 2、若酚羟基的对位未被取代,可与Gibb’s试剂、 Emerson试剂反应(香豆素类化合物若6-位上没有取 代,其内酯环碱化开环后亦有此反应)
第三节 理化性质
一、性状:颜色: 形态:苷----粉末 苷元----结晶 二、溶解度性质: 三、与碱液作用: 四、荧光:
一、性 状
游离香豆素 香豆素苷
多数有完好的结晶, 粉末 具香气 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 失去挥发性和升华性 能随水蒸气蒸馏, 并有升华性
二、溶解度性质
游离香豆素 香豆素苷 冷水 沸水 MeOH、EtOH 碱液 CHCl3、Et2O、苯等极 性小的有机溶剂中 × √ √ √ √ √ √ √ √ ×
香豆素是一类由顺式邻羟基桂皮酸分子内脱水 环合而成的内酯化合物。
5 4 3 2 8
[H ]
+
- H2O
-
6 7

[OH ]
-
COOH OH
[OH ]
O
O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COOH
OH
香豆素 (内酯)
1
反式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桂皮酸
香豆素分布
香豆素类化合物广泛地分布于植物界,只有少 数来自动物和微生物,在伞形科、豆科、芸香 科、茄科和菊科等植物中分布更广泛。 在紫外光下显蓝色荧光。 在植物体内,香豆素类化合物常常以游离状态 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大多存在于植物 的花、叶、茎和果中,通常以幼嫩的叶芽中含 量较高。
相关主题